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傳統節日在幼兒園裡蘊含著深層意義。孩童們因著認識節日的由來,再到主動關懷長輩、同理他人,愛老、敬老的心從小扎根,老幼共融洋溢著美麗的畫面。

(圖說:小朋友套米袋走路,體驗長輩行動不便。體驗完一圈,和特教生擊掌,體現融合教育。)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中華非營利幼兒園的孩童們特地選在這一天主動關懷長輩,透過體驗,同理老人家的不便,理解長輩的感受與需要,學習敬愛與尊敬的道理。

 

為了迎接節日的到來,幼兒園的孩童們早早預備,準備啟程到伊甸台中頤福社區式長照中心與長輩互動。孰料因多位長輩感冒而取消行程,雖然無法成行,孩童顯得有些失落,「這是難免的,小朋友走出校園都有期待感,他們知道他們是去服務長輩,所以具有使命感。」園長黃雅玲表示,小朋友們打算畫一張卡片送給長輩,表達慰問之情外,也祝他們早日康復。

(圖說:長輩跟著老師做晨操,活絡筋骨。)

回到課堂上,老師透過日曆,讓孩童了解九九重陽節的由來。再延續老人主題,老師詢問孩童,就他們觀察:長輩通常會出現哪些行為?有人回答「走路很慢」、「吃東西咬不動」、「要人攙扶」等等。從生活經驗中分享他們的觀察,進一步再引導,「為什麼老人家會駝背」、「牙齒咬不動?」該怎麼幫助他們呢?讓孩童練習表達他們的看法。

 

教學外,老師還設計了一系列的體驗活動,讓孩童親身感受老人家下肢無力的感受。

(圖說:小朋友套上米袋行走變得不易,走路變得小心翼翼,深怕跌倒。)

 

只見一個個孩童套上尼龍製的米袋走路,深怕跌倒得小碎步的慢慢移行。此外,再提高難度,孩童們一方面手要鏟金幣,一方面要行走在平衡磚上,既要防止手中金幣掉落,還要走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保老師林沛盈表示,有的長輩手沒有力氣抓握或是容易手抖,孩童透過行走平衡磚、鏟金幣、滾輪胎等,體驗長輩功能退化的不便。

(圖說:手上鏟金幣,腳踩著平衡磚,走起來搖搖晃晃,體驗長輩下肢和上肢無力的情境。)

 

園長黃雅玲指出,透過情境設計,讓孩童來認識中國傳統重陽節,並感受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藉由活動安排讓幼兒學習主動關懷他人,擁有一顆慈悲的心。

(圖說:園長黃雅玲認為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藉由活動安排讓小朋友主動關心老人。)

 

園所的孩童有的主要照顧者為祖父母,老師也會讓孩童分享日常與長輩的相處經驗,例如:孩子會說早上奶奶煮了什麼好吃的東西?或是跟他一起畫畫、跟父母回外婆家,外公帶他去買玩具等等。再進一步詢問,「還有做哪些有趣的活動」、「你喜歡那裡嗎?」,孩子的回答都很正向,顯見相處融洽。

 

「我們會把社區資源帶入學校。」林沛盈說,之前端午節特地讓長輩們入班教孩童包粽子。剛開始,有些孩童見到陌生長輩會退卻,在老人家的熱情互動下,打破隔閡,跟著長輩依樣畫葫蘆,了解怎麼包才能包出漂亮的粽子。

 

孩童也親手遞交事先畫好的卡片,感謝長輩們的付出,跨代共融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圖說:教保老師林沛盈分享教學情境設計,讓幼兒能同理長輩。)

 

從小培養孩子懂得同理,便能扎根於心。體驗課程中,班上有特教生,活動也讓他們參與其中,例如坐輪椅的孩子無法用米袋走路,大夥兒走完一圈就跟他擊掌。或是認知能力比較弱的孩子,老師會不厭其煩的說明,讓他們能夠理解,達到身障融合的目地。

 

在園所,孩童懂得尊重他人,例如:同儕的肢體觸碰造成他人不舒服,就是不適當的行為。放大到對待長輩,見到老人家、師長要主動打招呼,孩童都能做到,「我們的孩子很熱情。」

 

「有時候學校的情境教導內容,孩子回家還會糾正大人不可以做什麼。」黃雅玲表示孩童都記到小腦袋瓜中了。

 

尊老、愛老、助老融入日常生活,主動關懷他人一點一滴進到孩童心中,化作生命的養分,滋養著幼小的心靈。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10.14    392期上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