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中,眾志工大合影。)
和煦陽光驅走了冬天的冷空氣,伊甸基金會一年一度的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來臨,主題為「萬眾伊心」。這日在台南伊甸服務人員盛情邀約南區志工們參與這場饗宴。他們是伊甸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這一年他們仍如陽光般發光,照亮所有需要被服務之處。
文|許幀貿 攝影|何維綱
(圖說: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中,眾志工大合影。)
和煦陽光驅走了冬天的冷空氣,伊甸基金會一年一度的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來臨,主題為「萬眾伊心」。這日在台南伊甸服務人員盛情邀約南區志工們參與這場饗宴。他們是伊甸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這一年他們仍如陽光般發光,照亮所有需要被服務之處。
文|許幀貿 攝影|何維綱
守護家暴被害人的使命
他在南彰化地區,辛勤走訪於潛藏暴力因子的家戶,像是拆解一顆顆不定時炸彈的任務,協助被害人脫離險境。
文│賴慶榕 攝影│李蒼瑀
東至永靖鄉、西至二林、南至溪州等地,南彰化12鄉鎮都是社工郭嘉展走訪深入的區域。是日一早,行經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水稻田,穿越偏僻的村莊巷弄,一戶戶三合院座落其間,社工郭嘉展頂著赤熱的日頭,來到案主住處。
社會工作慈悲的天使
每個需要援助家庭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社工盡全力去了解、感同身受,協助資源連結,為這個家庭尋找出口。看著原本帶援的家庭重新振作,破涕為笑,就如同聖經所言,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社工們因著助人為樂,心也跟著被滋潤了。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照片提供│李素娟、林美圻、葉玉仁
在社會的角落、偏遠的山區都有社工服務的腳蹤,他們不畏艱辛,無悔地投入助人的志業。聖經路加福音10:27,「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面對服務使用者的人生百態,社工用陪伴、同理的心,透過層層的抽絲剝繭,突破重圍協助家庭恢復新的能量,對未來得著盼望。
解開枷鎖 福杯滿溢
穿越兩百公里 服務在偏鄉
獨自開車前往偏鄉服務,李素娟從不覺得疲倦,因為同一個地方風景四季皆不同,她總是帶著愉快的心情面對個案,從未放棄幫助每一個弱勢家庭,走出困境過新生活。
李素娟社工(右一)
文・攝影|陳玠婷 部分照片提供|李素娟
踏入偏鄉早期療育四年的李素娟,帶著16年幼兒園老師的經驗,中途轉職來到伊甸基金會屏東早期療育中心,帶著旁人無法想像的執著精神投入新領域,都是因為心中有愛。
中途轉職 導師轉社工
社工服務活水滿盈
伊甸高雄市服務中心主任葉玉仁打從畢業後一腳踏入「早療服務」,爾後又投入「成人身障個案管理服務」共13年,把興趣與工作結合,儘管每天都是充滿挑戰的開始,也經常遇到特別困難的時刻,但是服務助人是她快樂的泉源。聖經箴言11:25,「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葉玉仁盡心盡力在她工作崗位上而不倦怠。
文│王錦萍 照片提供│葉玉仁
從大一開始就到處去機構投入服務助人的行列,葉玉仁早期先在伊甸鳳山早療中心當了兩年的志工,從事為發展遲緩兒的早療的志工服務,這些小天使開啟了葉玉仁的職涯大門,並且帶領年輕的她發掘天賦恩賜,更找到了一生的職志。
用之不竭的活水熱忱
點燈‧照亮每個弱勢家庭
杏林子說:「能夠付出是一種福氣,懂得付出是一種智慧。」社工督導林美圻投身社工領域12載,協助無數家庭恢復常軌,具備能量再出發。過程中即便資源不能一次到位,居中協調後不見得都是完美結局,但是看著每個生命有了新的翻轉的可能,就是最大的領受。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片提供│林美圻
讓愛的同心圓無限擴展
非本科系出身的洪春蓮,努力充實社工服務相關知能,並用照顧自己家人的心情誠懇仔細地面對每個案主。在主的保守中,正一步一步朝著累積小愛匯集大愛的道路前進。
文/黃珮瑜 圖片提供/洪春蓮
進伊甸之前,洪春蓮不只一次向主禱告,希望能夠有一份工作能結合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又能幫助他人。誠心的祈求果然獲得主的回應;民國92年3月因為有教保老師請假需要代班,加上一樓恰巧又有兩位社工員要離職,伊甸的同工鼓勵她試試看,便在3月17日正式成為伊甸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看見需要 實現生命價值
社工柯宜均關懷個案不遺餘力
在宜蘭教養院這個大家庭當中,柯宜均活潑開朗的個性,為她贏得好人緣,她憑著一股衝勁與傻勁,專注投入在社工領域中,不僅為住民實現願望,自己也從中得到知足常樂的人生道理。
文|陳玠婷 攝影│王致尹
坐落於田野旁的伊甸宜蘭教養院,四周環境清幽宜人,非常適合休養過生活,這裡的住民年齡遍佈廣泛,存在各種身障類別,但是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把宜蘭教養院,認定為是自己的家,他們臉上掛著的笑容,充分顯示在這裡,很快樂。
「Never give up!」
葉玉仁走出恩典之路
「這個囝仔再讀也是浪費錢。」一個小時後國文考試0分、被家人否定的小女孩,在上帝的帶領之下,有著像永不放棄的生命鬥士NICK般精神,不僅成功考上大學,畢業後更成為以助人為業的社工員,迄今已逾10年,日前更獲得內政部「全國社工助人感人故事」肯定。回首歷年來服務的經驗,伊甸基金會高雄市服務中心社工組長葉玉仁表示:「弱勢不是永遠,多點關懷,他們就有機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右一為葉玉仁)
文/黃國洲
身為二姐的玉仁,家中一共有5個孩子,從小身體就不好的她常常生病請假,在校的成績也不甚理想,常常是班上倒數前幾名,個性內向害羞的她因為很少與同儕互動,甚至還一度被認為是自閉症的孩子,回想起來讓她啼笑皆非。
用感恩的心與受助者共同體會生命
一場地震種下智于投身社工的決心;服務八年來,一肩挑起當地200名個案的服務工作,穿梭在山間小路樂此不疲。智于說,「看見家長的肯定,看見孩子的笑容,一切就都值得了。」
(前排右二為智于)
文/安芷嫻
一個念商業設計的二技生,在懵懂的年歲決心插大轉學念社工;大學畢業後來到伊甸工作,短短兩年後便被派往全然陌生的環境,隻身挑起200個孩子與家庭的服務重擔,克服所有未知的困難。伊甸苗栗服務中心主任張智于,憑著不服輸的衝勁,以及總是心存感激的服務熱忱,在今年獲得了內政部「全國社工助人感人故事」肯定,「我只希望將對服務的感動傳承給更多人,讓更多人看見孩子的笑容,社會就能多一份溫情。」智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