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和煦的午後,來到伊甸基金會—高雄市鳳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的花鹿班。小朋友正按老師的指示進行分組活動。
背景播放輕音樂,孩子們在老師們的柔聲陪伴中,自信地拼拼圖,完成後依序歸位。「慢飛天使」從小建立良好習慣,絲毫不馬虎。
老師當中,有一位具26年幼教,加上逾20年早療資歷的老師—沈小鳳。
「把椅子轉過來,1、2、3、4轉過來。」孩子們聽到她輕快的歌聲,紛紛轉過身來。
因為喜愛小孩,長年投身幼教與早療的沈小鳳樂此不疲,即使遇到嚴重情緒障礙的孩子,她仍舊以溫柔而堅定態度應對。
圖說:喜愛孩子的沈小鳳,長年貢獻早療。
早療現場如沐春風,在家,想必也是如此吧!
「小時候啊,媽媽可是個嚴母,哈哈!」想不到,二個女兒異口同聲地說。
「媽媽是老師,很重視功課。我是老大,被『修理』最多。」大女兒薛婷憶童年。
妹妹薛晴,小姊姊6歲,母親的管教就變得手下留情,但媽媽的威嚴仍令她印象深刻。
薛晴回憶,媽媽希望女兒培養責任感,無論是課業、文具等,都該自己整理好。漏帶或搞丟,都是母親不樂見的。有一回,她又忘記帶聯絡簿,媽媽氣得把書包扔出去。
姊姊薛婷回想,以前她寫錯字或字跡潦草,媽媽就持衣架等在旁了。
妹妹念小學,輪到媽媽檢查她的功課,有錯字或字醜,薛婷就喊:「打她、打她。」心想媽媽也會比照辦理。
結果,媽媽竟然都沒動手,薛婷跑到房裡負氣:「只打我,不打妹妹,媽媽不公平!」
「以前我的功課會被檢查二次,媽媽看完,姊姊還會再檢查一次。」薛晴笑憶。
「那是挾怨報復。」薛婷補充。已經在早療及社福界發展有成的母女三人,談笑風生憶當年。
圖說:母女三人笑憶當年。
女兒年幼時,沈小鳳管教雖嚴卻有原則。她很重視個人該對自己負責,諸如課業或品行,對女兒就有所要求。但是若遇到她們實在讀不來的科目,也不會勉強,只要盡力就好。女兒也逐漸了解媽媽的「底線」,隨著年紀增長,媽媽從嚴師的角色轉成她們堅強的後盾。
大學法語系畢業後,薛婷進入貿易公司,因志不在此,在貿易公司的那幾年她並不快樂,也連帶影響了身體健康。
「要不要試試看社福單位呢?」母親見狀,試著提議。
薛婷和薛晴從小就看著媽媽從事幼教,姊妹倆常受邀到伊甸擔任志工,所以對身心障礙兒童並不陌生。
圖說:媽媽出席支持薛婷的戶外表演活動。
薛婷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情,想不到一試就愛上了社福領域,她還為此重返校園就讀社工系。現在的她從事兒少與身心障礙者相關的社區融合工作。
「媽,妳去啦,同事知道妳在早療……假日缺一個說故事老師……要不然開天窗了!」薛婷央求。身為母親,自是鼎力相助。
多年在幼兒園的歷練,造就沈小鳳一雙巧手。每逢製作兒童教具需要幫忙時,她成了女兒的最佳「神救援」。
圖說:沈小鳳在早療的歷練,是女兒們的最佳「神救援」。
此外,沈小鳳也是女兒的免費顧問。薛婷坦言她對早療並沒那麼熟悉,在社區裡舉辦促進民眾與身心障礙者共融活動,遇到對發展遲緩兒童家庭不了解的地方,她可以詢問媽媽或請媽媽提供意見。
不單只有媽媽支持女兒,母女三人的成長是互相的。
圖說:透過大女兒分享服務兒少的大小事,沈小鳳思考可以如何應用到早療。
長年深耕幼教與早療領域,透過大女兒分享兒少服務的大小事,沈小鳳有機會間接看到從兒童到成人的樣態,思考早療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可再加強。
擔任社區裡的社工,薛婷接觸到行為偏差的兒少,很多來自單親家庭。同樣也是在單親家庭長大,薛婷和妹妹並沒有走偏。就她的觀察,許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會迷失方向,除了家長的陪伴較少,主要是從小沒有建立正確的觀念。以致到了青少年,仍不會分辨是非,朋友一吆喝,就盲目跟從。
此時,不禁得感謝媽媽把關,兩姊妹不僅沒有走歪,還延續她的路,照應無數的兒少。
姊妹倆個性截然不同,姊姊開朗活潑,妹妹則是慎思內斂。就如在早療中心,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沈小鳳依孩子的特質因材施教。
圖說:姊妹倆個性不同,媽媽依特質因材施教。
薛晴克紹箕裘,同樣與媽媽投身早療服務。擁有護理背景的她,面對中重度障礙或罹患罕病的孩子,並不陌生。真正讓她感到挑戰的,反倒是早療行為策略、班級經營,與同事的溝通等。家裡有「老練的顧問」可供諮詢,她會彙整問題後再請教母親,經過消化後再去嘗試。
沈小鳳同事的年紀與女兒相仿,聊天中得以了解不同世代教保老師的想法。母女倆的工作場域雖然相似,但所屬的教學系統不同,可以截長補短。
工作中難免遇到不愉快的事,沈小鳳從不把情緒帶到早療中心。小朋友眼中的「小鳳媽咪」總是喜樂、有朝氣,這是女兒們從她身上看到絕佳的榜樣。
目前薛晴正一邊工作,一邊攻讀特教研究所,「一人吃,二人補」與媽媽分享所學,整合了學術與實務,讓專業之路走得更紮實。
沈小鳳是女兒的支柱,女兒們追隨母親的腳步,母女增進了彼此生命的廣度與深度。
母親節近了,媽媽們曾否思考,希望子女從自己身上承繼的是什麼呢?是長相?是個性?是觀念?是財富?還是瀟灑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呢?
「我們都在照顧別人的孩子。」見女兒服務有成,沈小鳳喜悅滿足地說。
夕陽下,母女三人的笑臉,猶如她們對弱勢的付出交相輝映。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5.05.08 NO.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