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擁有輕艇選手與特教老師身份的林雍傑,在兩個角色中作切換。不僅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也盼望藉由輕艇運動發掘身心障礙孩子的潛能,找出他們的藍天。

 

封面照-調亮

文|朱聖恩 攝影|王致尹

 

清晨五點,眾人尚在酣睡之際,雀鳥被晨光喚醒,嘰喳開嗓。此時,輕艇選手林雍傑已起身預備出門。

 

來到基隆河畔,地表溫度經過一夜的輻射冷卻,縱使夏季白日熱炎炎,猶感涼意。選手們下水前暖身、拉筋等動作得紮實,預防運動傷害。下槳,細長的艇身在水面劃出涓涓流線。清晨的寧靜,可以是種享受,也是一種與河川、與造物主的對話。

 

雙重身份的切換

 

城市的人們才正要甦醒,林雍傑和他的隊友們已完成2個小時的晨間訓練,正馬不停蹄地前往任教的學校。猶如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在記者與超人的身份間作切換,他從河邊的選手,切換到介壽國中的特教老師。現在的作息與在學時期有別,大學時期可能上課會遲到,現在既已為人師表,以運動員的態度規律自己,不能影響學生的受教權,即便早餐還沒吃,也一定要準時上課。

輕艇老手 特教鮮師

 

從國小開始輕艇訓練,在輕艇領域雖已算是老手,但初為人師,他謙稱在特教界還很嫩。鑒於許多運動員成為社會人士後,與體壇就漸行漸遠了。林雍傑一面感到可惜,一面也向自己挑戰,自少年時期累積的實力,正是要發光發熱的時候,所以即便出社會,也不輕言放棄,堅持繼續努力拚出比賽好成績。

 

圖說:長期累積實力拚出比賽好成績。

圖說:長期累積實力拚出比賽好成績。

 

立志時很有抱負,但在執行時不免遇到現實面的挑戰。

 

輕艇選手的「團」與「單」

 

輕艇練習在一天當中有清晨與午後二次,無論是霸王級的寒流,還是夏季的酷熱,在在考驗運動員的毅力。肩上的貼紮、背上的拔罐印是他們勤練的記號。團體練習注重紀律,在隊上已是老大哥的林雍傑,在職後,無法再像以前一樣,與還是高中生和大專生的隊友以相同長度的時間練習。

 

圖說:如同彈吉他的人手指長繭,握槳的雙手,拇指關節也長了肉繭。

圖說:如同彈吉他的人手指長繭,握槳的雙手,拇指關節也長了肉繭。

 

冬天,放學後,林雍傑自任教的國中趕到河邊練習。夕陽西沉迅速,只見已完成訓練的隊友們有說有笑地將船抬回架上,就要各自回溫暖的家。唯有他孤伶伶地扛著船划在黑漆漆的基隆河,一股孤單突然間襲了上來。

 

「為什麼!他們都可以專心地好好訓練?我卻要這麼辛苦?」他不甘地用槳拍打水面。

 

回家後,哭了一場。

 

神之助

 

忙碌的生活步調,同時得兼顧選手與特教老師的身份大不易。所幸,林雍傑生長在基督徒的家庭,每當倍感壓力時,他就禱告、讀經,在神面前沉澱。

 

大三那年,預備師資培育公費生甄選時,林雍傑正遇到一段低潮,那時國內外正掀起林書豪「林來瘋」旋風。林書豪在職籃職涯遭逢沮喪時,總被聖經上的一段話鼓勵:「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蒙羞。」羅馬書三3~5節。

 

林雍傑就讀國中的體育班之前,媽媽提醒,念體育班是因為喜歡這項運動,而非不會念書只好去念體育班,所以課業當維持應有的水準。為此,他以同時擁有哈佛大學學歷,又是NBA球員的林書豪為榜樣,也引用羅馬書三3~5節這段話勉勵自己,在低潮中,經歷有神的同在。

 

特教這條路

 

運動員規劃未來職涯時,多是朝教練、體育老師等方向發展。或許有人會問,為何選擇這一條如此不同的路?又是特教老師,又是亞運培訓選手,不是很辛苦?有辦法兩邊都兼顧得好嗎?

