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駐 重建視障者人生

失明後人生猶如陷入一片黑暗,無情的打擊讓人鬱鬱寡歡,內心的枷鎖就像一道高牆,斷絕外界的連結。在愛與陪伴下,透過轉介與服務幫助視障者重建,迎向全然不同的人生。

  希望永駐 重建視障者人生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作為一個走過痛苦磨難的盲人,我不敢說光明已在我心中永駐,但用心去看世界,一定會比許多視力健全的人有更深刻的發現,一定能看見許多正常人看不見的東西。」中國作家莊大軍在他的著作《光明永在》的自序中娓娓道出這一段感觸。

 

陷入黑暗 世界不再多彩

 

對視障者來說,看不見周遭的一切,有如失去了光彩,莊大軍就形容:「我看不見那一片絢麗多彩的夜色,白天和黑夜的轉換對我來說,只不過是從時間的這一段走到了那一段。」聽起來多麼地令人無奈與落寞,彷彿世間的美好都無法盡收心底。

 

失去光明是一件令人婉惜的事情,特別是中途失明者初期更難以置信自己看不見的事實,而進入否定期。過去從事會計工作的Candy,因為糖尿病引起視網膜剝離而出血,造成視力嚴重退化,不相信漸漸喪失視力的她,求遍名醫治療,希望有挽回的餘地,最後卻仍然徒勞無功。

 

封閉心門 排拒外界連結

 

伊甸視障發展處南區服務主任李宏平表示,在調適期間,怨懟、憂傷佔據心頭,常自問:「為何是我?」情緒無處宣洩時,就進入憤怒期。中途視障者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明,理所當然會心生恐懼,不僅以往的社交生活和社交地位中斷,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心情陷入恐慌。當找不到方向時,便開始沮喪,失明成為束縛的枷鎖,阻隔他們與外界的連結。

 

「此時是視佐員介入服務和陪伴最好的時機。」李宏平表示,視障者的生活作息仍有賴人從旁協助,視佐員扮演的角色猶如視障者的眼,陪同他們就醫、採買、休閒,慢慢陪伴他們走出創傷。此外,運用同儕支持團體的力量,彼此慰藉與勉勵,藉由轉介與服務,幫助視障者生活和職業重建,重新參與社會。

 

走出困境 為人生添加色彩

 

視障者從落寞到願意揮別陰霾走出困境,障礙者本身是否積極以及家人的支持度,都會影響重建的時間。李宏平以他接觸的案例表示,有時遇到障礙者本身消極退縮;有些則是家人過度保護,遇到這種情況,他會鼓勵當事人和家屬,「看不到不等於什麼事都不能做。」用正向看待一切。

 

服務時李宏平常以他過來人的經驗現身說法,無形中和服務對象拉近距離,同樣失去視力的他如今可以走出來服務更多視障朋友,格外激勵人心。Candy就在他的鼓勵下,開始接受定向訓練,在闊別20多年後的今天,願意嘗試獨自走出家門令人欣喜。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至20126月的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的視障人口數為56,589人,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失去視力的生命有如黑暗般寂寥,但是在愛裡沒有懼怕,用行動與愛給予他們支持,幫助他們重燃希望,參與社會。黑暗不是永恆的盡頭,一同幫助視障朋友拋開心中的桎梏,讓光亮存於心,迎向嶄新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