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當中 找尋生命的感動
有一群在伊甸服務十幾年以上的同工,各個在第一線上奉獻了她們無數的青春氣力,只為了將服務使用者當作家人一般看待,甚至帶著幫助一個人就等於幫助一個家庭的想法,而收到的回饋,只要是服務使用者的生活好過一些,就值得了!
文│陳玠婷
目前分類:真人圖書館 (59)
- Apr 26 Tue 2016 14:54
從服務當中 找尋生命的感動
- Jul 22 Wed 2015 11:03
梁文音以音樂傳遞希望
梁文音以音樂傳遞希望
小時在偏鄉長大的梁文音,帶著她對回憶豐沛的情感回到旗山,用她的歌聲和旗療的慢飛天使互動,並且希望自己的關懷能夠引來更多善意的注目,為他們加乘成長助力。
文|陳玠婷 攝影|曾屏獻
- Jul 22 Wed 2015 10:19
支支安打!林志祥陪伴早療兒玩棒球
支支安打!林志祥陪伴早療兒玩棒球
統一球星林志祥應伊甸之邀指導嘉義早療中心的孩子打球,從自身經驗出發,讓他在與慢飛天使們互動時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難得的體驗機會,不僅增加了正向學習刺激,也替孩子們多打開一扇與外界交流的窗。
文/黃珮瑜 攝影/曾屏獻
- Jul 22 Wed 2015 09:52
鄧志偉讓夢想成為一臂之力
鄧志偉讓夢想成為一臂之力
有別於球場上的氣勢,鄧志偉私下的健朗都是生命給的禮物。從小聽障的他,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慢飛天使們,希望他們能夠設定夢想,讓夢想陪伴他們跨越障礙。
文|陳玠婷 攝影|曾屏獻
- Mar 05 Wed 2014 14:37
劉其偉藝術探險家的行腳人生
「探險、寫書…它們不能賺許多錢,但可以實踐自己的理想,如此生命才有意義。」劉其偉用他的行動為生命添加豐富的元素,深入蠻荒、探索原始藝術,屢屢為人類學上重新建構新的一頁。他的腳程不曾停歇,與生命一次次搏鬥,他深有體悟的說:「千里跋涉可以訓練一個人走更長、更遠的路。」他對生命的熾熱,永遠沒有盡頭。
文│蘇麗華 攝影‧翻拍│何維綱 圖片提供│劉怡孫˙王永元
人稱老頑童的劉其偉,一身卡其服裝,外加一頂帆布帽,不時叼著一根煙斗,這身裝扮就是他的金字招牌。多重身分的他,既是工程師、藝壇大師、人類學家、生態保育家、教授…,終其一生都在關懷自然與人文,他的生命沒有停格,就如他所言,「不談虛妄的生死,只有轟轟烈烈幹活」,他用闖蕩的勇氣來實踐生命,造就他不凡的人生。
緬懷過去,劉其偉喜歡探險,撰寫原始藝術,他的行動力永遠不被年齡束縛,打從60歲後進入蠻荒部落做田野採集開始,他便不間斷將他的腳蹤深入到中南美洲的印加、婆羅洲的熱帶雨林、非洲、大洋洲等地。
陷入荒野困境 澆不息探索熱忱
- Dec 16 Mon 2013 14:04
『藝』起畫出美
『藝』起畫出美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vs.新竹重殘養護中心
- Oct 07 Mon 2013 12:08
醉心陶藝 張義明重生的力量
醉心陶藝 張義明重生的力量
大學畢業典禮那一天是張義明人生的轉捩點,一場車禍徹底毀掉他的青春。歷經八年時間,張義明成功地復健,擺脫輪椅的束縛,重拾他熱愛的陶藝創作,更用陶藝拉近身障者距離,帶領他們細細品味陶藝之美。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捏陶過程,張義明全身使勁地出力,不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一件作品,絲毫嗅不出車禍帶給他的後遺症。攤開袖口的雙臂內側,赫然發現深深的開刀疤痕,長度足足從手腕延伸至肩膀;那是道無法抹去的傷痕,卻也是張義明重生的印記。
前途似錦 車禍毀了求學夢
- Sep 09 Mon 2013 12:32
看陶藝家張義明逆轉人生
看陶藝家張義明逆轉人生
採訪整理/蘇麗華 攝影/蘇麗華
留日陶藝家張義明,早年復興美工畢業後,服完兵役便抱著一股熱忱赴日留學。來到大阪,連五十音都不會的他進入語言學校就讀,高昂的生活費令他咋舌,只好過起半工半讀的生活。一年之後,努力不懈的他順利考進京都大學美術工藝科。
