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陳秀敏與我們分享當居家服務員的辛苦。這種辛苦,僅止於身體,內心是富足的)
為母則強,短短的四個字,道出居家服務員陳秀敏的人生經歷。
「曾經我也是個軟弱的女人,直到哥哥(大兒子)、弟弟(小兒子)出生後,
我才慢慢地堅強起來。」從她疲憊、但卻堅毅的眼神中散發出的母愛光輝,
除了令人感到心疼,更多的是對她的敬佩。
文│郭依瑄 攝影│何坤益
紮著馬尾的陳秀敏,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服務於伊甸嘉義市居家式長照機構,從事居家服務已有13年的時間。
三十年前,芳華正茂的她,在一間小公司擔任會計,
完全不曾想過自己的人生會因為孩子們有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轉。
無限的內疚 無止盡的愛
「在施打預防針時,護士發現哥哥好像有點發展遲緩,
一做測驗之後,才驗證了我們的擔憂。」
得知檢查結果後,全家人陷入哀傷,陳秀敏反覆不斷地問自己,
到底是出了甚麼事,我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不輕易對別人訴苦的她,情緒苦無出口,一遍遍地自問,心就像是被千刀萬剮一般。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甚麼?怎麼會頭一胎孩子就是腦性麻痺,
那時候我不敢在家裡哭,總是趁下班騎車回家時,邊騎邊哭,那種心情真的很難受。」
陳秀敏講話的聲音被千斤般的委屈壓的疲軟,不到幾秒的時間,
她再也忍受不了悲傷,眼淚就這麼奪眶而出。
(圖說:陳秀敏講話的聲音被千斤般的委屈壓的疲軟,不到幾秒的時間,眼淚就這麼奪眶而出。)
她很快地收拾好情緒,聲音恢復一貫的堅強:
「只要一空閒、一下班我就會想到孩子,只能偷哭來發洩,還能怎麼辦呢?」
當時,陳秀敏務農維生的公公、婆婆鼓勵著她:「孩子安捏,咱就看怎麼彌補就好。」
全家人決定一起面對這個難關。而務農的公公、婆婆和老公則輪番照顧孫子,
陳秀敏則打起精神十二萬分的精神上班。
幸好,大兒子個性乖巧,一周三到五次的復健雖然奔波疲憊,但全家人支持著彼此。
後來,婆婆中風,少了一人能幫忙看顧,陳秀敏辭去會計的職務,選擇了家庭托育的工作。
經濟不寬裕的她,幾乎沒有假日可言。
「那時候帶孩子去復健都是坐計程車,因為孩子沒辦法做摩托車。
後來,不敢開車的我就去考駕照,以前我是非常柔弱的,根本不敢開車。
後來弟弟出生後,也是腦性麻痺,有了經驗,就知道怎麼處理了。」
工作帶來的滿足 助人也自助
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進到了伊甸擔任居家服務員,
工作時間彈性,多出了許多時間陪伴孩子。
「我一心想著賺錢貼補家用,想說自己還年輕,做一天是一天。
其實,上班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紓壓,只要一忙起來,就不會想到哥哥跟弟弟的狀況,
他們的未來我真的不想去想像,我只想要努力工作、努力陪著他們過好每一天就好。」
令人不禁好奇,在工作上和家庭中扮演的角色,都需要照顧人,難道不會考慮別的職業嗎?
「做居家照顧,讓我面對很多不同的人。我發現很多家庭比我們家辛苦,他們卻都還繼續努力著,
讓我漸漸變得比較知足,視野也不會這麼狹隘。
而且在服務完之後就陪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以前的故事,很有趣。」
陳秀滿談起自己的工作和工作上聽到的趣事,眼神都亮了起來。
(圖說:談到孩子,儘管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的笑容告訴我們,路上的風景有多麼美麗動人)
現在陳秀敏27歲的大兒子與19歲的小兒子,都在嘉義市政府設置的庇護工場─再耕園學習。
弟弟個性調皮,總是愛自己製作「創意料理」,將一大罐油、整袋鹽巴、米倒進去煮,
只要是弟弟玩過的腳踏車,沒有一台是完整的。
如此外向的他,卻會體貼地在吃飯時幫哥哥盛飯,而乖巧的哥哥,也會自己進食。
兩人雖然沒辦法完整的表達出自己完整的想法、講出完整的語句,
但是對於媽媽的感謝,經由再耕園的引導,總是體現在作品、明信片上。
而目前就讀護校的女兒,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還會主動分擔家務。
在母親節來到前一個禮拜,孩子們準備了豐盛的蛋糕,替母親慶祝,
講到這裡,陳秀敏的聲音歡快了起來。
努力過好每一分鐘 不去擔心未來
樂觀的陳秀敏,並沒有凝視悲傷太久,
總是說著:「甘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
對經濟不寬裕的她來說,到圖書館借幾本小說、努力的上班,就是抒壓的方式。
對於孩子的未來,她不敢去想像,只盼望自己陪著孩子過好每一分鐘,
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們開心快樂,這就是她的母親節願望,如此樸實、真誠、美麗。
採訪結束後,陳秀敏騎車緩緩遠去的堅強背影,讓人十分敬佩。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5期 2018.5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