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系畢業,不一定就都會繼續走社工走條路。初踏入社會工作,張雅婷邊學習、邊評估,而後體會長照服務是陪伴個案的馬拉松,也磨練了社工本身人生歷練的成熟度。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愛的選擇、有意義的選擇。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人生就是由重重的選擇中所組成的。

 

高中時期的性向測驗落在心理、輔導類,進一步了解社工系,才發現原來協助別人解決問題也是一種專業。於是,一連串的選擇,匯渠成社會工作這條服務的路。

 

畢業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社會工作組,張雅婷即服務於嘉義市居家式長照機構,先後擔任居家服務督導員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的社工。

 

嘉義長者人口比例高,學生時期選擇了長照機構為實習單位。在與朋友聊到不同的社工領域時考量:與婦女、兒童等多為階段性服務相較,長照服務細水長流,且近年來長照在許多政策與方案上皆有創新與挑戰,在摸索中,逐漸認定自己適合在此領域發展。加上父母對女兒能將所學貢獻在當地予以肯定,就在長照領域持續深耕。

2圖

社會服務的需要量是大的,自然不乏對社工人才的需求。然而,社工工作也是頗具挑戰性。

 

實務工作者的挑戰

居家服務員秀盆已有十幾年的工作歷練,用心服務、與長輩相處融洽。在一個星期六的上午前往施阿公的家整理家務,施阿公在超出契約服務的範圍,要求加量打掃工作。因為與規定不符,秀盆只得婉拒。不料,施阿公當場大發雷霆,摔東西、咆哮著把秀盆趕出門。

 

秀盆服務向來深獲好評,面對施阿公突來的情緒,驚恐之餘,趕忙打電話向督導求救。張雅婷先確保秀盆無恙,暫時停止服務、離開現場以維護人身安全。

 

2日後,張雅婷偕同事家訪,驚見施阿公未著任何衣物。「阿公,穿衣服免得著涼喔。」兩人佇在門口提醒,施阿公才穿上四角褲。原來施阿公有躁鬱症,和家人的關係疏離,個性孤僻。阿公平日不喜與人互動,社工溝通過程倍感吃力。

 

此次的家訪驚魂記令張雅婷想起,從前老師在課堂上常舉許多案例說明。當時因學生生活經驗單純,較無法有實際感受。待成為實務工作者後,發現個案的狀況都與狀況背後層層的事件相連,中間還有諸多的糾葛相互牽連,因此社工工作多面向的考量,都需要有同理心與生活經驗的累積。

3圖

 

閒聊中洞見需求

服務哪一個族群,自然對那個族群有熱忱。到長者家中訪視時,阿公、阿嬤看到張雅婷都很開心,例行的訪視3個月一次,長輩們每每親切問候:

「妹仔,這麼久都沒看到妳?」

「甘有穿暖?」

「少年耶,這款工作不容易啊!」

 

還有遇到長輩關心起婚姻大事,介紹自己孫子的趣事。在地服務,流利的台語是必備語言能力。傾聽的心,從聊天中掌握蛛絲馬跡,生活事件中的前因後果,將服務調整到最適宜的狀態。

4圖

 

晚年幸福的關鍵─與家人的關係

年長者能否幸福,與家人的關係是關鍵。人到了晚年,朋友越來越少,能結接新朋友者亦少。少了同儕的力量,也降低了走出家門參加活動的意願。生活圈以家人為主,更彰顯家庭功能的重要性。這是張雅婷投身長照服務5年以來所觀察到的現象。

 

在外地工作的兒女回家固然令長輩們心情變好,但隨著年紀漸長,兒女不同住,兩老彼此照顧仍不在少數。

5圖

沈阿公、沈阿嬤與兒子、媳婦同住,老夫老妻不時意見不合、拌嘴,彼此間也不太會見到甜蜜的互動。1、2個月前,沈阿公過世,沈阿嬤急速地退化,原本可以自行走路,不需要攙扶,現在卻得拄枴杖,如廁也成了問題。兩老原來主體都由媳婦照顧,自沈阿公在世時也就有申請居家服務。家人比較起對沈阿嬤的照顧條件並沒什麼改變,然而沈阿嬤失去另一半,生命力也顯然少了一半。

6圖

社工系畢業,不一定就都會繼續走社工走條路。初踏入社會工作時,張雅婷邊學習、邊評估,而後體會長照服務是陪伴個案的馬拉松,也磨練了社工本身人生歷練的成熟度。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愛的選擇、有意義的選擇。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04.24 NO. 398下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