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右笙的童年不若大多數的孩童,很自然得到父母的疼愛。大半輩子與父親疏離的關係,卻在神的帶領下,在父親的病榻前漸釋心結。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聽到熟悉的腳步聲響,就知道「爸爸要出門了!」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每當生活費用完,耳朵隨時就得留意父親外出時的腳步聲音,趕快在家門口等待,讓父親知道自己生活上的需要。父親迅速的從門縫中匆匆遞出生活費後,即轉身離開。沒有太多的言語,一個眼神、一句話就結束父子間的對話,這是林右笙的童年記憶。
林右笙的童年不若大多數的孩童,很自然得到父母的疼愛。大半輩子與父親疏離的關係,卻在神的帶領下,在父親的病榻前漸釋心結。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聽到熟悉的腳步聲響,就知道「爸爸要出門了!」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每當生活費用完,耳朵隨時就得留意父親外出時的腳步聲音,趕快在家門口等待,讓父親知道自己生活上的需要。父親迅速的從門縫中匆匆遞出生活費後,即轉身離開。沒有太多的言語,一個眼神、一句話就結束父子間的對話,這是林右笙的童年記憶。
「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火來了,快跑」等暢銷書作者大師兄,以樂觀正面的態度看待自幼有一位「最好的壞榜樣」─父親。冥冥之中,父親的影響力彷彿牽動著大師兄一路的就業與人生,乃至寫下一本本膾炙人口的暢銷書。
文|朱聖恩 圖|unsplash.com
「我不要,我不要啦!」大師兄尖叫。
「乖孫,還是要跟爸爸媽媽作伙住,不哭,跟恁爸回家。」阿嬤勸。
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女士說:「政策倡議就是在沙漠裡種玫瑰,需要上帝的恩典。」從事社福領域政策倡議的林灯偉,以此心境迎接即將到來的父親節,期盼為兒子和他的同儕們預約充滿希望的將來。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兒子出生前的週末上午,林灯偉研磨咖啡豆,品味咖啡飄香的愜意時光。
這是暢銷書作家條子鴿第一個沒有父親的父親節。雖然鴿父生他時已是大齡爸爸,鴿父一輩子忠貞愛國、重情義的信念也深遠影響了條子鴿。
文|朱聖恩 攝影|王致尹
眷村狹小的巷弄裡,對孩童絲毫不造成妨礙,反而是最好的遊戲場,呼朋引伴,穿梭其中,好不快樂。家長南腔北調吆喝孩子的鄉音,彼此也都聽得懂。在此落地生根,鄰居來自大江南北,交融著多層次的深厚人情味。
「孝順不是表演,主要照顧者才知道箇中滋味。寧可父母健在時多陪伴父母,而不是在告別式做排場給人看。」母親早逝,父親身兼母職把李春燕姊弟拉拔長大。與父親感情甚篤的李春燕有感而發。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36年前喜獲麟兒的心情林爸爸只開心一半,收到醫師宣告兒子罹患水腦症,為極重度智能障礙,心都涼了。退休後,林爸爸接替照顧兒子的重擔,六年來他全心全意陪伴,寫下父子的開心日記。
(圖說:林爸爸退休後把時間都給兒子,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文﹒攝影︱蘇麗華
「維修是良心的事業。一架飛機飛上空,如果墜下來,不是只有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墜下來。」輔具醫生楊志強不僅看重自己的家,也看重別人的家。工作上講求專業一絲不苟,私底下更是身教、言教並重的好爸爸。
圖說:「維修是良心的事業。」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步入位於新竹市竹蓮街的向日葵大樓,一樓右側映入眼簾的是與向日葵般予人溫暖的居家空間。裡面呈列著各色各樣的輔具,食、衣、住、行應有盡有。北歐柚木風格搭配現代感的輔具,卻又不顯得醫療器材的生硬、冰涼。
