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蔡奶奶熱愛跳排舞,身材維持相當曼妙。)
80歲了依然到處遊山玩水,盡情跳排舞,丰姿綽綽不減當年。獨居的蔡奶奶即便未婚,她的日子沒有一天空白,用旅遊串起世界各地的友誼,為人生寫下精彩日記。
文│王錦萍 攝影‧圖片翻拍│蘇麗華
(圖說:蔡奶奶熱愛跳排舞,身材維持相當曼妙。)
80歲了依然到處遊山玩水,盡情跳排舞,丰姿綽綽不減當年。獨居的蔡奶奶即便未婚,她的日子沒有一天空白,用旅遊串起世界各地的友誼,為人生寫下精彩日記。
文│王錦萍 攝影‧圖片翻拍│蘇麗華
(圖說:石春惠從事居家服務工作多年,看重這份工作帶來價值與意義。)
從弱勢家庭成長的背景出發,居服員石春惠對於個案格外有柔軟心,並用聖經箴言中「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來勉勵自己,期望在照護的施與受上,陪伴別人人生中的一小段路程。
文‧攝影│黃珮瑜 圖片提供│伊甸台中居家式長照機構
在機構照護的過程中,看遍許多個案,或許是早年失親的緣故,讓石春惠對雙老家庭的種種不便格外有負擔,開啟了她想深入居家照顧的契機。後來,她如願踏入了長照服務的領域。
(圖說:每天散步,是王奶奶與秀盆的日常。)
居服員蔡秀盆每天早上八點鐘準時出現在嘉中新村,帶著王奶奶散步、按摩、洗澡等等,擁有15年居服員經歷的她,與王大姊和王奶奶處的十分愉快,情同一家人。
文│郭依瑄 攝影│何坤益
(圖說:黃麗芬十年間,穿梭在寒溪原民部落,照料著失能長輩。)
古道、吊橋、神社與溪流——位在宜蘭大同鄉寒溪村週邊,沿途能見著泰雅原民的聚落。
行經寒溪教會,不難注意那紅黑白交織的菱形格紋,就像祖靈的眼睛凝望,她所服務的弱勢家戶,總總感恩,歷歷在目。
(圖說:人老了,就如同斑駁的老房子。)
居服員扮演了許多不同的角色,有時候是獨居長輩唯一的傾訴對象、有時候是長者家屬在漫漫長照路上相互扶持的好幫手。
但居服員的價值不僅是提供專業的服務而已,在服務過程中積累的愛與羈絆,是讓他們熱愛服務的真正原因,更是他們真切價值的所在。
文│郭依瑄 攝影│何坤益
(圖說:老幼同樂,長輩見到孫兒般的孩子,笑得合不攏嘴。)
這一天三峽北大公共托老中心格外熱鬧,一群小娃兒與爺爺奶奶玩遊戲,唱唱跳跳的可愛模樣逗得長輩笑得合不攏嘴。老幼共融活動促進祖孫情誼,也讓情感溫暖了心窩。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說:年輕人與長輩同桌話家常,氣氛好不熱鬧。)
年齡不是距離,有心就能打破藩籬,找到跨世代融合的平衡點。新北市推出「青銀共居」計畫,讓老人家與年輕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分享日常美好的生活點滴。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青銀共居在國外行之有年,世代融合除了可以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找尋共同語言,長者有了年輕人的陪伴,不必害怕老化所帶來的孤獨與病痛,還能重新體驗記憶中的美好青春。
文│郭依瑄
陽明老人公寓位在環境清幽的陽明山仰德大道上,裡面不只居住著80位長輩,還有8位文化大學的學生與長者一起共居,每個月需撥出20個小時帶老人家看醫生、剪頭髮、教授3C課程等等。
(圖說:南京的長輩就近在社區獲得照顧,到養老機構感到自然不過。)
當你老了,走不動了,誰來照顧呢?南京養老機構提供全年無休的服務,醫療與照顧並行而不悖。一趟參訪之行,在在見到當地打造養老圈的用心,也觸動台灣思考在地老化的措施。
文│蘇麗華、張雪惠
(圖說:老了步履蹣跚,身體孱弱,長照是老化社會的課題。)
老後身體漸漸孱弱,如何能在社區老化,健康活到老?