 

原來,林雍傑的弟弟林雍博在四歲時確診輕微過動症,年幼的他不懂那是什麼,只是納悶兄弟倆為何不能像其他家庭的手足一樣和睦,總是衝突頻頻。直到大學參加了特殊教育志工的活動,有了接觸身心障礙者的初體驗。

 

同舟共濟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法》主張特殊教育的推動應符合融合的精神,讓身心障礙者在普通教育環境中學習,為消除歧視並創造友善社區與融合社會。推動過程中需要特教老師、普通班老師、專業輔導人力與行政團隊的通力合作。

 

然而,諸如自閉症、過動症等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容易被誤解為破壞班級秩序的「壞孩子」,各方的溝通和理解如果不足,將在特教朝融合的理想邁進時形成瓶頸。

 

參加志工活動的過程中,林雍傑懵懂體認到與身心障礙者相處並非只表淺擁有愛心、耐心等條件,而是具備特教的專業知能去理解身心障礙生,並以最適合的方式發掘出他們的潛能和優勢。就在試圖理解、友愛弟弟的動機下,驅使林雍傑修習特教學程,走上特教這條路。曾經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弟弟,如今也追隨哥哥的腳步,成為雙人K艇(K2-1000M)的兄弟檔隊友。

 

清心的人

 

教學中,林雍傑欣賞特教生的那一份單純更甚於普通生。

 

「同學們,你們知道萬聖節向人討糖要說什麼嗎?」介紹美國萬聖節習俗的課程中,林雍傑問道。

「不給糖,就搗蛋。」這是教室後排實習老師心裡呼之欲出的答案。

「要說謝謝!」同學們出乎意料的答案令實習老師哄堂大笑。

 

環境教育

 

台灣四面環海,河川饒優。不過,多數人對於水上運動是陌生的。輕艇運動員日日與河川共伍,目睹環境的變化。前幾天的一場陣雨,河面變得骯髒不已,什麼垃圾都有。再不就是魚群暴斃,飄出陣陣腥臭。課堂上與特教生講到環境議題,他們很難理解環保的意義。但若有機會在安全的條件下,帶特教生體驗輕艇,親眼看到上游很乾淨,下游又油又髒,身歷實境的教育現場會讓學生們很有感。

 

圖說:輕艇運動員見證河川被破壞。

圖說:輕艇運動員見證河川被破壞。

 

同舟共濟的特殊教育

 

大佳碼頭正進行著四人艇、雙人艇的練習,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船手動作一致,用船槳同心合意在水面畫出優雅的幾何圖形。輕艇運動講求平衡、默契,把單人艇划最快的選手都配在同一艘船上,未必能划出最好的成績。自從被遴選為亞運培訓選手後,林雍傑感謝介壽國中從校長到同仁,以及親友和啟蒙教練余鑑紘等的支持。比賽的好成績不光單靠選手一個人的努力,是選手與所支持的人共創的榮耀。

 

圖說:多人艇講求隊友的磨合與默契。

圖說:多人艇講求隊友的磨合與默契。

 

同樣,在陪同身心障礙生的教學現場,亦需要專業進駐與適當配套措施的融合教育,讓不同特質的學生在校園裡看見、理解彼此,讓他們的長處得以展現而非拖到踏入社會中,因誤解而造成歧視與恐慌。

 

近期,林雍傑與隊友們在全國運動會的比賽中分別在男子組K艇與傳統舟艇等項目中拿下三金二銅的佳績,將接著進軍2022年杭州亞運作準備。特教船手生活雖忙碌,目標卻是明確的。未來,他希望向身心障礙者推廣輕艇運動。母校(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對面就是啟明學校,視障學生在陸地動能有限,藉由水上活動的體驗,少了視覺,其他感官更敏銳,更能感受水上前進的動力,讓他們找到成就感。

 

圖說:林雍傑(左二)與隊友為全運會的練習。

圖說:林雍傑(左二)與隊友為全運會的練習。

 

恆切累積實力

 

視障生學習定位的過程,拿著白手杖經歷一次次地碰撞。林雍傑初接觸輕艇時,連坐都坐不穩,也是一次次落到水裡,再爬起來,直到今天懷著雄心朝奧運努力。

 

「即便每天只進步0.01,在時間的河流下就會看見進步。」這是特教船手林雍傑送給大家的話。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09.13 NO. 415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