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能安養嗎?
老化不可逆,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長期照顧需求備增,老了,誰來照顧呢?如何頤養天年,讓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健康且在地老化,才能享有「晚美」人生。
文│蘇麗華 攝影│萬慶濰
「阿桑,等一下我要上去,厝裡有欠什麼?有沒有要幫你帶醬油、沙拉油…上去?要不要幫你拿藥呢?」居服員要到山上服務前,不忘詢問高齡80歲的阿桑需不需要代購生活用品或食材、協助拿藥(慢性處方籤),確認過後再騎車前往居住在南投中寮鄉山上的服務使用者家。彎沿的山路,大雨過後到處有土石崩落的痕跡,約莫騎了一個小時,終於抵達獨居深山的阿桑家。
偏鄉獨居老人 失能無所托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約伯記12:12說:「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老年人的經驗與智慧與時俱進,隨著年邁,身體日漸孱弱,體力大不如前。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長者年老髮白時,誰來體恤和照顧他們呢?打造友善高齡環境,在晚年階段,讓長者健康老化,安養天年。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聖經箴言16:31:「白髮是智慧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老人歷經歲月的刻痕,生活閱歷豐厚,是人生的瑰寶。老化無法逆轉,在老年階段健康老化,無疑是生命的讚歌。
銀髮海嘯 衝擊社會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了,加上少子化的浪潮迎面衝擊而來,從現在開始的未來,我們都身處在一個巨大的問號裡:所居住的是一個高齡友善的城市嗎?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從生命一開始時就以健康方式生活,是實現積極、健康老年生活的關鍵。」想要健康老化,軟體硬體建置的配套措施不可或缺,才能讓老人享有優質的晚年。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在2014年的今天,將近每四人中即有一位是65歲以上高齡長者,面對迎頭而來的老化社會,日本師法歐美,在1994年開始規劃長期照護政策,多年經驗累積下來,雖在財政與看護人力上仍有需調整之處,但日本如今已是全亞洲發展最完整之長照社會。
文|許佳瑩 照片提供|吳秀珍、截自「監察院參訪日本老人照護機構報告」 經委員同意使用
近幾年來,「長照」這名詞開始在台灣社會出現,隨著高齡化社會趨勢逐漸成為大眾矚目的議題,長照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目前台灣多以入住型機構為主,少有居家或社區型照護資源。如何落實『在地老化』這幅未來理想圖?以臨近日本為學習對象,國內盛起一股「訪日」風潮,公私部門紛紛組織參訪團,汲取日本行之多年「介護制度」的寶貴經驗,做以參考借鏡。
日本的老化社會及介護制度
日本介護保險制度的建立,是基於打造一個讓國民健康,生命有意義,能放心安老的福利社會。日本在1994年提出長期照護相關法案,2000年開始實施介護保險制度,以共同連帶理念,藉國民全體互助力量支持國家財政、進行高齡者介護,以期增進國民的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 ;介護保險法為全民納保型「社會保險」,每位40歲以上的國家公民義務繳納,65歲後可依身體狀況申請使用,或40歲未滿65歲特定疾病(俱有因為與年齡有關疾病,如失智、帕金森氏症等)者亦可申請。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躍老化高齡長者笑顏逐開
步履蹣跚的老人們,一有空就到伊甸耆福老人中心走動,在這裡他們不僅找到同伴,更找到相互慰藉的關懷。孤獨、無依、沉悶遠離了他們,取而代之的是關心、支持與開懷,他們正向地享受樂齡生活。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耆福老人中心
「阿嬤、阿公,你來囉!」一位長輩每周有二天固定到伊甸耆福老人中心的健康促進班報到,他笑稱,這裡是繼公園之外,他最常來的第二個活動場所。另一位奶奶,隨著高齡腿部日漸退化,忍著腳痛也要來上課,她用台語說:「一周才上一天,當然要來。」原本退休無事或不願步出家門的老人們在呼朋引伴下,在這裡找到朋友,和社工形同家人,他們的臉上再度浮現笑容。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柏園日照中心 滿足在地安老
坐落於南投縣中寮鄉的伊甸香柏園日間照顧中心,於7月10日溫馨開幕。
當天園中的長輩們早早就準備好迎接典禮,大夥兒開心做早操、活動筋骨,聽視障歌手「喜樂合唱團」唱歌,七嘴八舌道家常,互相溫暖寒暄,也有議員、藝人遠從他地前來支持,現場一片溫情。
文/許佳瑩 攝影/何維綱
香柏園開幕,讓長者擁有樂活老年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銀髮時代來臨 樂活心不老
活在當下,珍惜邁下的每一步路,我們將集聚一生智慧,在年老的時候結出累累果實。迎接高齡化社會將是全民運動,盼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每一段生命歷程,積極活出暢快人生。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美國知名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曾說:「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而所謂年輕與年老到底是什麼呢?軀體隨著時間從幼嫩到皺紋橫生是生理狀態,和心理無關,換句話說,生理狀態不可逆勢而為,但心理狀態卻可以保持年輕健康。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拓展後山原鄉長者服務 巴陵老人關懷站開幕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落長者 活力high翻天
面對空蕩蕩的環境,整天只能盯著電視看,這不是老年生活的寫照。桃園復興鄉的部落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力在他們身上四射,活躍老化生活動起來。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車子行駛在北橫的台七線,一面是山壁,另一面則是重重山巒,桃園縣復興鄉羅浮村就座落在這片美景中。一群年邁的泰雅族老人起了個大早,準備搭程公車前往下巴陵。彎延的山路,司機行駛急速,人多擁擠沒有座位,站在車上的老人家緊握著扶把,身體隨著車行彎路擺盪,不時發出尖叫聲,有的驚嚇地直說:「上車後眼睛就閉著不敢張開。」
車行約莫一個小時,終於抵達下巴陵,這群老人路途迢迢,為的就是參加「巴陵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的揭牌儀式,他們用行動鼓勵下巴陵的老人出門活動,參與社區。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