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老化高齡長者笑顏逐開

 步履蹣跚的老人們,一有空就到伊甸耆福老人中心走動,在這裡他們不僅找到同伴,更找到相互慰藉的關懷。孤獨、無依、沉悶遠離了他們,取而代之的是關心、支持與開懷,他們正向地享受樂齡生活。

年老嚐試接觸新事物,是生活一大樂趣。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耆福老人中心

 「阿嬤、阿公,你來囉!」一位長輩每周有天固定到伊甸耆福老人中心的健康促進班報到,他笑稱,這裡是繼公園之外,他最常來的第二個活動場所。另一位奶奶,隨著高齡腿部日漸退化,忍著腳痛也要來上課,她用台語說:「一周才上一天,當然要來。」原本退休無事或不願步出家門的老人們在呼朋引伴下,在這裡找到朋友,和社工形同家人,他們的臉上再度浮現笑容。

  伊甸耆福老人中心開辦許多服務,包括耆福學堂、健康促進班、瑞智學堂、獨居長者支持社團、定點供餐、志工關懷訪視與電話問安等。學員平均年齡70歲以上,更不乏有90多歲的長者,不要看他們年紀大,他們彼此會相互關照,形成支持團體。

  老人相互扶持 建立情感

  伊甸北投耆福老人中心社工莊子瑩舉例說明,進行血壓檢測時,一旦發現某一位長者血壓變高、精神狀況不佳,全員都會協助留意。或是有人因為服用過多憂鬱症藥物,一不對勁就會幫忙聯絡家人接回。出遊時,還不時看到「中老幫助老老」的狀況,同儕支持系統非常強大。

  就算課堂上有人缺席,長輩們眼睛一掃,便即刻發現,只見他們輪翻打電話關心對方,社工陳映諳表示:「這比社工電話慰問還有效。」憑藉這份敏銳度與關心,讓長者彼此建立良好的情感。

  長輩輪流授課 找回自信

  一位子女長住國外的獨居長者,平時顯少與鄰居來往,過著封閉的生活,好不容易在友人的力邀下才來到中心參加活動,一旦友人忘了邀約,她便不會出席。陳映諳說,獨居長者人際關係多半比較封閉,不管是失去家人、遭到子女棄養或是晚輩長年移居國外,他們的話題都盡量避談子女,以免悲從中來。

  不一樣的是,來到獨居長者支持團體的課堂上,社工邀請這群長者擔任才藝老師,輪翻上陣教授學員。有些長者自告奮勇教繩編;有些人謙虛自己沒有特長,社工鼓勵她們把煮菜本領拿出來,教大夥兒製作蘿蔔糕。課堂上學員遇到難題便直呼喚老師,無形中帶來教學成就感,更加印證他們老有所用。一位內向的老奶奶原本怎麼勸說都不願來參加活動,從96年加入至今,一路以來感謝社工願意讓她入班,重拾快樂。

 教導照護技巧 適度喘息

  年老身體還硬朗的可以參加活動,但是對罹患失智症的長者而言,如何延緩退化,就成了照顧者最關切的問題。陳映諳表示,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只記得過往的事情,卻忘記近期記憶,加上患者會認定主要照顧者,往往容易讓主要照顧者精疲力竭。在瑞智學堂裡,針對個案做認知訓練以及懷舊訓練,另外家屬支持課程家屬可以透過課程學習照護技巧,同時獲得喘息空間,減緩照護壓力。

  不同形態的長者,在該中心找回生活動力,也找到朋友,更把中心當家一樣,沒事就到中心走動,甚至搶著幫忙社工做事情,聽著社工左一聲阿嬷,又一聲阿公地叫著,不時跟他們撒嬌,長輩們開心有人關懷,臉上的笑容笑得更加燦爛。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3.8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