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蒲公英小作所,年輕學員們做代工、學洗車、做烘焙、製作花草茶包等,不因心智障礙而阻斷學習。老師依著他們的能力給予訓練,在適性活動中培養工作和自立能力。
(圖說:蒲公英小作所學員們,透過輔具協助,將花草茶包秤重、封口、裝袋,製作出成品。)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來到蒲公英小作所,年輕學員們做代工、學洗車、做烘焙、製作花草茶包等,不因心智障礙而阻斷學習。老師依著他們的能力給予訓練,在適性活動中培養工作和自立能力。
(圖說:蒲公英小作所學員們,透過輔具協助,將花草茶包秤重、封口、裝袋,製作出成品。)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在伊甸承攬勞動部委託辦理的「電話服務中心」工作15年的黃雅絹,少女時期因意外失去視力。擁有不願向命運妥協的堅毅性格,她靠著永不放棄的努力,再加上友善職場的支持,從生澀的電話客服人員,搖身一變成為能支持同仁的優秀組長,持續為民眾提供專業而有溫度的服務。
(圖說:伊甸承攬勞動部委託辦理的「電話服務中心」提供民眾專業而有溫度的諮詢服務。)
文|林佳勳 照片提供|黃雅絹
30年前,洪家龍與賴宏洋是伊甸第一屆電腦職訓班的同學,兩人都是班上的風雲人物。唸完後,一個到紡織業的電腦中心深受老闆器重,爾後轉入直銷界;另一名則到國外念工系在美工作。那一年精彩的課程與不同的際遇,讓兩人再次相聚,回味無窮。
(圖說:提起當年的學習過程,兩人記憶猶新,更感謝當年的課程,開啟兩人後來迥然不同的生命際遇。)
文︱ mimy 雅婷
花甲之年,要找工作難上加難,王大哥如願找到社區清潔服務的工作。在這裡有愛心雇主、友善主管和體貼住戶,重燃王大哥的信心,也讓家有了一線生機。
(圖說:王大哥在社區大樓擔任清潔員,他仔細地擦拭玻璃和鋼條,讓社區看起來清潔溜溜。)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
(圖說:工作能讓人奉獻、回饋家庭與社會,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法之一)
你是否還記得,投遞第一份履歷表的忐忑與期待?以及等候面試的徬徨與擔憂?
身心障礙者的求職之路,比一般求職者要更艱難許多,而身心障礙者之就業人數,卻是逐年上升,在成功就業的背後,有哪些不可獲缺的因素呢?
(圖說:放大鏡是視障朋友工作時的重要輔具)
透過伊甸職訓班,視障朋友學會定向變獨立、熟悉盲用電腦拼專業,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結交到彼此了解,互相療癒、打氣的好友,求職之路不孤獨!
文│張雪惠 攝影│王致尹、蘇麗華
(圖說:郭致豪是位個性敦厚的台南囝仔)
談到郭致豪的為人,老闆陳清良與廠長陳淑華臉上滿是笑意;
談到郭致豪的改變,伊甸台南職重中心主任張雅琪、就服員林宜瑩都為他驕傲;
到底他有甚麼樣的特質,讓周圍的人紛紛揚起嘴角呢?
7月14日伊甸視障「職訓班學員回娘家」活動,聚集超過40位當期與前期學員,在團康活動與個人分享中,可以看到他們彼此扶持、勇往直前的力量展現。
文│張雪惠 攝影│王致尹
文祥: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日子總得繼續下去
(圖說:職訓班課程讓文祥改變想法,更接納自己)
其中,之前是小學老師的蔡文祥,是107年的當期學員。一直以來因青光眼之故,導致視力狀況不佳,五年前視力產生急遽變化,由於視野缺損的厲害,經常突然間就看不見,甚至走路時看不清楚階梯,摔的鼻青臉腫,視力每況愈下,最後只好辭去教職。
剛經過大雨洗禮的台南成功大學,校園看起來格外清晰清爽。
一位貌似學生的少女向我們迎面而來,伊甸台南職重中心李俊彣就業服務員抬起手臂向她揮舞著。
開心的打過招呼後,大家坐在校園談起了她的故事。
文│邱慶宜 攝影│何坤益
(圖說:莊雅菁講起過去遭遇,怕氣氛太嚴肅,習慣開幾個玩笑。她的堅強令人佩服,同時也替她有些不捨。)
12年前的某個夜晚,一台機車呼嘯而過。
就讀國二的莊雅菁正坐著朋友時速140公里的飛車追逐青春、享受年少輕狂。
想不到,一個過彎打滑,讓她的人生拐進一條佈滿荊棘、崎嶇難行的路。
她不放棄自己,在拼豆世界找到謀生的新出路。
(圖說:李宜紋總是笑臉迎人,有著可愛的小梨窩。)
李宜紋因為腦性麻痺,講話不太清楚、動作也不大靈活,常常在人際關係上受到阻礙,總是默默承受流淚。
後來受到上帝的揀選,她找到出口,不只成功開設屬於自己的烘焙坊,還不斷地精進烘焙技巧,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獲得的恩典,傳遞下去。
文│郭依瑄 攝影│何坤益
(圖說:林文君坐著電動輪椅,外出寄送包裹訂單。)
肢體障礙的林文君,礙於外出不便,於是在家展開網拍事業。
小從百元商品,大到千元商品,都有成交紀錄。
她開心在伊甸的輔導下,走出一片小小天地,朝向自立生活的目標前進。
(圖說:鏡中映出的勤勞模樣,感覺得出陳盈潔對這份工作充滿感恩。)
談到與同事之間的相處,陳盈潔笑著說:「她們都會請我吃水果!」
認真工作使她與其他清潔阿姨處的很好,走廊上迎面而來的清潔阿姨看到她,便笑嘻嘻相對,
陳盈潔興奮的分享:「我要被採訪囉!」阿姨寵溺著笑言道:「因為妳做的很好才來採訪妳的啊!」
(圖說:只需要給身心障礙者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就業代表著能夠用自己雙手的力量,養活自己、照顧家庭。
對身障朋友來說,就業不如一般人所想的簡單,他們所面臨的困難與辛苦,是外人無法想像的。
文│邱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