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表演完畢,嘉義小橘子幼兒園與嘉樂小作所的學員一同謝幕。)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長輩如何與幼兒園的小朋友共融呢?嘉義小橘子幼兒園「培星計畫成果展」上,活動中心搖身一變成為「廟口文化」。透過布袋戲表演與設置傳統童玩攤位,進行跨世代共融。
(圖說:表演完畢,嘉義小橘子幼兒園與嘉樂小作所的學員一同謝幕。)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長輩如何與幼兒園的小朋友共融呢?嘉義小橘子幼兒園「培星計畫成果展」上,活動中心搖身一變成為「廟口文化」。透過布袋戲表演與設置傳統童玩攤位,進行跨世代共融。
(圖說:長輩DIY戲偶,開心地向大家展示成果。)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在沒有電視的年代,看野台戲是不少爺爺奶奶童年的娛樂。如今伊甸嘉樂小作所將戲台搬到長照機構,帶著長輩時光倒流,重溫看戲的樂趣。
(圖說:台中市中華非營利幼兒園的孩子與耆福及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的長輩,一同體驗包肉粽的樂趣,共度端午佳節。)
適逢端午節,往年伊甸基金會承辦的台中市中華非營利幼兒園都會舉辦包粽子活動,並邀請自己家中的爺爺奶奶入園協助。今年,孩子們除了與爺爺奶奶同樂,更邀請由伊甸辦理的台中耆福社區式長照機構及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的長輩,一同體驗包粽樂趣,共度佳節時光。
文 | 謝馨霈 攝影 | 蔡佳真
一群老人和托育中心的小孩齊聚,會產生什麼火花呢?沒想到大夥同心協力完成年節教具製作,又唱又跳、發紅包,為新年道聲恭喜!
(圖說:長輩發紅包給孩子,祝福他新年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重陽傳統節日在幼兒園裡蘊含著深層意義。孩童們因著認識節日的由來,再到主動關懷長輩、同理他人,愛老、敬老的心從小扎根,老幼共融洋溢著美麗的畫面。
(圖說:小朋友套米袋走路,體驗長輩行動不便。體驗完一圈,和特教生擊掌,體現融合教育。)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
日照中心與幼兒園可以有什麼交集呢?跨代共融課程拉近彼此鴻溝,長輩秀出長才找回成就感;幼兒學會同理與互動,一次次的代間學習洋溢著溫馨而動人的樂章。
(圖說:日照中心長輩與小橘子幼兒園進行代間學習課程,其樂融融。)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賽德克族的文化呼喚
文化是歷史的軌跡,更是一部族人的生活史。有感於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南投的賽德克族開始將生活與文化兼容並蓄,希望新一代的學童也能珍惜傳統,將它綿延不絕地傳唱千古。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何維綱
祖孫寫下撒部優的故事
為了上課,長輩提前採收小米,青年放下3C,聚集在一起聽故事、創作獨一無二的門牌,共同刻畫彼此的歷史,這一難得的體驗,不僅是伊甸推廣祖孫共學的初衷,也是上帝給予的大大祝福。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到南橫聽vuvu說故事
穿戴華麗的原民服飾,部落耆老們用自己的族語,向草埔國小的孩童訴說著屬於自己年代的故事。彷彿穿越時空,今昔的光景一如陽光般灑落國小的川堂,錯落成一雙雙閃閃發亮的眼睛。
文|賴慶榕 攝影|何坤益
攜手傳承 祖孫共學趣
台灣一處原民部落,孩童、婦女與長者一塊兒生活,自然進行著不被正規教育體系綁架地學習與交流。當孩童們用族語哼唱著傳統歌謠給長輩們聽,長者們感動地泫然欲泣說「我們族群的未來有希望了!」眼看連這麼小的孩子都會說母語,讓長輩們心中的希望油然而生,猶如熠熠星光一般地閃爍。
文|賴慶榕 攝影|李蒼瑀、何維綱、何坤益
一日孫滿足彼此的需要
東港興和社區的老人的兒孫大多不在身旁,偶爾寂寞;伊甸橘屋的身障學員需要社區融合的經驗,為未來出社會做準備,因此兩方不同的團體成員看見彼此的需要,在遊戲等互動過程當中,不知不覺滿足了彼此的需要。
文|陳玠婷 攝影|何坤益
一日祖孫 為生活增溫
一天的時間,當原本互不相識的孩童與銀髮長輩一起互動,將會融合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即使年歲相差甚遠,不同的生命交會,卻能意外產生美妙的共鳴經驗。
文│賴慶榕 攝影│何坤益、曾屏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