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視障朋友于珍(左)在視佐員高嘉鴻(右)的陪伴下,觸摸皮革的質地。)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享受豔陽高照的天氣、近距離接觸皮革、聽覺導覽,再品嘗美味食物……視障朋友雖然看不見,卻打開五感去感受外界的脈動,用心眼進行一場微旅行。
(圖說:視障朋友于珍(左)在視佐員高嘉鴻(右)的陪伴下,觸摸皮革的質地。)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享受豔陽高照的天氣、近距離接觸皮革、聽覺導覽,再品嘗美味食物……視障朋友雖然看不見,卻打開五感去感受外界的脈動,用心眼進行一場微旅行。
文|朱聖恩 攝影|陳博霆
根據衛福部2023年統計資料,全台視障者約54,000多人。許多人認為視障朋友無法外出參與活動,致使他們受到侷限,其實若有適當的輔具,及各界友善的支持,即使失去視覺,生活仍可多采多姿。
伊甸基金會—視障服務處處長廖美枝表示,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30條,提到身心障礙者有權利參與娛樂、文化、休閒和運動。故此,伊甸—愛明發展中心,舉辦一連四週的「夏季青草植物」活躍老化課程,以鼓勵中高齡視障朋友走出家門,多與人群接觸,促進身體與心理健康。
(圖說:伊甸視障生活重建中心舉辦「大家來演歌仔戲」,視障朋友穿上戲服,邀請鄉親欣賞歌仔戲。)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坤益
歌仔戲是台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演出內容多半是大眾熟悉的辭賦或忠孝節義活動等,亦是常民文化的代表及重要傳統藝術。為了帶領視障朋友體驗歌仔戲文化,今年伊甸視障生活重建中心舉辦「大家來演歌仔戲」的休閒活動,從認識歌仔戲文化、寫詞、唱腔、人物身段及步伐,到生、旦、淨、末、丑、雜角色扮演,考驗學員們即興創作的功力。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想要認識台北景點,跟著視障旅遊達人準沒錯!伊甸視障服務處動員15位視障朋友,兵分九路,帶領香港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的學生與家長暢遊大台北,進行共融,認識彼此。
視障旅遊達人周玉玲與世仁大哥負責碧潭風景區路線,一早,大夥兒準時集合,準備渡船開啟美好的一天。
(圖說:口述員李曉卿透過聲音的描述,將電影的視覺成分盡可能的真實傳遞。)
文、攝影 | 謝馨霈
「托托!你不要再調皮囉!」「教室裡,老師在黑板上寫下英文字母。」漆黑的劇院,畫面不斷閃爍變化,這時傳來一句又一句對話及旁白。
文|朱聖恩 攝影|蔡佳真
「摳、摳、摳…」,臺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三民校區疑似出現大群視障者。白手杖敲擊地面聲不絕於耳,引起旁人側目。原來,這是中科大與伊甸基金會攜手舉辦的視障體驗活動。
文|朱聖恩 攝影|楊政翰
導盲志工絡繹不絕地引領視障朋友來到 “Eye聚會”─伊甸基金會專為視障者舉辦的聚集。受中颱杜蘇芮的影響,雖然下著傾盆大雨,與會者彼此問候、各個臉上洋溢燦爛的笑容,與外頭的天氣形成對比。
「祢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祢已將我的麻衣解下,用喜樂給我束腰…」負責司會的黃舒芸朝氣滿滿地誦讀詩篇30篇。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上午10:00,高雄苓雅運動中心無障礙體適能教室輕輕流瀉著《綠鋼琴》專輯的音樂。群耀物理治療所鄭群耀所長正帶著一群視障者運動。
「請大家用瑜珈球繞自己的身體三圈,訓練本體覺。」鄭群躍下指令:「球不能落地喔!」
繼《視障母職第一回 生之章》、《視障母職第二回 養之章》張維純在伊甸基金會─視障重建中心的講座與單身、預備成家的視障朋友分享結婚生子的心路歷程,以及長子出生後的育兒經。
除了生和養,現代父母養育兒女常有感教養更不易,這一篇,張維純將繼續分享到視障媽媽教小孩的心得。
文|朱聖恩 攝影|徐士堯
同為音樂工作者的視障夫婦─李繼吾和黃舒芸,提供他們在5月COVID-19確診的經驗,與視障朋友們分享當遇到染疫時,以及身體尚在健康狀態時,能有哪些措施,以備不時之需。
文|朱聖恩 攝影|蘇麗華、陳韋儒
COVID-19確診,李繼吾和黃舒芸在家休養一週後,回到辦公室上班了。
繼《視障母職第一回 生之章》張維純在伊甸基金會─視障重建中心的講座與單身、預備成家的視障朋友分享結婚生子的心路歷程,和在孩子出生前,盤點資源以決定採取何種育兒策略。
這一篇,張維純將繼續分享到「卸貨」後的媽媽經。
文|朱聖恩 攝影|徐士堯
張維純在少女時曾因視覺障礙而計畫不生子,再聽了其他身心障礙者的分享而轉念,加上有相關的育兒資源,積極扶持視障父母,讓養兒育女的路上滿有支應。
文|朱聖恩 攝影|徐士堯
「妳這樣的眼睛狀況會遺傳嗎?」憲哥問道。
卓麗琴與許秀柱總是以好友相稱,兩人1988年相識,直到2015年才步入婚姻殿堂。中間30年的期間,她努力修復原生家庭的創傷,許秀柱則經歷了一場失敗的婚姻。
一個是新加坡人,一個是台灣人;一個是明眼人,一個是盲人。他們勇敢跨越彼此的不同,牽起美好的異國情緣。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12歲視神經萎縮,黑板、書本字體再也看不清楚,她變成了視力障礙者。社工系畢業的她,輾轉來到伊甸基金會服務,用她的經歷和專業,幫助更多的視力障礙者走出困境,迎向新人生。
(圖說:周玉玲榮獲2021年的金鷹獎的肯定,左為衛服部部長陳時中,右為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
文|蘇麗華 頒獎典禮攝影|王致尹 圖片提供|周玉玲
經過苦難,成為別人的祝福,周玉玲就是一例。她失去視力,卻不畏障礙,成為一名社工。在別人看來,看不見如何服務他人?她卻用行動證明她能,服務中對視障者多一份理解,陪伴他們慢慢走出傷痛。
看不見、看不清讓日常生活多了些不便,有了設計貼心的生活輔具,視障朋友不僅能擁有便利生活,也能盡情享受娛樂活動。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伊甸視障重建中心提供視障者生活及職業重建的相關服務,有鑑於中心平日主要提供視障朋友光學輔具的評估,較少機會介紹生活相關的輔具,因此特地舉辦講座,拿出壓箱寶供視障朋友體驗。
料理三餐是許多人的日常,視障朋友毫不遜色,一樣也能辦到!在教導下,不論主餐、中式點心到甜點,在他們的巧手下,成為香噴噴的佳餚,儼然成為料理達人。
(圖說:廚藝老師到宅教視障朋友煮火鍋。 )
文|蘇麗華 照片提供|基隆職業重建中心(所有照片拍攝時間為2021.5月之前)
每到用餐時刻,自己親手做一道料理看似不難,但是少了視力輔助,一樣能端出美味佳餚嗎?一群視障朋友在專業老師的教導下學習烹飪,一道道菜色出爐,從餅乾、蘿蔔糕、炒米粉到雞湯等,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三尺,手藝一點都不輸一般明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