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阿惠的媽媽脊椎開刀後癱瘓臥床了。57歲的她獨自攬起照顧重擔,不假他人之手。幫媽媽沐浴時,損壞多時的便盆椅勉強用著,卻不知何時會脆化斷裂?台南輔具中心媒合了二手輔具,解決阿惠的燃眉之急。
(圖說:阿惠獨自照顧母親,一點都不喊苦。)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台南輔具中心
「社工,我剛剛領到尿布和營養品了……」阿惠商借鄰居的市內話機撥出這通感謝電話,內心有著藏不住的喜悅。
五年前,阿惠的媽媽脊椎開刀後癱瘓臥床了。57歲的她獨自攬起照顧重擔,不假他人之手。幫媽媽沐浴時,損壞多時的便盆椅勉強用著,卻不知何時會脆化斷裂?台南輔具中心媒合了二手輔具,解決阿惠的燃眉之急。
(圖說:阿惠獨自照顧母親,一點都不喊苦。)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台南輔具中心
「社工,我剛剛領到尿布和營養品了……」阿惠商借鄰居的市內話機撥出這通感謝電話,內心有著藏不住的喜悅。
「他坐不住」、「上課時走來走去」,「他常常抓傷人」⋯⋯,對於特教生來說,負面的標籤成了他們的記號。在「心輔犬」入班後,這些孩子有了轉變,慢慢懂得拿捏社交尺度,找回那失落已久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失智長輩也在狗兒的協助下,動腦筋玩遊戲,連復健都變得有趣。
(圖說:狗狗戚風從流浪狗搖身一變,成為陪伴特教生的好朋友。)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不管當年是在澳洲精神醫院病房、養老院,或是回到台灣,廖珮岐的足跡則踏入樂齡中心,處處都見得到她服務的身影。她用音樂和長輩交朋友,藉由唱歌和彈奏做復健,陪伴長者度過愉快的時光。
(圖說:音樂治療帶給失智長輩接觸音樂的快樂。圖片來源/pixabay )
文、攝影|蘇麗華
當記憶一點一點的消逝,到逐漸忘記自己是誰,那種病識感是早發性失智患者的痛。黃暐筑用戲劇方式帶領大家抒發心境,透過扮演找回正向的情緒,面對人生。
(圖說:黃暐筑讓失智朋友做角色扮演,抒發情緒。)
文、攝影|蘇麗華
(圖說:狗醫生Caesar與伊甸萬芳啟能中心學員互動熱烈。)
「哈哈哈…!」聽見笑聲從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的教室傳出。
往裡邊兒一瞧,只見一隻雪白的薩摩耶犬被服務使用者們一圈圍住,
牠叫Caesar,是隻年資剛滿一年的狗醫生。
自古以來,「食物」是最能拉近關係的媒介,
也是每個家庭中,表達愛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這一天,小作所的烹飪課除了讓這些有障礙的青年累積自信與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透過料理將心中的感謝,回饋給所愛的人。
(圖說:輔助療法讓學員們能用感官去觸碰,有助於清晰世界的輪廓)
注重五感滿足體驗的輔助療法,從中可以經驗到較多的溫暖、情感交流與互動等,
且其心靈上獲得的療癒、滿足感,為長者與身心障礙者帶來豐富感受。
文│郭依瑄
(圖說:音樂輔療讓身障朋友也可以玩音樂,接觸樂器。)
音樂是共通的語言,藉由玩樂器,伊甸橄欖樹日間照顧服務的學員跟著節拍敲擊出聲響,
即便簡單,卻能抒發他們的情緒。
陶冶音樂中導入不同的教學目標,一堂課讓他們收穫滿滿,演奏出獨有的樂章。
(圖說:療癒師陳姵君帶著療癒犬Mocha來到伊甸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上課啦~)
「期待藉由與動物的互動,能夠給予我們的服務對象不同的體驗。」
新竹市啟能生活照顧中心職能治療師周泰宇說。
因著不同的動物能夠給予不同的感受與體驗、及不一樣的學習,
課程中帶入動物輔助治療〈以下簡稱動物輔療〉後,身障朋友的心跟著開了。
(圖說:林政宜的工作室有許多的中國式媒材。)
對於「藝術輔療」四個字,大眾看到「藝術」二字,便會直接連想到繪畫、捏土等等,
但是在這間工作室裡,「藝術輔療」成為更寬廣的園地。
文│邱慶宜 攝影│李蒼瑀
(圖說:林政宜示範他調配過的墨汁畫出效果。)
幾年前,有個小學四年級的男孩,行為惡劣到偷竊、打架的程度。
在一場活動中,與藝療師林政宜相遇,
因緣際會之下,這個小男孩成為了林政宜的輔導學生。一步一步帶他走出黑暗。
(圖說:劉淑賢老師是孩子們公認最讓人害怕、但也最喜歡的老師)
「有沒有聽到小鳥的叫聲阿?」「有阿。」「小鳥在說你很棒哦!」
劉淑賢老師笑瞇了眼睛,悄悄的靠在孩子的耳邊說著,
受到誇獎,他的臉一下子就紅了。
這樣輕鬆開心的玩笑,常在淑賢帶領的課堂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