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靈活、動作靈敏,球場上一躍而上回擊一記扣殺得分。他是方振宇,去年剛奪下2020東京帕運殿軍的他,不畏左肩神經叢損傷帶給他訓練上的挑戰,奮力拍出自己的夢想,站上世界的舞台。
文|許幀貿 照片|方振宇提供
方振宇因出生時難產,造成左肩神經叢損傷、左手萎縮。因此自幼便需不斷進出醫院、做復健。即便過程辛苦,方振宇回憶自己孩童時期並不會特別在意因受傷造成的缺陷,樂觀的性格讓他能與其他孩子們一同跑跑跳跳。
步伐靈活、動作靈敏,球場上一躍而上回擊一記扣殺得分。他是方振宇,去年剛奪下2020東京帕運殿軍的他,不畏左肩神經叢損傷帶給他訓練上的挑戰,奮力拍出自己的夢想,站上世界的舞台。
文|許幀貿 照片|方振宇提供
方振宇因出生時難產,造成左肩神經叢損傷、左手萎縮。因此自幼便需不斷進出醫院、做復健。即便過程辛苦,方振宇回憶自己孩童時期並不會特別在意因受傷造成的缺陷,樂觀的性格讓他能與其他孩子們一同跑跑跳跳。
「象群在遭遇危險時,大象們會用身體圍成圈保護小象。」此描述象群為抵禦外界攻擊而形成的安全防護網,成了象圈工程計畫的服務名稱的由來。其中有位「大象」,已在伊甸服務超過30年、在象圈工程計畫擔任已有11年。他是莊贊靈主任,迄今仍堅守崗位,守護著弱勢社區的小象們。
文|許幀貿 圖片提供|莊贊靈
莊贊靈主任出身自香港,就學期間來到台灣讀書。他坦言,學生時期並非立志於社會福利事業。當時原本的目標為民族社會學系,然而因分發最後落在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社工組)。不過,在更了解社會工作後,莊主任對社會福利的使命感越來越大,最終成了一生的志業。
「我是在教會長大的,對社會工作原本就有基本認識,大學後漸漸喜歡上這種助人的行為,慢慢地往社會福利事業栽進去。」他娓娓分享道。
心心口腔畸胎瘤以致於整體發展緩慢的情形。前年底來到伊甸婦幼家園接受早期療育服務,現在在整體動作、表達與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爸媽為心心一點一滴的成長感到欣慰。
文|許幀貿 圖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心心兩歲半時來到伊甸婦幼家園。當時口腔特徵較為明顯,嘴巴沒有太多自主性的閉合。幾個月後,心心去做了口腔內部的縫合手術,這對她吃東西、喝水方面都相當有幫助,如:進食時,在咀嚼上食物以剪成塊狀便能獨立進食,且透過早療服務的學習,已能透過口語提示達到自主性的雙唇閉合。然而外顯的特徵則需要等到達到一定年紀之後,才可以做外科手術改善。
下班時間他輕敲辦公室的門,默默地說著:「辛苦各位老師們…再見!」,他是目前在伊甸烘培庇護工場的小銍,去年考取烘培丙級麵包證照的他,如今擔任著工場中生產線上重要的角色。
文|許幀貿 攝影|何坤益
眼前的大男孩小銍,在庇護工場內是老師稱讚的能手。跟他對話,得放慢速度,給他一些時間思考,他才會慢慢說出他的想法。回溯小銍幼稚園時,有學習跟不上的情形,且個性安靜、不太與人溝通。爸爸及老師發現此異狀,因此帶去醫院作鑑定,診斷結果為自閉症中度患者。
三位年齡近百的阿嬤分別是親家與親姐妹關係,年邁的她們在嘉義梅山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內(後文簡稱梅山日照中心)相聚。
縱使三位阿嬤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失智症,從細微的互動中仍可見到她們對彼此的關心,溫馨的姊妹情歷經時間風化依舊不減當年。
文|許可晴 照片|伊甸基金會公關中心提供
賴雯祺是台中市立文華高中的歷史科老師,曾獲頒台中市SUPER教師獎的她有著大大的眼睛、甜甜的微笑,少了師長的威嚴,反而多了一絲朋友般的親切感。
教師節即將到來,她分享了從教多年的酸甜苦辣,證明了教育不僅是單向的知識傳播,更是生命與生命相互成就的美好。
文|許可晴 照片|擷取自受訪者Facebook
范翠倫已投身志工服務逾十年,一周七天裡,她有六天的時間都在做志工服務。
無論是辦公室內的行政志工,抑或是陪伴高風險家庭的服務夥伴,她都全力以赴。上課進修、閱讀相關書籍,她以面對職場的態度做志工。
文|許可晴 攝影|蔡佳真
「來喔!先幫妳量一下體溫。」范翠倫穿著志工背心,雖然口罩擋住了表情,依舊能從她的笑眼裡感受到一股親切。
慈慈和阿鈺是一對小姐弟,分別是五歲和四歲的他們是輕度智能障礙的孩子,因為父親平時忙於工作,日常照顧的重任落在了同樣被診斷出智能障礙的母親身上。
對於媽媽來說,能為孩子做的只有基本的照顧。
畏縮膽小的慈慈、自理能力不足的阿鈺,他們的成長路上,還有許多關卡需要面對……
文|許可晴 圖|伊甸公關中心
放學時間到,有些孩子回到家享用熱騰騰的飯菜,卻有另一群孩子,只能單獨面對空蕩蕩的屋子。當家庭不足以成為一座溫暖的避風港,還有誰能夠接住這些孩子,守護他們那純真無邪的笑容?
