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突破障礙,除了自身的復健,輔具和無礙環境能幫上大大的忙。尤以輔具能夠依著每一個人的需求度提供不同的服務,為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新風貌。

 330-04-13-1  

文|陳玠婷

 電影《Life Feels Good,人生多美好》中的主角Mateusz是腦性麻痺患者,他的手腳張力過高、幾乎沒有表達能力,但是他個性纖細敏感、思維清楚的人;曾經,醫生誤判Mateusz是個智能障礙者,大喇喇地在他與母親面前說:「他是個植物人……」時他甚至無法開口反駁,甚麼事都不能做。Mateusz直到母親年邁進入教養院受照顧,彼時才學習如何表達:自己不是植物人。

 如果,當初檢查沒有誤判,有治療課程與輔具幫助,表達能力對Mateusz還遙遠嗎?他是不是能自己使用電動輪椅外出就學、就業呢?學習使用為身心障礙者設計的電腦打字輸入法,是不是能讓Mateusz抒發他每天的天馬行空?

 善用輔具  自主生活不難

 輔具存在的意義,是幫助身心障礙者解決生活、工作上的種種限制,也減輕照顧者的負擔。而輔具在生活更是無所不在,範圍廣泛,有溝通輔具、日常生活輔具、,還有最常見的生活輔具如輪椅、手杖等類別,未來台灣高齡人口漸多,身心障礙人口也日趨漸進,輔具將以勢在必行之勢進入我們的生活。

 而無障礙環境,則是對全齡的友善,若佐以輔具使用,給予全體人民不僅在家中、學校、工作場所及公共空間都有參予的機會。若輔具與無障礙環境為硬體,那麼軟體部分則有環境修繕、輔具補助、維修等層面,軟硬體互相配合,才能妥善照顧弱勢族群。

 為生活排除障礙  走出家門

 住在高雄甲仙的小夏,今年已經五十多歲,是個腦性麻痺患者,領有中度肢障手冊,與高齡八十四歲的老媽媽住在一起。家門前長長的斜坡,是他每天必經之路。行動不便的他,還是每天使用三腳拐一步一步地走,一般人常走得滿身大汗,而小夏卻也習慣了。小夏的住家是棟兩層樓的小透天厝,門前堆滿了媽媽辛苦收來的回收品,家中的樓梯與廁所並沒有安裝無障礙設施,讓小夏與媽媽每天生活在危險當中。因為資訊落差,媽媽與小夏並不知道社會資源可以幫助家裡修建成無障礙環境,如今有了資訊交流,期盼兩人能夠為自己,讓危險消失在所有可能裡。

 阿梅也同為腦性麻痺患者,因為近十年來身體漸漸退化,原本擁有自主能力,能燒菜整理家務,現在依靠家人與居家服務員洗澡送餐,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前年時伊甸社工到阿梅家進行家訪,發現阿梅每天從三樓臥房下到一樓的過程太過辛苦,常常摔得淤青受傷,環境修繕需求緊迫,因此向社會局提出申請居家修繕補助,募款尋找贊助企業與工程承包商等,一路陪伴阿梅直到環境修繕完成,生活輔具部分也順利申請到電動摩托車與電動床,幫助阿梅移動時減輕困難。現在阿梅移居一樓,擁有無障礙廁所與房間,開始新的生活。

 擁有相同公平的機會,和諧與正向的社會氛圍才有可能實現,而所有人都能參與社會,期盼未來不久時,身心障礙者不在冠上弱勢族群,活得自主且快樂。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4.8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