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中心與幼兒園可以有什麼交集呢?跨代共融課程拉近彼此鴻溝,長輩秀出長才找回成就感;幼兒學會同理與互動,一次次的代間學習洋溢著溫馨而動人的樂章。
(圖說:日照中心長輩與小橘子幼兒園進行代間學習課程,其樂融融。)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日照中心的老人家拿出絕活,拋繩打陀螺,一旁幼兒園的孩子們看得目瞪口呆,發出「WOW!」的聲音此起彼落,不由得讚嘆「阿公好厲害喔!」。這不是觀看民俗技藝表演,而是代間學習的課程之一。
由伊甸承辦的嘉義市小橘子非營利幼兒園近年來推廣老幼共融,並融入社區,從105年至今辦得有聲有色。第一次融合是在聖誕節,孩子們到日照中心報佳音,帶給長輩歡樂;日照中心的老人家則餽贈孩子們草莓、植物種子當作禮物。
返回園所後,在悉心照料下種子開花結果。當「草莓長出來了。」孩子們又驚又喜,雀躍的心情迫不及待想分享給老人家知道,於是畫了卡片回送,一來一往之間,促成了第二次的共餐機會,而有更多的互動。
園長林其蘭表示,長輩因著互動,重拾歡笑,也創造生活不同的回憶。過去許多老人不願意合群,藉由共融活動打開他們的心胸,讓孩子來融化他們的心,進而走回群體。
合作幾年下來,原本單純的活動型式,開始作目的性的融合,讓長輩發揮專長,教孩子們學習。
過去,一位失智長輩在日照中心不願與人互動,也忘記怎麼畫畫,來到小橘子幼兒園竟然願意在孩子面前提筆作畫,且一畫畫了半個小時,連社工都感到不可思議。最後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創作,畫出一棵樹,展示在園所裡。「要回去前,他口中一直嘀咕著他要補簽名落款。」林其蘭笑著說。
懷舊課程上。一位奶奶走路不穩,原本要她打彈珠,她說她不會玩,卻會打籃球。看著老人家樂得在孩子面前炫技,展現她跨腳打籃球的球技,「活動增強老人家的復能,忘卻身體的病痛。」林其蘭幫助長輩找到回成就感。
課堂上帶入老人專長,讓他們有發揮的舞台。教保老師蔡金玲表示,像是中秋節要剝柚子,老師處理了老半天,一位長輩接手,沒兩下就撥好了。原來她以前賣鳳梨,講究刀法和速度,柚子在她手中更不成問題。「老人家的生活智慧值得老師和孩子們學習。」
(圖說:老人家拿拖把揮毫,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
去年過年,老師們更想出新穎的活動方式,要長輩們拿拖把寫書法。社工傳來長輩們事前認真練習的模樣,到了當天現場揮毫,讓孩子們看了嘖嘖稱奇。寫下的春聯「新年快樂」、「諸事大吉」最後成了教室佈置。看到當天的成果,林其蘭不由得說:「我們真的是把小事當大事來看。」
(圖說:小橘子幼兒園園長林其蘭表示,跨代共融幫長輩找回自信和不同的生活回憶。)
面對老化社會,林其蘭有感而發的說:「老人不是一下子變老,在成就下一代後,因著隔閡而失落。」加上現代小家庭難得有機會和長輩互動,也拉開兩邊的距離。
例如日照中心的一位長輩總是說:「她的孫子在小橘子就讀。」原本以為她弄錯,後來才得知真的有這一回事,只是孫子從來沒有主動去認她。卻在共融課程後,孫子開心的說:「今天我的阿嬤也要來喔!」家長也反饋,孩子回到家會主動找爺爺奶奶玩了。代間學習因著活動,增進跨代相互關心。
「傷健一家」是伊甸強調的服務理念,因此活動設計盡量讓長者和孩子能相互包容和合作。林其蘭指出,幼兒園的孩子常常橫衝直撞,到日照中心會特別叮嚀他們要注意有些長輩中風,走路慢不能撞到;也教他們要同理老人腳無力,需要拿拐杖走路等。
(圖說:教保老師蔡金玲說,小朋友到日照中心看到老人家行動不便,動作都會小心翼翼。)
教保老師蔡金玲說,這群孩子到日照中心真的放慢腳步,路過拿拐杖的長輩旁邊,動作小心翼翼。活動前,主動幫忙拿椅子給老人家坐,在在展現貼心之舉。
老人家看到孩子們來,笑臉滿溢,用台語說:「你怎麼生得這麼可愛。」吃飯時,長輩協助孩子進食,展現疼孫的一面。不過,有一位長輩喜極而泣,原來他的孫子長年在國外,已多年沒見,看到小朋友猶如見到自己的孫子般開心。整個融合活動,孩子們黏在長輩身上說說笑笑,跨代樂融融。
活動之外,跨代更一起參賽。一聽說長輩要舞蹈比賽,老師推派幾位孩子一起和長輩練習,被選入的孩子與有榮焉,直說:「不能讓比賽輸了。」當大班的孩子要畢業,老人家特地和所有孩子在畢業典禮上表演一段舞蹈,作為答禮。過程中,連家長都帶孩子熱心參與練習,把最好的一面獻給所有人。
老中青三代因著共融,創造更多的理解與對話,生活多了滿滿的回憶。
資料來源:2019.9.25 伊甸園電子報 391-2下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