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金門老人在日照中心有關照,有守護,講起老人福利豎起大拇指稱讚。)
「金門的福利愈來愈好。」是縣民共同反應的心聲。在完善的長期照顧制度下讓老有所終,浯鄉成為長輩口中宜居的島嶼。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強調「活到老學到老」,辦理長青學苑,讓老人家可以樂齡學習、活絡筋骨、彼此交流,打四色牌等。在多處的關懷據點提供定期和不定期共餐服務,把每一位長輩當成自家長輩般疼惜。
(圖說:金門老人在日照中心有關照,有守護,講起老人福利豎起大拇指稱讚。)
「金門的福利愈來愈好。」是縣民共同反應的心聲。在完善的長期照顧制度下讓老有所終,浯鄉成為長輩口中宜居的島嶼。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強調「活到老學到老」,辦理長青學苑,讓老人家可以樂齡學習、活絡筋骨、彼此交流,打四色牌等。在多處的關懷據點提供定期和不定期共餐服務,把每一位長輩當成自家長輩般疼惜。
昔日歷經的烽火歲月是金門的印記,在年輕人出外打拚,島嶼充斥著老化問題。在縣府提倡長照政策下,安老、宜居成了浯鄉新的代名詞。
(圖說:金門因著昔日的戰略位置,坊間仍依稀可見軍事精神標語。)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素有浯島之稱的金門是昔日的戰略要地,隨處可見的軍事精神標語是歷史遺留的記號。褪下戍守的任務,金門成了老化嚴峻的島嶼。生根浯鄉的長者,在縣政府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下,塑造成銀髮安居的樂土。
(圖說:庭園式設計,讓失智長輩可以在園區作園藝治療,刺激五感。)
長濱鄉是台東縣老化最嚴重的地區,同時也是醫療資源的荒區。
如今,台東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的成立,嘉惠當地居民,
讓原本需要離鄉就醫和安養的長者,可以不再舟車勞頓,
便能就近使用服務,在地安老,有愛相隨。
(圖說:黃健庭說,長照機構的設立,讓後山長輩實現在地老化的想望。)
後山的長濱鄉一直以來都是老化最嚴峻的地區,醫療資源匱乏。如今台東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的設立,為原鄉長輩打造一處安老環境,在家鄉就能頤養天年。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說:社工黃怡婷燦爛的笑容,如當天的天氣般。)
來到台東長濱,
涼爽的風吹向這間伊甸台東縣私立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
這裡承載著當地居民的希望。
從外圍的籬笆便可以看出建築師在設計時的巧思,
(圖說:黃耀榮說,台東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是一個里程碑,更是典範。)
當失智長輩來到台東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溫馨的設計外,
處處可見原民懷舊圖騰與元素融入其中。
從五感體驗、感官知覺刺激到職能治療等,
藉由硬體無不為延緩退化而設計,是一座照護的新典範。
(圖說:江貞儀奶奶對於她現在的生活相當滿足。)
「學習」是人類一輩子都需要做的事,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奶奶,
更是將學習這件事發揮到淋漓盡致!過去的她陷入喪失親人的憂鬱中,
來到三峽銀髮俱樂部,因著陪伴她變得樂觀又開朗,
老化是必經之路,晚年需要被照顧時,
家屬面對突如襲來的壓力,可能帶來恐懼與混亂的秩序。
藉由專業的介入,汲取照顧技巧,讓長照之路走得順遂,疼惜老寶貝,幸福活到老。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何維綱
靈動活躍的身體不復,此時自己的心理建設與身旁的陪伴者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此時遇到一位溫暖、有愛心,兼具幽默感的陪伴者,
就不會讓長者們僅剩的時日變的無比漫長。
而雲林寬心園日照中心裡的許育嫺,溫暖又有幽默感,
常常逗得長者們露出僅存的幾顆牙齒,哈哈大笑。
母親照亮全家,燒得自己渾身通透、肉身疲乏後,仍以關愛的眼波注視著子女。
而子女們在逐漸茁壯後,回過身來反哺,這是世界上最溫馨的事情。
紅花奶奶就是一例,晚年她在照服員與家人愛的包圍下,享受歲月靜好的悠閒時光。
文│郭依瑄 攝影│何坤益
「我的頭腦還很靈活」、「身體還很健康」、「我還在騎單車環島……」
這些話出自於年長者的口中,
他們不因年紀而設限,勇於學習、體驗,豐富晚年生活。
老不可怕,他們的心不老,參與社交活動、終身學習,
用健康的心態詮釋退休後,日子一樣快樂。
笑呵呵的陳進重爺爺從見到面直到採訪結束都保持著笑容滿面,
他的樂活法寶就是「自己滿足」,
國小老師退休的他,現在在伊甸雲林寬心園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當快樂學員。
文│邱慶宜 攝影│何坤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