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社區推動綠色輔療

 

20150515-63  

 

 

  口中喝的香草茶,洗手用的手工皂、再到吃的糙米飯,每一樣都是宜蘭教養院學員動手栽種、製作或換工得來的心血。推廣綠色輔療,學員不再只是單純接受日間照護,而能跨出大門融入社區,和當地居民進行互惠,貢獻一己之力。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20150515-40  

 

宜蘭教養院的籃球場上安靜無人,一旁的草皮上卻傳來陣陣的除草機聲音劃破寂靜。眼前這位頭戴帽子的工作者是智能障礙的服務使用者,平常上課容易與人衝突,熱愛戶外的他,很享受除草的樂趣,當除完一片草皮受到老師的誇獎,令他分外滿足。

 

20150515-45

 

廚餘堆肥成為植栽沃土

 

移動腳步來到廚餘堆肥區,學員將平時吃剩的果皮和廚餘進行堆肥,打開蓋子上面佈滿落葉,經過時間發酵就成了植栽最好的沃土,「而且是有機的喔!」綠色照顧員邱亞芸表示,園區內栽種許多植物,收成就幫大家加菜。另外種植的香草植物也可以做成手工餅乾、泡香草茶或製作成香皂,從園藝到餐桌再到成品,學員上起烹飪課、手工皂課程變得多元又有趣。

 

步出教養院,跨越馬路來到對面占地寬廣的田地,這裡是學員的農場。裡面種植許多植物,一位高功能的自閉症學員像如數家珍般,一一道出植物名稱,令人嘖嘖稱奇。邱亞芸說,喜愛植物的她,每天上網查資料,腦袋就像是一部活字典,問她最愛的是什麼,她會回答:「大自然的奧妙。」親近戶外,動手栽種植物,就連腦性麻痺坐輪椅的學員都能悠遊在田地間,當豐收時節,摘取成熟的果實,心中湧起一股甘甜的滋味。「我們學員都很喜歡來農場,只是頂著豔陽工作,學員直呼,好熱呀!」

 

20150515-74

 

小農合作推行綠色輔療

 

從園藝、廚餘堆肥到雨水回收,宜蘭教養院做環保,讓資源循環再利用。每個環節學員都參與其間,甚至與當地的小農合作,讓學員協助農民收割、曬穀、採收水果等,進行社區融合,也讓學員有發揮空間,貢獻一己之力,這就是教養院強調的「綠色輔療」。

 

位在冬山鄉的小農,和教養院合作六年來,一到夏天,學員便會在籃球場的空地上幫忙曬稻穀。翻動稻穀的動作看似簡單,每隔10-15分鐘要翻動一次,手續繁複。不過辛苦有代價,流汗的同時,以稻米收成的兩成作為換工條件,所以只要當天吃糙米飯,學員就知道是自己曬的稻穀了。

 

農夫靠天吃飯,夏季日照強烈是曬稻穀的好時機,不過也要防範颱風來襲。一年,正巧遇上颱風,學員曬的400多公斤的稻穀泡水發芽,成果付之一炬,最後只好拿去餵鵝。

 

流汗換工從中獲得能量

 

「我們將學員推出去和社區做連結,推動綠色輔療,讓日間照護變得多樣化。」小農李旭登相當認同教養院的經營理念,於是開放自己的農場作為實驗場域,讓學員靠自己的汗水換工,幫忙曬稻穀、剝花生殼、到果園割草,看到學員有能力為社區服務,他說:「他們跟一般人沒有兩樣。」

 

聊起與宜蘭教養院的結緣,李旭登是伊甸多年的捐款人,共同推廣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的概念,對於學員學習手心向下,和當地小農進行互惠,謙虛的說:「不是我幫助他們,是我接受他們服務比較多啦!」

 

看著學員種植種子盆栽,迫不及待想看它究竟開的是什麼花,期待感與栽種帶來的成就感全寫在臉上。就如同李旭登說的一樣,「人與自然工作,會獲得更多的能量。」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0期  2015.6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