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伊甸視障生活重建中心舉辦「大家來演歌仔戲」,視障朋友穿上戲服,邀請鄉親欣賞歌仔戲。)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坤益
歌仔戲是台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演出內容多半是大眾熟悉的辭賦或忠孝節義活動等,亦是常民文化的代表及重要傳統藝術。為了帶領視障朋友體驗歌仔戲文化,今年伊甸視障生活重建中心舉辦「大家來演歌仔戲」的休閒活動,從認識歌仔戲文化、寫詞、唱腔、人物身段及步伐,到生、旦、淨、末、丑、雜角色扮演,考驗學員們即興創作的功力。
「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會害怕有天因為老了,眼睛視力逐漸下降吧?」伊甸視障服務處處長廖美枝點出,「眼睛為靈魂之窗」,根據台南市政府統計,目前大台南有近5,200多名視覺障礙者,近七成年齡為50歲以上。中途失明者常因為視力受損,在心理、工作與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透過生活重建服務,可以陪伴視障者依照狀態,重建生活上所需的各項能力,使其走出封閉心門,再次參與社會。
「我身騎寶馬,走三關~」當經典歌仔戲台詞響起,與會來賓目不轉睛地看著台上粉墨登場的學員們。
「八月十五是中秋~千金小姐拋繡球~」學員們環繞著禮堂,走出優雅的「邊仔穿」,他們默契十足,在交叉移動時,沒有任何碰撞,緩緩地走向定點,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學員竟都是視覺障礙者。
緊接著是每位學員用四句聯唱出人生故事,有開心在家玩手機遊戲的、身為阿公心肝寶貝的祖孫情、考上研究所的喜悅,還有中途視力受損,一度灰心喪志,在家人與伊甸社工的陪伴下,開始接納自己,迎接新的「視」界。
(圖說:學員手持麥克風,一字一句唱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從幽暗微光 到看見雨後彩虹
扮演送上仙桃的仙女—孟欣,今年26歲,兩年前通過警察公職筆試後,在校園自主練習跑步時,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緊急送醫治療後,卻因大腦缺氧時間過久,導致左側肢體關節受限、語言表達略顯含糊,雙眼僅剩中心視野。
起初,孟欣無法接受突然變成視障及走路不時偏移,擔心外出會被撞倒,漸漸地不敢外出。所幸接到台南視障生活重建中心社工電訪關心,生命才有了轉機。
為了重新拾起生活技能,她積極參與各式課程,如定向行動的白手杖學習、生活自理團體、休閒活動等,並努力復健提升體能。孟欣說,感謝有了視障生活重建中心的服務,讓生活重心不再是醫院回診及住家兩點往返。
這次,她得知中心開設歌仔戲活動,考量鮮少接觸到歌仔戲,也好奇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勝任角色扮演而報名。上課後發現有許多眉角需要注意,加上撰寫台詞較困難,為了趕上同儕的進度,返家後不斷自我訓練。成果發表前夕,社工鼓勵她邀請媽媽來看表演。
(圖說:孟欣媽媽(左)協助演出學員妝髮。 )
看著孟欣在台上唱出中途變成身心障礙者,在家人們及視障生活重建中心的協助下,走出新人生的故事,媽媽的淚水在眼眶打轉,心疼女兒遭逢巨變,又感動看見她的進步。「孟欣還年輕,希望能藉由參與各式活動,刺激身體機能及腦部知能,邁向更好的未來。」媽媽牽起孟欣的手,道出對她的期許。
孟欣則分享,以前認為變成身心障礙者後,沒有機會再站在台上講話、表演,透過與視障朋友同台飆戲,除了突破自我,也了解身心障礙者與一般人一樣都享有公平的機會待遇,讓她更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圖說:孟欣在「大家來演歌仔戲」的休閒活動中,看見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充滿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伊甸台南區區長張盟宜表示,學員們從台南的四面八方來到中心,學習定向行動、生活自理等能力,除專業能力外,中心也希望提供多元化的休閒活動。當時與社工們討論台南歌仔戲歷史悠久,若能結合視障者來一場別具特色的演出,不僅能讓大眾看見視障朋友用生命堅強毅力創造精彩演出,也能讓他們肯定自我價值。
(圖說:伊甸台南區區長張盟宜很開心能觀賞視障朋友的精彩演出。)
「練習時,我們在一旁都為他們捏一把冷汗。」社工張永樺笑道,看似簡單的台詞及走位,因為視障者看不見,無法閱讀劇本、大字報,只能憑藉記憶力念出台詞,走位時會互撞或不知道與誰有對手戲,感謝志工從旁協助,讓他們能充滿自信的展現自我。
最後,廖美枝期盼「大家來演歌仔戲」活動,能增添更多創新的元素,展現給台南的鄉親,同時鼓舞更多視障朋友,相信自己勇敢走出家門,因為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
(圖說:孟欣與民眾互動,送出祝福滿滿的仙桃。)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08.01 NO.45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