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呵呵的陳進重爺爺從見到面直到採訪結束都保持著笑容滿面,
他的樂活法寶就是「自己滿足」,
國小老師退休的他,現在在伊甸雲林寬心園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當快樂學員。
文│邱慶宜 攝影│何坤益
笑呵呵的陳進重爺爺從見到面直到採訪結束都保持著笑容滿面,
他的樂活法寶就是「自己滿足」,
國小老師退休的他,現在在伊甸雲林寬心園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當快樂學員。
文│邱慶宜 攝影│何坤益
因愛投入老人服務
李孟峻從學生時期就長期照顧失智外公,並看到家人照顧的辛勞,決心投入老人服務。他每遇一位長輩就有不同的獲得,使他認識照顧、耐心與愛是怎麼一回事。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讓照服工作細水長流
在24小時照顧中心,20歲的嫚嫚跟著大家輪班照顧重度和極重度的身障朋友,五年來她依舊在這愛的路程裡,奔跑不放棄。她知道身障朋友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神揀選她,用盡全心全力陪在他們身旁,注入一抹陽光。
文‧攝影│蘇麗華
社工青年 熱血服務家鄉長輩
早上八點,李尚峯騎著機車幾乎繞遍整個嘉義市,前往案家關懷訪視;下午,他則回到機構撰寫服務紀錄,與居服員保持聯繫。如何扮演好「服務」與「需求」兩端的橋梁,是尚峯至今仍不斷面臨的重要課題。
文|賴慶榕 攝影|何坤益
愛在最南端
皮膚白皙、有著甜美的外型,社工系畢業的她沒有轉型當一般上班族,卻頂著恆春烈陽,遊走在每個弱勢家庭當中。靠著她的資源連結與協助,翻轉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讓生命破口得以撫平,用從神而來的愛澆灌這片乾渴、亟待援助的家園。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長照新生力軍 起步走!
Fresh Long-term Care Worker Go!
《台灣長照資源地圖》提到:「失能或失智,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才發生。」長照2.0上路之際,台灣長照體系「缺工」的情形越顯堪慮。值得慶幸的是,在伊甸仍有一群熱血青年願意在此刻獻身長照領域,帶來滿滿的青春與活力。
做長輩的「好麻吉」
溫暖親切的笑容背後,邱蘭馨曾有過離婚、家暴等陰影,她卻不喪氣,來到伊甸再度就業,投入居家服務的行列。
文|賴慶榕 攝影|何維綱
山中原鄉老人的祝福
同為族人,黃美娟有著古道熱腸與樂於分享的天性。在服事上,她與主同行,關懷原鄉老人,看著長輩每天湧出喜樂,羅浮這片美地是上帝祝福的地方。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做弱勢老人的家人
阿霞細緻的服務為她贏得許多老人讚賞,她陪伴在老人身邊,知道他們大大小小的瑣事,甚至比家人更親厚,更難得的是她樂在其中,不怕辛苦。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改變讓來年更好
以前,陳阿姨有鄰居與家人的陪伴,日子過得自在,但飽受慢性病困擾。現在她在伊甸位於桃園的八德日間關懷站找到另一生活重心,不僅減少偏頭痛發作頻率,整天更是笑嘻嘻。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宜蘭長者共餐 活力的泉源
午間的食堂,宜蘭頭城的長者陸陸續續入座用餐,四菜一湯、水果補足長輩下午的體力,大夥兒在這裡交誼、共餐,活絡感情外,也兼顧營養,為健康打底,充足滿滿的活力。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送上一餐溫飽
雲林二崙,是個民風淳樸、務農為主的地方,濃厚的鄉村風情背後,可能有著無數的失能長輩需要協助:哪怕只是一頓填飽胃的餐點,都是奢求的想望。
文‧攝影│賴慶榕
在宜蘭半山腰陪伴老人
茂安部落位於幅員廣闊的宜蘭大同鄉半山腰,這裡生活簡單,但老人卻顯寂寞,伊甸到此開展日間照顧服務,期待陪伴老人一起度過快樂的晚年。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活化社區 安享頤年
鶯歌大湖公共托老中心成立一年來,讓更多三鶯地區的長輩,有機會享受貼心實在的服務,實現在地安養的心願。
文|賴慶榕 攝影|何維綱
做長輩的朋友
雲林寬心園自開幕以來,照顧許多務農退休下的長輩,他們多數都是白天類獨居的老人,在家人無法顧及的白天,送到寬心園托顧。在寬心園豔秋等人照顧下,他們學習、育樂、健康都不落下,得到良好的照顧。
文│陳玠婷 攝影│李蒼瑀
社區化照顧 安心托顧
最終,我們都只是希望能提供摯愛的家人更貼近需求的選擇:一個實現在地安養、生活快樂的社區照顧的可能。他們生活在熟悉的社區、晚上返家和家人團聚凝聚情感,一步步耕耘,種下我們的幸運。
文|賴慶榕 攝影|李蒼瑀、何維綱
樂活晚年 健康做公益
「用歡喜心、改變自己、活在當下」正是翁旭初退休之後,退而不休的生活寫照。培養健康的飲食運動習慣、豐富的志工與社交活動,讓他的後半人生,進入身心靈平衡的美好狀態。
文|賴慶榕 攝影|何維綱、賴慶榕
70歲照服員:他們就像家人
郭玥棻退休後閒不下來,再度重返職場當起照服員照顧養護中心的服務使用者。十多年的情誼早已情同家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郭玥棻都聊若指掌,陪他們歡笑、憂傷……在她的服務字典裡,沒有「退休」兩個字,高齡依舊熱情不減,關愛每個需要的當下。
文‧攝影|蘇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