張義明對陶藝熱愛有加,經過大學四年的研修後,正打算更上一層樓進入和歌山研究所就讀。無奈上天造化弄人,大學畢業典禮的返校途中,被酒駕的轎車撞上,也就此粉碎張義明的陶藝夢。
全身九處骨折,醫師不樂觀地跟他說,後半生得做在輪椅上,無疑將他推向深淵,他的人生還有未來嗎?不服輸的他在心底吶喊著:「不,這不是我來日本留學的目的。」於是張義明天天復健,每天醒來做到深夜,他要自己不能倒下。重創後的他整整住院三年,花了八年時間復健,張義明不屈不撓的精神,硬是扭轉人生,把自己拉回到車禍前的自己,那一個對陶藝充滿抱負的他。
- Jul 29 Mon 2013 11:02
阿傑的姑媽
- Jun 19 Wed 2013 14:36
14歲少女募款 陳慧潔做公益自己來
14歲少女募款 陳慧潔做公益自己來
文/蘇麗華
一端是台灣的少女,另一端是東非飢民,看似分隔遙遠且沒有交集的兩端,卻因為一股熱腸,串起人飢己飢的精神,募集白米送愛到東非。這背後的發起人竟是十四的少女陳慧潔。
年紀輕輕的她,雖然只是國中生,但是聊起她的經歷,獨自舉辦過四場募款音樂會,甚至帶領一群高中生籌辦募款活動,最後更受邀至大學通識課程分享經驗,她對社會付出關心,更付出行動。
出身於傳道人家庭,陳慧潔從小在家自學卻從來不缺同儕,因為每到學校放學,教會的課輔班就有一群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童陸續報到,長期和他們相處,形同朋友,再自然也不過。
對弱勢的關懷,不只學童,八歲起,陳慧潔加入獨居老人送餐行列,共有八年之久。九歲開始,利用暑假為急難家庭募款,六年下來共募得30萬元。回想第一次募款過程,坐而言繼之起而行的她,拿起紙箱寫上捐款箱,帶著弱勢兒童便上街為急難家庭勸募。小小年紀向滷味店老板娘募款時,說明了半天卻只募得50元,半信半疑地擔心她可能是「詐騙集團」,要求開立捐款證明。
- Jun 04 Tue 2013 14:39
劉畊宏&王婉霏:生命中的另一道曙光
劉畊宏&王婉霏:生命中的另一道曙光
採訪整理/陳玠婷 口述/劉畊宏&王婉霏
Q:請分享接觸慢飛天使的經驗?
A:孕婦很容易情緒崩潰,透過慢飛天使的影片和今天的場合,讓我們感觸很深。
之前也接觸過各式各樣的機構,碰到各式各樣的孩子,不管怎麼樣,都要讓社會大眾認識他們,不管是在身體上或心理上。
- Jun 04 Tue 2013 09:40
我已長大了
我已長大了
文/李家同(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
我的爸爸是任何人都會引以為榮的人。
他是位名律師,精通國際法,客戶全是大公司,因此收入相當好。
可是他卻常常替弱勢團體服務,替他們提供免費的服務。
- May 23 Thu 2013 09:41
蔣湘苓教拼布創作 身障者找回新人生
蔣湘苓教拼布創作 身障者找回新人生
「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蔣湘苓因著上帝的呼召,開始投入拼布教學。沒想到在教學過程中,一一幫助身障者克服障礙,完成從沒有過的經驗,並擁有一技之長。她感謝一切都是上帝開路,讓他們不再怨天尤人,找回新的自己。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包包,我做的包包…」在伊甸基隆服務中心的拼布職訓教室裡,身障學員們一針一線的縫製拼布,彼此間不時切磋琢磨,交換學習心得,看著逐步成形的作品,露出滿意的笑容,有的更難掩興奮之情,希望得到老師的讚美。這一群認真工作的學員,從過去以為不可能學會,到最後完成一件件作品,指導老師蔣湘苓很開心可以透過拼布,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內在肯定。
美術底子出身的蔣湘苓,當初因為興趣而栽進拼布的天地裡,萬萬沒想到日後竟然可以教人,而且教的還是一群特殊身分的學生。回想早期首肯接下此任務,便是一個挑戰的開始。她表示,為了符合身障者需求,連教案都得要重新設計。第一批學員有智障、自閉症、肢障等,特別是智能障礙者的組織能力較弱,需要由輔導老師跟在身旁一一解釋,以協助理解;加上他們記憶短,不僅動作不能太繁複,一次只能教一個動作,在在考驗著蔣湘苓。
- May 22 Wed 2013 13:34
陪伴教導學畫 6年從未缺席
