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長輩們正在創作滾珠畫,移動紙箱滾動當中的彈珠,讓彈珠沾滿顏料自然滾出紋路和色彩。)

當日常點滴的記憶一一的消失,再也想不起來,日子可以過得依舊燦爛嗎?透過社區化照顧與活動安排,讓失智長輩也可以重拾起笑容,過著一般人的生活直到老去。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如果過了明天,我連你都忘記了,可否握緊我的手,陪著我繼續走下去……」日本電影《明日的記憶》如此寫道。

在日漸遺忘的歲月中,協助失智長輩在生活中透過多元刺激延緩退化,依然享有品質的照顧生活。照服員與失智長輩努力喚起昔日的美好過往,讓晚年的日子依舊美麗。

 

「阿公阿嬤,中秋節是幾月幾號呢?」、「中秋節有沒有吃柚子?」照服員一一詢問失智長輩,重度患者回答不出來;輕度患者還可以說出當年到果園採柚子的趣事。話匣子一開,勾起其他長輩的記憶寶盒,紛紛討論起過節的點滴,融入課堂中。

 

這是伊甸嘉義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的「現實導向」課程,組長莊玉婷表示,透過開啟話題,延伸失智長輩對節慶的討論。課堂上,有長輩忘了自己的實際年齡,舉手說自己只有18歲;也有長輩喪失口語能力和記憶,照服員依然帶著他指認日期,參與其中。

 

有長輩手部功能退化,則訓練他們手指撕貼的精細動作,將正確日期貼在對的地方,完成動作後不忘給予稱讚。順道再訓練他表達,跟著說:「這是農曆815日。」透過節日的特殊意義,引導開口表達、抒發情感,達到現實導向及進一步與人互動的目的。

(圖說:在現實導向課堂中,教長輩們日期,並對應節慶,勾起往事。)

偏鄉失智長輩過去在家少有活動,看電視、睡覺、呆坐往往就過了一天;來到日照機構,透過課程規劃,豐富的活動設計,延緩退化速度。老人家記得古早的事情,於是,在懷舊訓練的課程裡,透過各別陪伴,引導他們講述自己的生命史、過去的就業狀況、與家人的相處時光等等。「激發、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和多講。」組長莊玉婷說。

 

每位長輩的病程狀況不一,認知訓練內容也不同。例如:在團體遊戲活動中,輕度長輩可以做數字加減計算、協助計分;中度失智長輩引導下可以分辨數字大小、找出贏家。依著能力,給予不同的練習,「學習療法就在潛移默化中完成」。

 

行事曆上,每天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豐富生活。當音樂響起,熟悉的旋律立刻能勾起他們的情緒反應。音樂老師不時讓長輩操作樂器,依著歌曲的節奏打拍子,「原本以為老人家會跟不上節拍,做不來;沒想到一段時間的練習,長輩表現出奇的好,不但做出動作,還樂在其中,臉上洋溢著笑容。」莊玉婷意想不到的說。

 

在帶課的過程中,有的長輩精神佳,非常融入情境;重度的長輩累了就睏,順應他們的體力負荷程度,不強求。莊玉婷說:「失智長輩有選擇參與權,應給予相對的尊重。」和長輩溝通時,他們有自尊心,不會把他們當成小孩子來教,而出現疊字,如:吃飯飯;而是讓他們選擇吃A餐或是B餐。對話時,語句簡單、清楚,他們就能明白。

 

有時,長輩情緒一來,開始出現遊走,吵著要回家、找錢或找物品。問他們究竟要找什麼卻說不出來,「其實背後是有目的的,只是他們忘記了。」遇到陷入找尋情境的長輩,無法接受澄清、說明時,「這時就要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或是用替代品取代他要尋找的東西。」

 

這些在家屬眼中看似難以照顧的長輩,來到日照機構問題都能找到方法改善。莊玉婷說,了解長輩,就能避免正面衝突。在日照機構,鼓勵長輩自立,能自己辦到就不代勞。例如:吃飯、如廁穿脫衣褲等。有長輩做輪椅進來,訓練到可以攙扶著步行;也有人在家要人服侍吃飯,如今可以自己進食,都是一大進步。

 

失智長輩的生活一改從前,擺脫過去單調貧乏的電視生活;現在有了多樣的課程活動,健康、心情大不同。接下來,日照機構還將為他們安排雲林郊遊,悄悄激起心中的期待感。就算他們隔天就忘,依然用美好事物填滿他們的每一天。

(圖說:就算記憶不再,長輩每一天依然過得充實。 )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9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