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小作所學員們上街義賣康乃馨,吸引民眾前來購買。)
「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母親節前夕,兩間小作所學員上街販售康乃馨,不僅做社區融合外,更為每一位的媽媽獻上他們的祝福,祝福她們「母親節快樂!」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溪北服務中心
(圖說:小作所學員們上街義賣康乃馨,吸引民眾前來購買。)
「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母親節前夕,兩間小作所學員上街販售康乃馨,不僅做社區融合外,更為每一位的媽媽獻上他們的祝福,祝福她們「母親節快樂!」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溪北服務中心
母親節一年出現一次,世界卻不能沒有一天沒有媽媽。在此透過11位女性的小故事,一窺不同人生階段的「媽媽」們,向偉大的媽媽們致敬。
文|朱聖恩 攝影|蘇麗華、何坤益、陳韋儒、何維綱、王致尹
兒子大便了!
(圖說:楊媽媽陪著女兒出遊,做社區適應。)
小茹是一名智力障礙的社青,當家人端出蛋糕,她雖然不知道是誰的生日或是幫誰慶祝,但她會發出「快樂」兩個字。這份單純與簡單的幸福,洋溢在楊媽媽的心中。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萬芳啟能中心
母親節前夕,宜蘭教養院悄悄進行了一場特別的企劃—讓住民們穿上禮服、西裝,拍攝美美的個人藝術照。對於住民來說,這是一個既新奇又難得的體驗;對院內同仁而言,則是一項大挑戰。
(圖說:四位媽媽住民一字排開,擺出網美般的拍照姿勢。)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圖說:李家同教授在伊甸創辦人劉俠逝世紀念活動上致詞。)
文|清華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大學、台北商業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 圖片|伊甸園季刊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首童謠,歌詞中有一句話「我的媽媽拿著雨傘來接我」,這首童謠的意思好像是描寫一個幼稚園的小孩子,在幼稚園門口等媽媽來接他,正好碰到下雨,虧得媽媽終於出現了,使這位小孩感到非常安心。
(圖說:陳秀敏與我們分享當居家服務員的辛苦。這種辛苦,僅止於身體,內心是富足的)
為母則強,短短的四個字,道出居家服務員陳秀敏的人生經歷。
「曾經我也是個軟弱的女人,直到哥哥(大兒子)、弟弟(小兒子)出生後,
我才慢慢地堅強起來。」從她疲憊、但卻堅毅的眼神中散發出的母愛光輝,
除了令人感到心疼,更多的是對她的敬佩。
(圖說:碧姿媽媽和兒子阿志一同解說母子倆的創作理念。)
碧姿媽媽和兒子阿志是伊甸霧峰雙老家庭服務據點的班底,
看著他們母子拿出一個個作品,媽媽負責解說;
兒子開心的在一旁筆劃,幸福之情盡在不言中。
(圖說:母親雖然辛苦,但為了家人付出,心無以為苦。)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親是堅強的」─法國俚語。
母親的形象總是堅強,然而,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
讓她們甘願犧牲自己,無怨無悔的為孩子付出,蛻變成溫柔、堅強的母親的呢?
(圖說:白媽媽身上的這件新衣服,是白老師受訪前特地上菜市場替媽媽買的)
今年70歲的白婉芝,是位退休教師,與90歲的失智母親同住。
約莫一年前,她被確診為失智症的那天起,
她決定勇敢地面對,不喊苦不喊累,努力延緩退化,用樂觀迎擊人生的種種苦難,
(圖說:中提琴家康郁理盡心照顧慢飛天使的兒子。)
中提琴家康郁理因著懷孕早產,中斷了她的音樂路。
她的母職生涯帶著兒子進行復健和療育,
教養辛苦只能往肚裡吞。來到伊甸鳳山早療中心,
一切變得不同,她把這份恩典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