陪伴教導學畫 6年從未缺席
在人生道路上,陳新倫用心且真誠地經營生活,他將自己的人生態度傳承給學生,告訴他們要讓自己有實力過得好,不需要依靠別人購買畫作定義成功,也因此讓學生打開心扉,用生命豐富的顏色揮灑在畫布上。
文/陳玠婷
「阿泰,你記得老師在這裡幾年了嗎?」回應陳新倫的卻是阿泰害羞的笑聲,讓陳新倫也不知覺地笑了起來,兩人相處起來就像朋友似的,沒有師生間嚴肅有距離感。
初時衝擊大 曾想放棄
- May 20 Mon 2013 09:37
鄭聖惠用音樂帶出生命活力
鄭聖惠用音樂帶出生命活力
一群重殘者雖然身上有病痛,但是一到課堂上有如一尾活龍,臉上不時露出笑容。帶領這群身障者的老師正是鄭聖惠師母,她透過音樂與遊戲,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一掃過去的愁容,對生命有了盼望,人生因此亮了起來。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鄭聖惠師母
每周二的下午,萬芳浸信會的鄭聖惠師母固定到伊甸一壽養護中心教音樂治療課,育教於樂的教案設計,讓整場活動笑聲連連,學員不但各個期待上課,就連原本癱瘓臥床的服務使用者也不禁被聲音吸引,央求一同參與,鄭聖惠說:「他們生命整個活過來,就是我最大的盼望。」
神為她開路 學習音樂治療
- May 09 Thu 2013 10:12
麵包大師傅~李家同大師分享第二彈
文/李家同 攝影/何維綱 圖片提供/伊甸園月刊
我一直很喜歡好吃的麵包,清大門口有好幾家麵包店,我每家都去過,哪一家有哪一種好吃的麵包,我都知道。
最近幾個月來,有不知名的人送麵包給我。送的人是一位年輕人,我住的公寓管理員問他是誰,他不肯說,他說他的老闆是李老師的忠實讀者,風聞李老師喜歡吃麵包,所以就送來了。
這些麵包果真高級,就以法國麵包為例,送來的法國麵包非常地軟,可是皮都是棕色的,看上去好看,吃起來好香好軟,還有一種大型像蛋糕的麵 包,也是相當地軟,口感奇佳,這種超軟麵包,有一層棕色的麵包皮,上面撒滿了糖粉,可以切成一片一片來吃,裡面的葡萄乾散佈得非常均勻。切成厚片,或是薄片,都一樣好吃,我在全台灣各個麵包店去找,都沒有找到這種麵包。
有一天,我開車回家,看到那一位年輕人。正要騎機車離開,我偷偷地尾隨其後,好在他走的路沒有什麼車子,我居然一路上都盯住了他,也找到了那家麵包店 。
- May 08 Wed 2013 10:56
不會再需要你了~李家同大師分享
不會再需要你了
文/李家同 攝影/何維綱 提片提供/伊甸園月刊
今天一早,我去參加了阿強的畢業典禮,典禮在外舉行,六月的大太陽將我這個老頭子曬昏了頭,典禮好不容易結束了,我回到家,真想打個盹,但我想起阿強在畢業典禮結束以後給了我一個大信封,一時好奇,決定在休息以前先打開來看看。
- May 08 Wed 2013 09:51
隨手行善 當個愛英雄~黃鴻升(小鬼)
近年來,台灣藝人開始朝向多元性發展,原本演戲的,跑去出唱片,本來走服裝秀的,躍身一變成了大演員。而大家熟悉的主持人小鬼(本名黃鴻升),不僅主持,更跨界到歌手、設計、出書,看來,現在要進演藝圈,真要具備十八般武藝才行…
文/辛昱蓁
看多了在節目中主持風格相當活潑的小鬼,還以為黃鴻升就是個無憂無慮的大男孩,沒想到私底下的他,在未與羅志祥搭檔主持以前,也曾有過一段努力、艱辛的過往。
在螢光幕前侃侃而談,機靈愛搞笑的大男生黃鴻升,其實是很成熟穩重。在這個每天都淘汰人的演藝圈裡,現實又殘酷,可見已經闖出一片天的他,真得不容易。「每個工作都有高峰期,而沉潛,是等待另一個高峰!」憑著莫名的樂觀及熱忱,小鬼走過事業低潮,開拓演藝生涯嶄新一頁,他沒有忘記一路走來的艱辛,還常懷著感恩心看待所擁有的一切。「我的腳步不會停歇,我一定會努力更努力」。
- Apr 18 Thu 2013 11:51
陳奕先導演:公益拍片讓我學會珍惜
陳奕先導演:公益拍片讓我學會珍惜
助偏鄉兒早餐不挨餓
第二次與伊甸快樂早餐計畫合作的導演陳奕先,敘說在台東桃源國小看到的感動與珍惜,他用謙卑的心情將真實場景紀錄下來,期盼打動觀眾,進而付出行動,讓更多空窗早餐的孩子能在快樂早餐計畫下,健康長大!
採訪/蘇麗華 整理/陳玠婷 口述/陳奕先導演
Q:能不能談談這次腳本設定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