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煒前前後後動了好幾次手術,切除壞死的部分,最終將右下臂和雙腿膝蓋以下截肢。「出院後我回去問過醫生,醫生告訴我其實在每一次截肢手術後能否活下來,都是未知數,甚至你有可能就在手術過程中直接離開。」當時沒有人認為他能夠活下來,但堅韌的求生意志讓他如願保住一條命。
(圖說:會後黃博煒與伊甸基金會同仁合照。)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照片提供|黃博煒
遭燒傷的皮膚容易反覆破皮、感染導致敗血症;每天換藥的過程令他痛不欲生,打再多的止痛藥都沒有用;皮膚好不容易養好了,就要削下供植皮手術之用——這些都是燒燙傷患者的必經之路。
不要為過去的悲傷,浪費新的眼淚
黃博煒沒有被這些痛苦打敗,反而開始尋找讓自己重拾生活能力的方式。「比起一般傷友,我的表現更樂觀、更積極。」因為自己傷得比別人重,所以要更加努力,「但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這些樂觀進取都是偽裝出來的。」
他說自己只有在家人面前哭過一次,當時父親和哥哥為了該給他吃什麼營養品起爭執。「我不希望因為我的狀況破壞家庭的和諧。」他寧願多花一兩年的時間復健,也不願意家人為他吵架。
沒有人是天生樂觀的,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令他不得不堅強起來。「新聞上都說,黃博煒很樂觀、很陽光、很勇敢。」他無法在大眾面前表現出軟弱的一面,也憂心自己若是崩潰了會讓家人更擔心。白天強顏歡笑的他,只能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哭泣。
「我問老天爺為什麼是我?我又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但他亦回想起初衷:「我活下來是因為我愛我的家人,不希望成為他們的累贅。我想像力克.胡哲一樣,擁有一個嶄新的人生。」
停止怨天尤人的黃博煒,現在臉上的笑容不再是偽裝,而是發自內心享受當下每一刻。他分享電影《與神同行》中的一段話:「不要為過去的悲傷,浪費新的眼淚。」生活中一定會遭遇難題和挫折,可以發洩、哭泣,但記得擦乾眼淚,繼續往前行。
(圖說:深度燒傷後的皮膚不易排汗散熱,黃博煒隨身攜帶小電風扇。)
充滿挑戰的「截後人生」
失去了手腳,每天的生活對黃博煒來說都是挑戰。「我的個性就是不服輸,也不喜歡抱怨。」他把時間花在反覆練習和復健上,避免自己過度沉浸於負面情緒,亦從緩慢的進步中,重新建立自信心。
出院後,黃博煒住進機構學習生活自理。雖然左手成功留下來,但是由於燒傷之故,手指已經失去原有的功能,手腕也無法任意轉動,光是學會如廁後把自己清理乾淨,就花了他不少時間嘗試,「但過了這個關卡,離獨立生活又更進一步了!」
現在的他,不論買飯、吃飯、刷牙、洗澡、如廁、穿衣服、洗衣服……等日常活動都可以自己來。他以電動輪椅解決行的問題,從輪椅移動到椅子、馬桶、床上時,全靠自己的力量不倚賴他人;雖然聘請看護,但這是因為他正在學習穿義肢走路,需要有人在旁協助。
(圖說:黃博煒正在學習穿義肢走路。照片取自黃博煒臉書。)
「我很堅持不因身旁有人照顧,就偷懶不做自己已經學會的事情。」每一次的練習對他來說,都是寶貴的機會和經歷。他也喜歡自己動腦製作輔具,解決生活中遭遇的大小問題,像是用自動鉛筆改造的掏耳棒,讓他順利地用左手掏耳朵,毋需旁人協助。這些小小的發明、改造,為他的新人生帶來許多成就感。
「四年前,沒人想過我可以做到這些事。」當初他決定截肢保命,有些網路酸民認為他很自私,沒有為家人著想。「但我從未回覆,因為我認為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別人自然就會改觀。」這一兩年甚至有之前在網路上謾罵他的人,在看到他現在的生活後,回過頭來向他道歉。
目前獨自在外生活的黃博煒表示,家人是他永遠的後盾。父母常告訴他,若是支撐不下去,隨時歡迎他回家,也願意養他一輩子。「他們希望我可以依賴他們,但我就是很倔強。即使再小的事情,我都想獨立完成。」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不再需要看護的協助。
(圖說:黃博煒喜歡動腦製作輔具,電動輪椅左側扶手上的搖桿放了一顆球,方便他操控。)
浴火重生的生命講師
2017年6月,過去曾短暫休學的黃博煒,在傷後重返校園,並順利拿到大學畢業證書;7月,他在家人、志工的協助下挑戰攻頂合歡山主峰,最後一段路,他堅持穿上義肢自己走上去。
(圖說:2017年7月,黃博煒成功挑戰攻頂合歡山主峰。照片取自黃博煒臉書。)
他將自身經歷寫成《但我想活》一書,於同年12月出版,全文約九萬字,靠他用觸控筆一字一句敲打出來,生命故事感動無數讀者。不斷挑戰別人認為他做不到的事,成功證明自己的「截」後人生也可以過得很精彩。
「不要被自己侷限住。很多事情做不到,或許只是還沒想到方法。」可以獨立生活、不讓父母擔心,是黃博煒對自己的期許。未來,他也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家庭。「但在此之前,我要先能夠照顧好自己,否則,如果只是成為另一半的累贅,有哪位女生願意與我結為夫妻?」他說。
黃博煒現在的生活忙碌而充實,除了日常復健持續密集進行,其他時間全都投注在學習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知識,或是準備演講資料,他期許自己能成為一位專業的生命講師,「如何講得深入,讓人有感觸,是我現階段的功課。」
黃博煒向資深講者虛心求教、參加演講課程,並透過不斷練習累積經驗;他觀察現場聽眾反應,隨時調整演講內容,會後不忘檢討如何能表現得更好,做為下次演講的參考。他從一開始只能看稿照唸,到現在,已經能夠將腦海中的畫面順利化為語言感動聽眾。
下定決心,就會勇往直前;勇於挑戰,但事前做好萬全準備。「永不放棄」的精神在黃博煒身上嶄露無遺。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392-2下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