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桌球國手田曉雯。)
第四屆亞洲帕拉運動會即將在杭州進行比賽,為了贏得亞洲地區運動最高殿堂的榮耀,代表國家出賽的選手們都上緊發條、加緊訓練。甫進桌球室內,選手田曉雯便在一旁專注地加強復健動作、熱身、貼紮,絲毫都不馬虎。
文|許幀貿 攝影|簡瑞廷
(圖說:桌球國手田曉雯。)
第四屆亞洲帕拉運動會即將在杭州進行比賽,為了贏得亞洲地區運動最高殿堂的榮耀,代表國家出賽的選手們都上緊發條、加緊訓練。甫進桌球室內,選手田曉雯便在一旁專注地加強復健動作、熱身、貼紮,絲毫都不馬虎。
文|許幀貿 攝影|簡瑞廷
文|朱聖恩 圖|深夜日常
為增進精神障礙的社區服務知能,伊甸基金會辦理了「112年精障社區服務培力」課程。其中邀請到了精神疾病經驗者芸芸現身說法,藉著分享疾病經驗,使與會者更加認識、理解精神疾病。伊甸─活泉之家諮商心理師陳建豪表示,有些人有精神病的基因,但都在友善的環境裡,終其一生不發病。也有人在各種高壓的刺激下,超過承受的限度而發病。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發病,相形之下,整個社會氛圍是否理解、友善就很重要。
芸芸梳著一頭整潔的馬尾,繫上黃色髮帶,身著少女風蓬蓬白紗裙,略施淡妝。 主辦單位安排講者坐著分享,在同一個高度,與台下的聽眾平起平「坐」。她的個頭嬌小,中、後方的聽眾被前方聽眾擋住,卻擋不住口條分明、思緒清晰的分享內容。
(圖說:大姚與她的創作。)
插畫家大姚和攝影師木瓜是一對令人稱羨的恩愛夫妻,在木瓜的鏡頭底下,總能看到他不禁意記錄大姚的身影,寫著「這是我老婆。」大姚也在她的IG創作圖文分享兩人的日常生活,散發著濃情蜜意。不料,在婚後兩年生變,木瓜罹癌,大姚一連串的照顧歷程,交織著血與淚。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圖說:楊宗翰從小和爸爸沒有太多肢體接觸,但成為照顧者成員後牽手反而很自然。)
文|王錦萍 圖片提供|伊甸媒體中心
楊宗翰當背包客周遊列國,用旅行看盡世界百態。一向無拘無束的他,因為爸爸失智,他的旅行人生不得不嘎然而止。他決定返台,當一名照顧者。即便知道父親失智症不會好了,他調整自己的眼光,不把爸爸當病人看待。經歷父親失智症退化,病情每下愈況,「看到他(父親)會開心、會笑就足夠。」是楊宗翰心底最真切的聲音。
這份工作不僅錢少、事多,辦公室還搬遷頻仍。那麼,是什麼因素使余味芳在同一職場一待就超過23年呢?是迫於無奈,為五斗米折腰嗎?非也。
且聽余味芳分享在職場中經歷從神而來的重重恩典。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甫獲教育部師鐸獎的台北市立南港高中老師余鑑紘,是國家級輕艇教練,在學生的眼中,是嚴師,亦是慈父,陪著選手們一槳一槳划向夢想。
(照片由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文|朱聖恩 攝影|王致尹
同時擁有輕艇選手與特教老師身份的林雍傑,在兩個角色中作切換。不僅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也盼望藉由輕艇運動發掘身心障礙孩子的潛能,找出他們的藍天。
文|朱聖恩 攝影|王致尹
清晨五點,眾人尚在酣睡之際,雀鳥被晨光喚醒,嘰喳開嗓。此時,輕艇選手林雍傑已起身預備出門。
中年轉職的意外轉彎,卻讓從事新聞工作30年葛傳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一間烘焙店,成了媒體人的家;也成了自閉症兒日後的職業場域;甚至成了他投入公益的出發點。
(圖說:葛傳富中年轉職開設烘焙坊,把心力投入陪伴自閉症兒子。)
身為牙醫,王俊凱不走正規的道路,他把診所開在小鎮,走入偏鄉做「到宅牙醫服務」,為一個個走不出來的特殊需求病患診治。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是他行醫的真諦。
(圖說:王俊凱把義診和到宅牙醫當志業,關懷地方需要的人。)
文.攝影|蘇麗華 服務圖片提供|王俊凱牙醫師
