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輪椅巨人─劉銘。)
「我不需要說太多道理,因為我就是例子。」
你的人生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眼前這位輪椅巨人──劉銘,正向的人生態度,使他的人生充滿精彩。
笑稱自己脖子以上100分,脖子以下不及格的劉銘,坐在輪椅上侃侃而談他的人生奮鬥故事。
文│邱慶宜 攝影│何維綱
幼年因高燒患有小兒麻痺,從此輪椅註定與他相伴一生。
考慮自己的行動不便,讓劉銘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廣播開啟了他人生的另一扇窗。
他從提出企劃案開始,通過審核,來到面試這關,等了半年,沒有半點消息。
劉銘決定主動出擊,想知道「今天我是因為殘障被拒,還是因為我廣播的能力被拒?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劉銘認真的說。
電台的人則回答他非常現實會遇見的狀況:來電台主持是否需要專人照顧、上班途中發生意外誰要負責。
面對這兩個問題,劉銘真誠的表示了自己的積極與認真,或許是這份對廣播的期望使電台動容,決定讓劉銘先在清晨五點半到六點,主持一小段塊狀節目,
「身障朋友不是能力出問題,而是機會出問題,我們最欠缺的是個機會,若你願意給我一個機會,我將會用行動證明給你看。」
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劉銘心中發酵,誰能想到未來他會在這裡開始擁有自己的帶狀節目、獲得廣播金鐘獎及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
半年時間,劉銘的主持時間延長成一小時;下一個半年,他的節目在晚上時段開始重播,
劉銘表示,累積手中的籌碼,說話才有力量。
「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在你還沒有能力時,想要求公平,那就是一種錯誤,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劉銘平靜的說著,將幻想中的烏托邦打碎,接受現實再努力向上,是他成功的原因。
(圖說:劉銘表示,累積手中的籌碼,說話才有力量。)
努力,是他一生都在做的。
對廣播來說,他從正音、學習廣播理論、實務經驗累積、多聽節目、多問前輩問題。
在廣播闖出知名度後,聽見廣播間的實習生談起現在若想學正音課程,需要很多花費,對他們的辛苦感同身受的劉銘,決定每月選一天開辦免費講座,針對那些對廣播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堂課中學習當年他所學習的。
「我很清楚廣播是個跳板,只做廣播無法養家餬口。」因此劉銘也在許多基金會擔任過董事、執行長等職位,現在還身兼「混障綜藝團」團長,帶著不同障別的身障朋友四處征戰、表演。
劉銘笑說:「在你有知名度的時候,人人搶著要你出書,以前我到處投書都沒人要幫我出版。」再次體會手握權柄時,機會自然會找上門。
漸漸地,不論是演講或是「混障」的表演在學校、監獄,都可以看見劉銘的身影。不過「混障」的成團,意義遠大於金錢「這裡收入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舞台讓他們找自信。」劉銘說。
劉銘與伊甸在早年有一段淵源,「我有上過伊甸的寫作課,不過老師可能覺得我是一個很混的學生吧!我常缺課呢!不過我明天要與伊甸當年的寫作課談衛那老師吃頓飯,旅居溫哥華的她,難得回國一趟。」
劉銘對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師感念在心,說到缺課時又笑彎了眼。
談起伊甸創辦人劉俠女士,劉銘表示:「我見過她,我還去過她家呢!在我們那個年代,作家『杏林子』是許多身障朋友的榜樣,對我有著激勵的作用,劉俠女士是我很重要的人生楷模。」
藉著「混障」在全台各地巡迴演出,激勵人心的故事不勝枚舉。
劉銘分享,曾經在一間學校與平常的演講一樣,努力表演生命的精彩、用力演說生命堅毅的他,在下台後,一位女學生上前與劉銘道謝,表示她在看完劉銘的表演後,打消想放棄練習跆拳道的念頭,讓劉銘很高興。
「一個人沒有生命力,哪來的競爭力!」劉銘很開心自己的生命力能夠鼓勵旁人。
他認為,現代人懂得道理太多了,他們需要的不是開導,而是陪伴與傾聽。
因著這份來由,劉銘曾經開辦《聽你說》專線,為那些人生不順遂打開一道心靈發洩窗口。
劉銘表示:「我很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因為我以前總是一個人在家,喜歡到處打電話。」當《聽你說》專線開通後,果不其然,來電的人絡繹不絕,由於大家道理其實都懂,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管道抒發,若人生不順利時,看見劉銘精彩的活著,他就是一個最鼓舞他人的活典範。
九歲時,雙親為了讓劉銘學會獨立自主,便將他送到廣慈博愛院,劉銘說:「廣慈博愛院是我人生的轉捩點,這裡就是社會叢林的縮影,沒有人可以依靠,因為大家都不方便。」
人生必須靠自己,劉銘對父母當時的決定充滿感謝。
尤其在自己當了父親之後,才了解父親當時的決定,也學會對孩子放手。劉銘唯一的女兒,此時正在英國求學,而她,今年不過是位國中女孩。
最後,劉銘不忘提醒身障就業的朋友們,抬起下巴展現自信:「我們要鼓勵培養專業,讓別人看見你的專業,而不是你的殘缺。」
(圖說:劉銘提醒身障朋友們:「我們鼓勵培養專業,讓別人看見你的專業,而不是你的殘缺。」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7期 2018.7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