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生 創造喜樂園
26歲的小梁,在汶川大地震遭遇骨盆粉碎性骨折,體內安裝的螺絲年久鬆動,疼痛造成無法蹲坐,卻不影響她想往前的動力,目前她已擔任年年工坊的負責人,成功在生命中找自我存在感。
文|陳玠婷 圖片提供|謝孟倫
來自四川省綿竹市九龍鎮的小梁,蓄著短髮、年輕、充滿幹勁,帶領著伊甸基金會於當地成立的庇護工場-年年工坊裡的十多位紡織工人,負責接洽訂單、管理營運等等,是個非常年輕有幹勁的領班。
地震致殘 勇敢站起來
看著小梁忙進忙出地,誰也不能想像小梁在五年前汶川大地震時,待在家裡照顧彼時才數個月大的兒子,一陣天搖地動後,被原是庇護家人的房瓦壓了整整半天才被救出,顧不及身上的疼痛,她緊緊地護著兒子;母子倆被救出來時,小梁最嚴重的傷勢在骨盆腔,被醫生診斷為粉碎性骨折,而懷中的嬰兒手腳多處骨折,不幸中的大幸是兩人都活了下來,家人們也安全無虞。
小梁接受香港醫生治療後,在骨盆中裝了鋼釘螺絲,接受伊甸為災民提供的復健服務。等到康復後聽聞伊甸為身心障礙者開的年年工坊,遂主動前往,希望加入紡織工人行列。
小梁今年26歲,正是年輕時候,雖然地震致殘,卻沒有壓垮她想為家人貢獻的想法,勇於承擔房屋重建的貸款等現實問題。她在災前從事紡織工業,因此對技術方面多有熟悉,工作上手比其他人還要快,但她並不引以為傲,投入更多心力完成工作,也因為她的認真與堅毅,獲得伊甸派駐在當地的同工謝孟倫等人賞識,從工坊三名的種子幹部中脫穎而出。
因考慮伊甸成立年年工坊,不只讓災民有魚吃,更需要培養她們釣魚的能力,因此年年工坊需要有負責人帶領接單、營運、事業發展等,種子幹部因應而生。小梁接受培訓,除了技術層面有基礎,也開始從頭學起營運層面,如電腦製表、會計,很快就跟著謝孟倫一起外出找工作接單,雖然曾遇淡季一個月沒訂單,發不出薪水、員工的不信任等困境,小梁一步一步地熬過來了。
學習管理 從零開始
身為工坊中年紀最小的小梁,要獨挑大樑管理比她年長許多的工坊大娘們,十足讓她嘗盡苦頭。謝孟倫表示剛開始不被員工們信任,趕工時不配合加班、做工不夠精細推脫品質等,讓小梁很受挫,表示沒有信心帶領眾人,謝孟倫得知後,在許多場合將小梁的辛苦告訴員工們,例如外出尋找工廠訂單的辛苦、公事佈達、發薪資等動作由此執行,漸漸建立起小梁的信心,也讓員工們意識到:小梁雖然年紀小,卻是眾人生計的支柱,從此以後對小梁的態度漸漸好轉,而小梁也在人際上付出諸多努力,現在整個工坊和樂地就像一家人。
小梁表示自己從沒想過自己能成為目前的樣子,能夠獨當一面地撐起工坊營運,學會使用電腦、與廠商溝通技巧、品質管理,這份收穫與員工的信任,都是她的成就感來源,謝孟倫說:「小梁的認真、好學,獲得許多工廠老板的青睞,才能將訂單交給她,相信她能將工坊帶得很好。」而年年工坊的命名由來,正源自於員工們對它抱有歲歲年年進步,永續發展的期許,相信四川人獨有的樂觀知天命的天性下,年年工坊的員工們,帶著笑容揮別傷痛,勇敢的走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