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研討會專題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19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年臺灣每5人中,就有一位是長者,成為老年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

 

因應高齡化之快速,伊甸基金會辦理2024老後生活研討會,當中,財務處方箋的場次,分別邀請到蔡晏潭會計師、賴芳玉律師和黃三榮律師擔任主講人。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4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2025年台灣即邁入超高齡社會,逾20%人口在65歲以上,也就是每5人中,就有一位是年長者。

 

因應高齡化之快速,伊甸基金會辦理2024老後生活研討會,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心靈、安老、財務、居住等四道處方箋。開場的主題演講「時代新思潮,規劃自主老年」,是由伊甸董事曹愛蘭擔任主講人。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愛攝影_20241125_226s

(圖說:伊甸基金會舉辦「老後生活研討會」,邀請許多專家學者共襄盛舉,探討自主老年新趨勢。)

 

文 | 謝馨霈  攝影 | 簡瑞廷

 

你害怕變老嗎?面對人生終點,你準備老了嗎?人一旦到了年紀,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後問題逐一浮現,感到恐懼、焦慮、不安和無助。因此,珍惜活在每個當下,是老化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與其擔心變老,不如讓自己活得充實自在,即早開始準備,做好財務規劃,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追尋人生的價值,活出生命的精彩。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愛攝影_20241125_125s

(圖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前營養室主任黃素華針對長輩的飲食煩惱,提出樂活餐盤的選擇。)

 

文 | 謝馨霈  攝影 | 簡瑞廷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迎接銀髮幸福生活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老屋老 晚年想安居 從建築設計出發

(圖說: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張智元從建築設計著手,為長輩帶來居家健康意識。)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長輩會老,房子也會老!長期居住在不良的環境裡面,甚至會影響健康。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張智元一語道破建築可能帶來的危害,顯見房屋健檢不容小覷。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離孤獨老 「乘法照顧」新主張

(圖說:長輩多參與社會,打開社交圈,生活變得豐富。)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老後誰來照顧呢?又該如何排解「孤獨老」呢?面對高齡衍生的難題,專家提倡「乘法照顧」(TIMES),讓晚年過個有品質的生活。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們串起社區網絡 成為兒少的安心港灣

(圖說:伊甸舉辦2024「發展性社會工作--多元、共融、共好社區實踐經驗」論壇,當中「經濟就業服務組」進行主題式工作坊。)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服務圖片來源|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網站

 

提到台北市的萬華地區,集歷史古蹟與西門町流行文化於一身。在繁華的商業背後,卻有一群社區的兒少在公園遊蕩,誰能夠陪伴他們好好長大,繼而找到自己的價值呢?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een Connect永續發展的「綠色」力量  扶助不利

(圖說: 澳洲臥龍岡大學衛生與社會學院社會工作學系教授Nandini Ray在會中分享Green Connect的運作模式。)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圖片來源|Green Connect(城市農場)網站

 

你能夠想像當消費者購買一箱永續農產品,除了支持有機農業外,還能幫助澳洲當地難民和失業的年輕人擺脫貧窮,找到工作嗎?沒錯,Green Connect辦到了!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提供相片說明。

台中泰雅族部落在921地震遭受重創,百廢待舉。德汶瑪協會用一起耕作、一起分享的Gaga精神,推出共同廚房,進而共同照顧部落兒少與長輩,發展成團隊經濟取向的社會工作。

 

文|蘇麗華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臉書

 

921地震災後重建,原民可以在當地長治久安嗎?23年過去了,部落開展出新貌,不僅共食、共作,更發展共同照顧,推廣社區產業,寫下他們蛻變與重生的故事。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的侵略不分你我,眾人害怕之時,邱維超醫師為行動不便者到宅施打疫苗。他說道:「主啊,你差遣我,我去。」邱醫師順服主的旨意,用從神的愛來愛這些弱勢族群。

 

BINL-132.jpg

 

文|許幀貿  圖片來源|陳韋儒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電影「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罹患肌肉萎縮症的鹿野靖明堅持自立生活信念的故事。在台灣,同樣也是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周志文,也在自立生活的路上努力著,雖辛苦卻是值得。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很幸運有認識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的機會。當時常想,難道我要把家人折磨到死,再被送進安養院嗎?所以就下了決心,趁著外出讀書,訓練自己在外面獨自生活的能力。」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持人在聽完高永興博士在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的演講後,驚呼:「今天是在講社工嗎?還是在講植物學?社工有這麼多豐富的植物學知識,真是太佩服了!」

圖說:高永興博士於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分享社會創新工作。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蔡佳真 

 

社區發展選擇可以很多元─有機農業、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甚至是社群經營。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貧窮邊境少數民族村寨,如何發展生計、翻身脫貧?陸德泉博士在「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中,分享透過社區照顧模式,協助雲南省滄源縣刀董村脫貧的實務經驗。

 

(圖說:陸德泉分享雲南連心社區照顧中心在雲南省滄源縣刀董村的實務經驗。)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貧窮迫在眉睫,深陷其中的困頓之人如何翻轉人生?如果「工作」是扭轉局勢的唯一解,那些沒有能力、餘力精進的經濟弱勢戶,又該何去何從?伊甸恩望人力資源中心在「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中,分享如何培力經濟弱勢戶突破就業困境。

 

(圖說:恩望人力資源中心主任王珮君分享如何協助面臨多重困境的服務對象。)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口逐漸凋零的埔里,老後生活該由誰來照顧呢?「厚熊笑狗」照顧咖啡館推廣在地互相照顧,讓老人家可以在地安老,營造友善的高齡環境。

 

(圖說:「厚熊笑狗」照顧咖啡館,照顧埔里老人。圖片來源:取自厚熊笑狗官網 )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在海拔2000公尺的梨山居民要如何下山就醫?一趟路百公里,一次耗費2-3天,對老人和身障不便的人來說,成了噩夢。計程車司機一躍成為山區長照交通服務的幫手,讓每一趟載送多了溫馨接送情。

(圖說:侯勝宗打造小驢行共享長照平台,解決梨山居民就醫的交通需求。)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是歐洲著名觀光景點。)

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同時也是歐盟機構的所在地,是歐洲的政治首都。

據統計,布魯塞爾約有120萬人口,加上從世界各地前來遊玩的遊客,使得尖峰時段總是非常擁擠,車龍長達數百公尺。

然而,他們打算怎麼改善當地交通,讓布魯塞爾的市民、各地遊客能夠不再被塞車所困擾呢?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外怎麼做?3大地區的無障礙交通環境報你知

(圖說:副總統陳建仁(右2)出席伊甸舉辦的TRANSED 2018活動。)

出門和交通的便捷度息息相關。當交通少了通用設計,讓身障朋友或是銀髮族出門窒礙難行。來自加拿大、泰國和美國的講者分享實地經驗,介紹各國的規劃與挑戰,為友善環境而努力。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國際發展處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結合公益、長照、旅遊的台灣計程車協會,能幫助運將增加更多附加價值。)

日夜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計程車,透過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教授─侯勝宗的顛覆想法,搖身一變成了城市的守護者!

結合公益、長照、旅遊的「台灣計程車學院協會」,盼望在未來能改變計程車司機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不只提升司機的自我認同,更能實現自我價值。

 

文│郭依瑄                                 圖片提供│侯勝宗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碼頭設置無障礙,讓身障遊客也能玩得盡興。)

出門少了交通工具,便會窒礙難行。交通部逐年改善無障礙交通運輸系統,為的就是要讓民眾都能感受便捷又安全的措施,進而縮小城鄉差距。當交通暢行無阻,才能打造優質無礙的生活。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