帶輔具進偏鄉生活

2015.07.29-19 

依據伊甸長者使用輔具調查顯示,超過50%的長者們使用過輔具,卻有58.5%的老人認為病患才需要輔具種種現象,讓伊甸明白傳遞正確的輔具使用常識需要立即拓展,帶著輔具與偏鄉當地機構合作,讓偏鄉的老人們不再無依靠,安享晚年。

文|陳玠婷 攝影|何坤益、李蒼瑀


自去年底開始,伊甸基金會與台灣各地偏鄉教會或協會合作成立社區輔具站,將輔具送入當地,讓老人們認識輔具、傳遞使用方法及周邊資訊,期待老人們有健全良好的意識:輔具是生活的好幫手,打破只有生病才會使用到輔具的觀念。並賦予輔具站使命,隨時回應老人的需求。

需導正觀念 重新認識輔具

全台灣的偏鄉都處於老化嚴重的區域,年輕人口的外移,資源越來越少,許多老人在家鄉孤獨終老,健康與醫療資源總是隱憂,因此他們大多缺乏正確的醫療意識。伊甸於2015年9月發表針對老年人對輔具需求進行調查,約80%來自偏鄉。其中58.5%的長者認為只有生病時才使用到輔具,更有17%不瞭解輔具是什麼,種種顯示上述所說的現象應證。

而輔具的設計初衷,不只幫助病人,更是助長者們為一臂之力的好幫手,譬如居家浴廁的浴缸、馬桶邊裝置把手,可以幫助他們使力站起來或者站得穩當,尤以23.6%長者為獨居,適當的輔具能免除一時不察的危險發生。

生活危險無所不在

另外,針對家中環境部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長者認為家中危險因素當中,「潮濕易滑」佔53.4%,「門檻障礙」佔42.9%,「陰暗不明」則佔29.5%。

位於屏東獅子鄉的李婆婆,現年80歲了,除了六年前中風導致右眼看不見之外,身體狀況良好。兩個女兒成年後嫁到外地去,先生逝世後,她一人獨居在老家,家中逢雨漏水,天花板鏽蝕嚴重,生活備感沈重。目前,李婆婆沒有使用任何輔具,衛浴沒有改裝,環境有門檻,獨自生活總有讓人擔憂的地方。

DPP_0144

輔具存在的必要性

南投縣仁愛鄉的史努櫻教會中,有位80多歲的高黃春菊奶奶,不僅生理機能退化,也因長年的農務,脊椎曾經三次手術,腰椎長骨刺,心臟病與氣喘也如影隨形,而春菊奶奶目前使用背架,行動也漸漸需要輪椅輔助,無奈因為家中沒有第二台輪椅,春菊奶奶需要與女婿交換使用。

三地門的金妹奶奶以種植青菜蔬果及飼養家禽為工作,中風後復健有成,至少恢復走路機能了。現在,她選擇使用手杖減少跌倒的風險,也有電動車提供行動自如,徹底享受到輔具帶來的便利,人際維繫也不落下。

在伊甸,偏鄉長者的服務正在拓展當中,在第一線服務同工的反映得知長者即便知道輔具,也會因為認為輔具是生病、承認自己年老才會使用,而伊甸期待長者都能以正確的觀念看待輔具,了解使用輔具不是對生命自尊示弱,而是保護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能更安心才是。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3 期 2015.9 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