長照需求殷切,透過國際性研討會的交流,從照顧中看見生命旅程陪伴的意義,安心度過晚年的最後一哩路。
文│蘇麗華
(圖說:伊甸宜蘭區區長劉玉樸表示,在部落茂安成立日照中心,運用當地資源照顧後山長輩,實現在地老化。)
位於宜蘭縣太平山地大同鄉的「茂安日照中心」,於105年成立,提供當地大同後山泰雅部落長者服務,以發展性社會工作模式,落實在地老化精神。
文│張雪惠 攝影│蘇麗華
當長輩來到日照中心,從環境設計到服務,都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延續過去的生活習慣,絲毫嗅不到機構的味道,取而代之是家的溫馨感。
在這樣的照顧模式下,老人家開心生活,在地安老。
(圖說:伊甸副執行長何天元表示,照顧長輩要以人為中心,讓長輩在社區生活到終老。)
文.攝影│蘇麗華
(圖說:長輩走出家門,到日照機構做伸展操保健康。)
台東的老化指數嚴峻,黃健庭縣長規劃長照藍圖,讓長輩可以走出家門,進行社會參與,透過共餐、樂齡學習、出門行無礙等資源,要老人活得更幸福。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邱慶宜
(圖說:長輩們做健身操,活絡筋骨。)
台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致,近年來在縣府的打造下,成為快樂宜居的城市。隨著老化社會的衝擊,台東積極推動長照服務,讓長者能在地頤養、樂活到老。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今年8月的夏天,對伊甸北投日照中心的老人家來說,是非常特別的夏天,因為,老爺爺老奶奶們得以重新回味年輕時紅遍台灣的「紅包場」。
文│張雪惠 攝影│莊永鴻
照片中的國珍阿公,年輕時就是紅包場的常客,聽他回味年輕時的記憶,彷彿回到了三、四十歲時肖年郎時的樣貌!
(圖說:看診過無數失智症患者的蔡佳芬主任大聲呼籲,即時就醫可延緩惡化狀況,進而減少醫療的浪費。)
相信超過40歲以上的朋友,偶爾出現健忘時總忍不住會這樣滴咕:「最近經常忘東忘西,是不是失智了?」
究竟什麼是正常老化?什麼才是真正的失智呢?
文│張雪惠 攝影│陳志煒
(圖說:前往長濱鄉的路上盡是一望無際的海與山,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背後,卻是當地人醫療資源缺乏的隱憂。)
長濱鄉醫療資源缺乏,更是全台東縣老化指數最高的鄉鎮。在這個總是靜謐的鄉鎮裡,似乎只有過年遊子返鄉,老人家們才能稍微回味農業時代的活絡氛圍。
於是伊甸在閒置的忠勇國小,設置了長照機構,讓這些長輩減少就醫的舟車勞頓,更不用因為老化被迫離鄉安養,過個圓滿又富足的晚年生活。
(圖說:金門老人在日照中心有關照,有守護,講起老人福利豎起大拇指稱讚。)
「金門的福利愈來愈好。」是縣民共同反應的心聲。在完善的長期照顧制度下讓老有所終,浯鄉成為長輩口中宜居的島嶼。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強調「活到老學到老」,辦理長青學苑,讓老人家可以樂齡學習、活絡筋骨、彼此交流,打四色牌等。在多處的關懷據點提供定期和不定期共餐服務,把每一位長輩當成自家長輩般疼惜。
昔日歷經的烽火歲月是金門的印記,在年輕人出外打拚,島嶼充斥著老化問題。在縣府提倡長照政策下,安老、宜居成了浯鄉新的代名詞。
(圖說:金門因著昔日的戰略位置,坊間仍依稀可見軍事精神標語。)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素有浯島之稱的金門是昔日的戰略要地,隨處可見的軍事精神標語是歷史遺留的記號。褪下戍守的任務,金門成了老化嚴峻的島嶼。生根浯鄉的長者,在縣政府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下,塑造成銀髮安居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