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碼頭設置無障礙,讓身障遊客也能玩得盡興。)

出門少了交通工具,便會窒礙難行。交通部逐年改善無障礙交通運輸系統,為的就是要讓民眾都能感受便捷又安全的措施,進而縮小城鄉差距。當交通暢行無阻,才能打造優質無礙的生活。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搭乘交通工具時,你是否發現乘車系統越來越無障礙且智慧化了呢?從公車站牌等車、機車退出騎樓、再到鐵路月台齊平、高鐵無障礙車廂等等,交通部逐一改善,要讓大眾出門行無礙。

 

交通部常務次長祈文中在Transed 201815屆長者及身心障礙者交通及運輸服務國際大會上,分享歷年來無障礙運具的推動成果。有鑑於台灣在2018年步入高齡社會,到2026年時,將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老年人口佔41.2%,當中超過85歲的高齡者將佔到10%

 

面對社會人口老化結構,以及從逐年上升的身障人口來看,根據衛福部2017年的統計,身障人口已達到1,167,450人。國內交通措施推動方向,導入無障礙觀念和示範計畫,逐一改善交通環境和運具,讓民眾出門不再到處碰壁,而能暢行無阻。

 

(圖說: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在Transed 2018國際大會上分享國內交通運輸無障礙化設施。)

 

通用設計 人人用得到

 

在推廣通用設計概念時,祈文中指出:「從建築、運輸系統到環境等,都要不分年齡且符合所有人的需要。」交通部轄下的工作小組和使用者溝通、檢核硬體設施、民眾的使用情形,著手改善無障礙環境。例如,引進地低板公車、台鐵月台與車廂高度齊平,要讓乘客進出車廂無落差。

 

為鼓勵長者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針對75歲以上的高齡駕駛做適性駕駛檢測,降低年長者交通事故發生機率。身障者礙於環境限制,視出門為畏途,因此鼓勵身障者與陪伴者搭乘安全舒適的交通運具,增進社會參與。

 

過往,騎樓高低不平,讓身障者被迫行在馬路上,交通部則進行道路、行人空間重新分配,施行機車退出騎樓,保障行的安全。停等紅綠燈號誌時,拓寬人行道,挪出較大的通行空間,並在路沿改成斜坡,平順銜接人行道,方便穿越通行。考量老人家步行速度較為緩慢,因此延長綠燈秒數,讓等待在安全上更有保障。

 

 

(圖說:無障礙交通方便有需求的民眾也能出門不受阻。)

運具無礙 享受便利系統

 

近年來,海運商港也開始推動無障礙設施,例如在船駁、碼頭設置活動式斜坡板,讓輪椅可以上下船。另外,也規劃無障礙購票,方便搭乘渡輪遊玩。祈文中表示,預計在202260%可以改善成為無障礙環境。

 

相對航空運輸,也是全面推廣無障礙化。機場設置了點字、語音系統、導盲磚等,方便視障朋友使用。利用空橋接駁讓身障者進入機艙;還規劃無障礙專人服務台,解決旅客的疑難雜症。

 

(圖說:台鐵月台設置斜坡道,輪椅上下車更方便。)

高鐵方面,在第七節設置無障礙車廂,供輪椅者使用。具有130年歷史的台鐵也是交通部努力改善的方向。祈文中指出,在228個車站已有131個車站設置無障礙電梯,「到2020年,月台無階化會擴及到183個車站,涵蓋率將達到98.5%。」

 

客運5000輛逐漸汰換成無障礙公車,到了2018年,汰換率將達到55%。對於民眾有使用無障礙計程車的需求,從2016年至今已有800輛上路,提供服務。

 

智慧站牌 等車資訊透明化

 

乘車智慧化為民眾帶來便利!祈文中說,目前已規劃了1300座智慧站牌,可以獲得乘車資訊。例如:到站語音播報系統、車廂內提供文字跑馬燈等資訊,方便視障、聽障人士。此外,將手機APP和站牌結合,隨時掌握公車到站資訊、甚至可以預約上下車站牌,乘車不漏接。

 

都會區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反觀偏鄉,公車班次少,出門費時又費力。為了改善偏鄉的交通運輸系統,挑選65個區域先做改善。特別導入DRTS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ystem,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目的是為偏鄉提供彈性的公共運輸。民眾透過預約,到達一定人數後再發車。

 

祈文中以屏東春日鄉為例指出,該村落老年人口佔25%500公尺內無公車可搭,老人家就醫、採買、學生上學交通都成了問題。於是,交通部盤點村落,設置客運班次和繞駛,守護偏鄉居民。

 

鼓勵銀髮族要樂齡生活,交通部串聯景點,規劃24條路線,公布300家無障礙旅館資訊、146處通用無障礙景點,適合長輩出遊,有助身心靈健康。

 

當出門方便、舒適,交通運具與社會連結一起,建構出美好的生活圈。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11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