爭取父子相聚時光
看著榮貴在院內漸漸地健康起來,榮貴爸爸備感欣慰地想著,未來,如果伊甸可以代替自己照顧他,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文│張雪惠 攝影│何維綱
擁有典型自閉症狀─「固著性」極強的榮貴,在宜蘭教養院已有16年的住民資歷了,每個禮拜榮貴爸爸騎著機車,殷切地來看他的寶貝小兒子榮貴,帶著榮貴最愛的茶飲,還有刮鬍刀、掏耳器來幫他整理儀容,修飾整齊。
過個不一樣的父親節
備資源、存夠錢、看世界,爸爸們把眼光放得很遠,知道弱勢孩子的起跑點不如別人,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盡可能為他們鋪好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文│張雪惠 攝影│何維綱、李蒼瑀
主動求助的勇氣 是身為爸爸的力量
影片傳來孩子笑聲,煒峻爸爸拿出手機分享與孩子的生活樂趣「我要一口!」、「不給你吃!」,透過影像,看到爸爸和兩個姐姐逗弄弟弟的畫面,煒竣爸爸露出安慰的微笑,幸福盡在不言中。
文│邱慶宜 攝影│何維綱
「我知道自己出了狀況,所以我必須尋求幫助」煒竣爸爸坦然接受自己的病情,明白夫妻倆的精神方面出問題,深怕自己不知道哪天失手,會對孩子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自己拿起電話打家暴專線,在社工的介入後,帶走了兩個孩子安置半年左右的時間,當時的姊姊才7歲、妹妹6歲,煒竣還沒出生,這是爸爸的第一次發病。
父子的開心日記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你是爸爸心中永遠長不大的寶貝,爸爸會老,希望你早日融入團體生活,日常生活能夠完全自理,你在爸爸的心裡永遠是滿分的,加油!爸爸希望每天都能陪伴你一起成長,直到永遠。上帝派你來考驗我,我樂意承擔並盡力做好,希望你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爸爸就心滿意足。」這一段話是柏宇爸爸在父親節前夕寫下對兒子真摯的感言,面對自閉症孩子,柏宇爸爸扮演亦父亦友的角色,他們用心過好每一天,寫下父子的開心日記。
兒子是我永遠的寶貝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每周旺昇爸爸固定到伊甸基隆服務中心探望唐氏症兒子,「以前我一周來好幾次,回去後,旺昇想我,老師會不好帶。」旺昇爸爸述說,每每來中心帶兒子出門上餐館,看著旺昇端著餐盤,喜悅之情全寫在臉上,做父親的都看在眼裡,即便相處只有短短的2~3個小時,卻是父子最親密的時光。
「婷婷」玉立的慢飛天使
來到屏東的東港早療中心,這裡可以看見許多像天使般的孩子,他們的笑聲在早療中心前的小廣場環繞,他們的外表與一般的孩子無異,都一樣的天真可人。他們是上帝賜與我們的慢飛天使。在這期的父親節專題中,訪問到一位特別害羞的爸爸,那麼在這位父親眼中,我們的慢飛天使又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呢?
文│邱慶宜 攝影│何坤益
眼前的小妹妹名叫宛婷,是一位害羞的女孩,當晚站在台上作為畢業生致詞代表!在教保老師麗卿的眼中「宛婷是老師的小幫手」,老師說,宛婷轉變最大的地方是語言方面的進步
。以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從數數開始就是一場挑戰,甚至是致詞!
站在眾人面前需要的不僅是準備充分的前置作業,更需要的是無窮盡的勇氣!典禮中,看見宛婷爸爸專注聆聽的神情,再多的形容詞都無以言喻,那是宛婷爸爸滿溢的父愛啊!
不停提醒著爸爸,星期五要來接他、要爸爸記得拿「返家聯絡單」的宜銘,
對於返家流程已經相當的了解,沒有吵著要回家或是吵著要留下來,只是不斷的提醒爸爸「該做的事要記得做」,
看著總是耐心回答孩子的宜銘爸爸,明白了父親節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就是相處。
文│邱慶宜 攝影│何維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