文|許可晴 攝影|伊甸基金會公關中心提供
下午四點,一群「小怪獸」湧進家樂課伴據點,小學生鬧哄哄的晃到自己的座位上,國中生則默默走進一旁的教室。
伊甸基金會專業發展研究室舉辦2020多元化創意教具成果分享會,以「CRPD八大原則」、「全齡設計」、「自製教具」為核心,展示了今年度的研發成果。
文|許可晴 攝影|許可晴 圖片提供|伊甸基金會專業發展研究室
2020多元化創意教具成果分享會發布了四種教具的創意應用,四組的研發小組成員背景多元,分別為早療、幼兒、成人身障等不同領域的服務者。他們在第一線看見服務使用者的需求,提出既有教具的改良方式,並開發出更多元的玩法。
為翻轉社會大眾對老的印象,伊甸基金會與「老事在幹嘛!?」專題企畫合作拍攝公益廣告影片,邀請兩位年紀加起來超過174歲的失智爺嬤擔任主角,在梳化人員與造型師的協助下,兩位長輩換上潮流服裝,跟著導演的指令擺出各種帥氣動作。
歷時兩天的街頭拍攝,具有老派時尚風格的公益廣告影片於10日上午在伊甸官方臉書粉絲團及Youtube頻道進行首播,藉此呼籲社會大眾,只要心態正確,即便80、90歲的年紀也能活出18、19歲的模樣。兩位失智爺嬤更是用行動告訴觀眾,自己的老後生活自己決定,活到老、潮到老。
高齡95歲的玉蘭阿嬤,獨力扶養九名子女長大,待子女都成家立業後,生活逐漸失去重心,數年前罹患失智症,變得沉默許多,經過評估轉介,在家人的鼓勵下,玉蘭阿嬤來到伊甸北投頤福日照中心。在這裡有其他長輩的陪伴,照服員及社工安排體適能、音樂、益智桌遊等課程。
聖誕節即將到來,在這個感恩的季節裡,伊甸台中迦南園烘焙庇護工場推出由檸檬磅蛋糕、杏福草莓餅乾、雜糧杏仁巧克力餅乾、起司餅乾四種產品組成的「愛分享聖誕禮盒」及巧克力、香草2種口味的「愛分享聖誕蛋糕」。
(圖說:愛分享聖誕禮盒。)
每一樣禮盒產品都是身心障礙朋友努力學習的成果,保證美味,爽口無負擔,同時伊甸台中迦南園烘焙庇護工場也期待在台灣後疫情時期,創造新的市場,若公司因疫情取消尾牙聚餐,可以訂購聖誕禮盒送給員工,作為替代尾牙的禮物,或是在年終在大家最喜歡的交換禮物場合,選擇聖誕禮盒作為交換的禮物,為對方送上最真的祝福。
三峽北大托老中心與台北大學社工系學生合作,在周五下午由大學生們帶著老人家走出托老中心,接觸社區設施。第一場活動的目的地是圖書館,希望能藉由同學們的協助,幫助老人家學習運用圖書館資源,也促進青、銀間的對話。兩代人手牽著手,溫馨的互動與談話為懶洋洋的下午增添不少趣味。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在日間照顧中心也可以品嘗美味咖啡、在精油芬芳中放鬆按摩?在南投的伊甸香柏園日間照顧中心裡,不僅服務使用者能受到妥善的照顧,中心更把這份體貼的心意,延伸到照顧者身上。
(圖說:阿順阿公正專心地調製著咖啡。)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學齡前在家裡有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威威(化名)上學後,便開始面臨不同的挑戰。威威向來很喜歡搭乘交通工具,剛上幼兒園時,他搭上校車都會開心地跟家人道再見,但過了一陣子卻出現抗拒上車的狀況。
(圖說:爸爸開心地向我們展示威威幼時親手製作的父親節卡片。)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翻閱著裝滿威威(化名)照片的相冊,爸爸對於他的成長點滴如數家珍——從出生後的重要大事到日常生活裡的微小細節——言談間,可以感受到爸爸對威威細密而綿長的父愛。
(圖說:爸爸對威威的成長點滴如數家珍,一切彷彿歷歷在目。)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一般新生兒剛落地便會哇哇大哭,但威威卻出奇安靜,醫生拍了他屁股好幾下才發出微弱的哭聲。爸爸回想起威威剛出生時的狀況,彷彿一切歷歷在目:「那時羊水破了,他在媽媽肚子裡面待太久吸入胎便……」威威被送進新生兒加護病房內觀察,但並未發現其他異狀,沒多久便出院了。
伊甸基金會視障服務處勇於挑戰不可能,繼讓視覺障礙者們嘗試飛行傘、划龍舟等戶外活動之後,今年又舉辦了特別的視障導覽活動,出動20位視覺障礙者為來自香港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的親子團擔任地陪。
(圖說:邱紹紘(圖右)與來自香港的親子團員們開心合影。)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腳無力?老人護膝看過來
年紀大走不動?爬樓梯上不去,常常感覺腳無力?該如何透過日常保健護膝,跟著步驟保養,讓你健走不煩惱。
文/王錦屏
(圖說: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膝關節更要好好保養。)
(圖說:小琦是一個剛滿4歲,在認知語言和聽力都有障礙的孩子。)
「今天是晴天,晴天。」宏亮的嗓音,刻意重複的語句,是伊甸基金會旗山早療中心教保員朱崇萍(崇崇老師)的教學特徵。以明快卻又耐心的教學方式,帶領發展遲緩的0~6歲的小朋友們,早日跟上學習軌道。
文│林鈺庭、攝影│何坤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