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致障者重建生命光采
中途致障難道生命一切都成了句號了嗎?靠著生活重建,一群身障者再度燃起鬥志,展開維期三個月的復健課程,意外地讓身體局部功能漸漸復元,生命再度有了光采。
文/尹康寓 攝影/蘇麗華
TEDxDU裡有則影片,Ramona Pierson(雷蒙娜.皮爾遜)在22歲時發生了車禍,昏迷了18個月後醒來,喪失了視力,無法進食,無法說話,束手無策的醫院將她轉介到一間科羅拉多州的老人院,在睿智長輩們的引導下,她重新學會了咀嚼食物和使用牙齒、嘴唇發聲,並在導盲犬的協助下出乎意料地完全康復,康復到可以站在講台上,向全世界述說自己是藉由眾人們的「通力合作」才得以康復的過程。
根據統計,台灣的身心障礙人口超過110萬,其中如同雷蒙娜因意外受傷、疾病導致後天身障(後稱中途致障者)的比例超過85%,即有近94萬的人口數。大多數的中途致障者在傷病痊癒後,會選擇回到家中,與家人獨立面對重創後的心理與接踵而來的多重問題,無法跨出層層的心理障礙重新適應環境,或若即便做好心理調適,也往往因為缺乏專業諮詢而不知從何開始。
開辦重建課程 訓練自立生活
為協助中途致障者重返社會,和一般大眾同享參與社會各項活動與福利的機會,臺南市社會局委託伊甸基金會,希望藉由伊甸的專業,協助中途致障者學習重新排序障礙後的家庭與社交生活,並思考之後重返職場的可能性。因此,伊甸基金會斥資重金,在大林新城國宅社區內買下一棟十一層的大樓,取名「伊甸大林雙福園區」,這是國內非營利組織籌設的首例社會住宅,約將提供三十六戶給經濟弱勢、下肢障者、老人家三類居民租用,其中並設有為期三個月專為中途致障者所設計的生活重建課程。
每週一至週四的課程中,參與生活重建課程的學員們不僅可全天候享有友善的無障礙居住設施,還備有專業的服務團隊,提供學員們物理治療諮詢、職能治療諮詢,也包括提供學員與家屬的心理諮商服務,讓親屬間學習以正向態度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更開放每位學員每天一位家屬陪同居住,以清楚學員在課程中所學、所得,立即給予親情支持。其餘週間時段,學員們回到家,除了能與家人保有一定的情感聯繫,也可以將課程中學習到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並將社會住宅中無障礙空間的設計概念導入家中,即早調整居家設備與更改動線,以便日後自立生活。
結訓成果顯著 有利重返社會
目前生活重建課程已順利結訓一期學員,伊甸基金會台南區區長張盟宜表示,第一期的五位學員在學習期間,建立濃厚情誼,結業時已相融成含有五個家庭的團體,學員家庭間交流各自經驗,予以扶持,這是當初在設計時始料未及的意外收穫。在生活重建課程的輔導下,學員們重新拾得以往的生活技能,情緒相較於失能時也有大幅度的改善。臺南市社會局在看到生活重建課程第一期的結訓成果後,也提出未來的配合計畫,樂意協助學員們重返職場。張盟宜區長說明,若中途致障者能透過生活重建,給予專業的訓練及支持,他們有機會重回正常的生活軌道,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目前雙福園區的一樓是伊甸執行臺南區社會福利服務的辦公室,負責規劃未來的入住戶以及整體性的社區需求。張盟宜區長表示,希望雙福園區能成為社區內的示範社區,也致力培訓社區志工與發展社區友好活動,並已著手老人日間照顧的規劃。
人生不是句點 延續生命美好
當雷蒙娜發生意外時,美國社會上並沒有「通力合作」這樣的辭彙,但這個概念確實存在,老人院的長輩們協力重建她的生命,並協力重新教育她。在台灣,伊甸大林雙福園區也正積極締造這樣的一個互助環境,讓曾以為走入句點的生命得以延續,讓我們轉個彎看見生命散發的光采。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3.9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