翻開台南市牙醫師公會副理事長王俊凱的行事曆,一周的行程規劃滿滿,不是到特教學校進行口腔衛教;就是下鄉行醫,待在門診的時間對有限。問他專做不賺錢的生意嗎?他笑言,16年來用自己的專業照顧病人,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
黃博煒前前後後動了好幾次手術,切除壞死的部分,最終將右下臂和雙腿膝蓋以下截肢。「出院後我回去問過醫生,醫生告訴我其實在每一次截肢手術後能否活下來,都是未知數,甚至你有可能就在手術過程中直接離開。」當時沒有人認為他能夠活下來,但堅韌的求生意志讓他如願保住一條命。
(圖說:會後黃博煒與伊甸基金會同仁合照。)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照片提供|黃博煒
2015年6月,八仙樂園的一場塵爆,改變了許多年輕人的命運。事發當時,黃博煒22歲,是個熱愛打籃球的外向大男孩,於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擁有十張以上的證照。意氣風發的他正準備在職場大展身手,卻因這場意外改寫人生。
(圖說:八仙塵爆傷者黃博煒來到伊甸基金會分享他的生命故事。)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宜蘭教養院的每個角落對楊璧嘉而言,都像自己家的灶腳那麼熟絡。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發生在這個大家庭的老老少少之間。
圖說:楊璧嘉走在宜蘭教養院就像在自家的灶腳一樣熟絡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住民享用完美味的早餐,該買單了。得知客人身無分文,早餐店老闆非但不動怒,反而不急不徐地打了通電話給宜蘭教養院:「你們的學生在這裡啦。」接獲通知後,照顧服務員楊璧嘉帶著錢包,前往附近早餐店領人。只見阿園飽餐之後,一臉無辜地坐在那兒等著。忘卻一夜的跑跑跳跳,楊璧嘉感到好氣又好笑。
你可知道精障朋友謀職是多麼的困難?真福之家推出過渡性就業管道,從短期、容易的工作上手,讓精障朋友投入職場一天就是良好的開始,重返社會是指日可待。
(圖說:對於精神障礙者要避免汙名化。)
文•攝影|蘇麗華 情境圖片來源|pixabay
(圖說:身在全黑的表演場地裡,耳邊傳來火車緩慢而均勻的行進聲,穿過名為時光的隧道,帶我們回到了有著濃濃人情味、伴隨著各種氣味與背景音的老台灣……
─《耳朵帶我去旅行》)
視障音樂家王俊傑花了半年時間旅行,紀錄下點點滴滴。
許多人好奇地問:「你眼睛看不到,為什麼還要去旅行呢?」對此,他並不著急回答,只需要聽聽他的創作,一切便會有了答案。
(圖說:音樂,是黃裕翔生命中的亮光,突破看不見的種種障礙。)
突破看不見的障礙,藉由家人的陪伴與音樂的力量,視障音樂家黃裕翔活出生命的精彩,即使失去視力,在他身上,仍不時可以看見希望與夢想!
文│張雪惠 攝影│莊永鴻
一出生即因視網膜病變,注定一輩子都看不見的黃裕翔,兩歲多時,在一次的家族聚會,展現令人驚嘆的的鋼琴才能,就此開始了他為音樂而活的人生。
(圖說:李中庸醫師、陳老師與陳宜君是維護宜蘭教養院住民牙口健康的大功臣。)
看牙醫不再是充滿折磨與痛苦的一件事!宜蘭教養院的服務使用者從排斥看牙、充滿戒心,甚至不想與李中庸醫師打招呼,到現在會主動幫李醫師按摩、在他旁邊做瑜珈、秀才藝,讓充滿尖銳鑽牙聲的診間滿溢歡笑,這是如何辦到的呢?
文│郭依瑄 攝影│何維綱
(豬哥亮與兒子謝順福,感情極好,像父子更像兄弟)
豬哥亮,這位草根性、親和力極強的秀場天王,
在世俗眼光中,似乎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將家庭照顧的很好。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卻是一位不太需要別人照顧的長者,
(圖說:劉軒倚靠在工作室的書櫃一角拍攝。)
「當那天來臨、越來越近時,可以放下一切。」
這是劉軒對自己的期許,
「起碼給自己的心理建設是這樣設計的,
讓我舒服的離去,我會很願意簽字的,但沒到那時候一切都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