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是環境造成的「障礙」,使身障者感受到自身的不方便,許多活動都無法參與。)

「障礙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狀態,只是發生的時間點不同而已。」障礙研究先驅Irving Kenneth Zola曾這麼說過。

 

文│郭依瑄 

 

據統計,台灣身心障礙者已經突破116萬人次,也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如何保障讓身障者、長者擁有最基本的權益,讓他們不再害怕出門,能夠自在暢行無阻,不再囿限於不友善的環境,便成了急需解決的難題。

 

 

交通無障礙 增加出門意願

然而,如何喚起社會大眾對無障礙環境的關注,進而置身事內一起推動,是伊甸創辦以來,至今努力不懈的方向。

伊甸舉辦第五屆「無障礙生活節」,透過體驗活動,讓一般人能更站在身障者、長者的角度去思考,進而體會到無障礙設施的重要性。

 

從公共空間到交通運輸,落實無障礙環境的設計,才能讓生活不再處處碰壁。

15屆長者及身心障礙者交通及運輸服務國際大會(以下簡稱TRANSED 2018)將在台灣舉辦,無疑是國際對台灣無障礙交通的肯定。

而趕在TRANSED 2018正式開始以前,國際委員們早在去年11月就拜訪台灣,以搭乘大眾運輸的方式體驗五都的無障礙交通設施、轉乘系統,體驗交通無縫接軌。

 

然而,身障者的交通選項不只有大眾運輸系統,更有福祉機車福祉車等等選擇。

宜蘭教養院院長謝清桂即在20年前就取得身障駕照,「開車讓我開闊視野,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身障車位通常都離電梯口較遠,且有時會有非身障者佔用的狀況。」謝清桂說道。

 

對行動不便的身障者來說,離開行動輔具坐到駕駛座已經不容易。

往往車子停好了,卻無法自行將行動輔具搬移到車上,還得等待路人協助。

如果當天運氣不好,動輒等待半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台灣目前此方面的車內輔具選項不多,且多半價格不斐,對身障者來說是一大負擔。

目前改裝車子的費用、車內輔具沒有相關補助措施,但政府嘉惠身障者給予免徵牌照稅,算是一項優惠福利。

如今,謝清桂能開車上山下海到處去看世界,覺得十分自由。

 

 

工作無障礙 職務再設計

出門有了行的能力,就業路上,導入職務再設計,讓身障朋友能順利步入職場,謀取生活。

不少雇主看重身障者的優勢與特點,願意給身障者工作機會。

而透過職重中心的就服員與雇主協力合作,創造一個友善的就業環境,讓身障者有安身立命的立足之地,進而自食其力,創造自我價值。

 

邱進榮曾經中風,中年失業,透過伊甸台中職重中心在燒烤店覓得洗碗的工作,但高溫的工作環境總是讓他汗流浹背,影響工作,於是就服員張伶俐透過涼感巾、透氣防滑鞋來解決他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

 

 

文化、活動參與無障礙 豐富生命

育樂活動上,身障朋友也希望能像常人一樣,盡情享受體育運動、文化陶冶。

伊甸高雄溫馨家園帶著身障朋友進行游泳教學,享受水中優游的樂趣。

教保組長陳美靜就曾提起:「舉辦第一屆游泳訓練班時,就有家長擔心孩子是否適合參加,會想很多,例如:別人的異樣眼光、泳池孩子能不能進去啦等等……。」

 

而游泳訓練班開辦後,讓這些身障青年有了體驗游泳的機會。

由於這些身障青年多半是心智障礙者,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皆不高,所以如何讓他們了解游泳池的相關規定與上課規範,就相當重要。

 

游泳課前的行前訓練,以圖像化和反覆叮嚀,來提醒身障青年泳池規範和注意事項。

例如:不可奔跑喧嘩、想上廁所或是感到身體不適就舉手告訴老師等等,以此來建立良好的交流管道與溝通方式。

 

不只多元活動體驗,多元文化參與身障者也躍躍欲試。

約莫在16年前,淡江大學趙雅麗教授將口述影像引入台灣。從此之後,視障者不再因無人講解,而聽不懂劇情。

由於口述電影成本極高,目前大台北地區共有三間視障電影院播映,每個月大約有10-15部電影可供視障者觀賞。

 

尊重差異 共同參與

不論是有形的環境的建設、或是無形的文化共同參與的權利、同理接納、溝通交流。

唯有以同理角度思考身障者、長者需要什麼,才有辦法消弭「障礙」,營造一個友善、溫暖的環境,達成真正的平等。

(圖說:唯有我們重視障礙、消弭障礙,身障者才能暢行無阻,自由行。)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9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