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晚年照顧 幸福終老 (1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放假不好,來這裡很開心呀!」高齡90歲的福華爺爺喜歡上課,遇到放假擔心在家閒得發慌沒事做。在日托中心跟著大夥兒參與課程、聊天互動,用歡笑填滿每一天。

123_3164

(圖說:照服員余麗文關心福華爺爺的生活日常,感覺像家人般。)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時,因諳水性而有「海龍王」之稱的金生伯,如今七旬、失智又獨居的他,令人擔憂如何頤養晚年生活。然而自從到了台東耆福的不老農場,自由自在的「海龍王」終於在此找到了歸屬感。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我父親會做水槍(魚槍),後來都被警察沒收。」

「以前用大塑膠盆裝水,比賽我可以憋氣130秒,大家都叫我『海龍王』。」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nPower

誰說長照、環境永續、食農、食安等議題都只能各自為陣呢?伊甸台東耆福辦理了「不只是雞」工作坊,邀請關心長者、環境或養雞飼主等各方人士共襄盛舉。來自各縣市的學員不畏颱風後的豪雨來到美麗的長濱,共同為長輩安老、為後代的食安、環境永續、為自己的將來展現「雞力」。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車輛沿著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直行,手機發出土石流黃色警戒通知。圓規颱風雖已逐漸遠離,仍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或見「湧泉」、或見大雨在路面蝕出小洞來,一路上演「雨不停國」。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你是否與家中長輩存在著相處上的難題呢?

托老中心的照服員們談起他們工作中印象深刻的經驗,告訴大家如何突破長輩的心房,跟這群「老」朋友變成好朋友!

 

圖1

文|許可晴 圖|許可晴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母親節,北投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內有場特別的走秀活動,12位阿嬤盛裝打扮,穿上婚紗,展現特有的「高齡美」!

托老中心慶母親節 近百歲阿嬤披婚紗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年紀多大,每個人都有一個夢。問葉金川退休做什麼?他會回答你「做瘋狂的事。」他強調,當一流老人心態很重要,工作(也可以是兼職、志工)與嗜好平衡,生命便能富足。

葉金川高空跳傘

(圖說:葉金川大膽挑戰高空跳傘。 )

 

文|蘇麗華    圖片來源|取自葉金川臉書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過節顯得單調,大家一起慶祝才有氣氛。基隆巷弄長照站的長輩趁著年前一起手作裝飾,布置場地,把年味帶進長照站。過程中大夥兒笑聲不斷,「好像回到小時候過節的感覺。」長輩開心的回應著說。年節相聚慶祝,把美好的祝福帶入新的一年。

 

123_0671

(圖說:長輩自製年節飾品,各個開心不已。)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好像回到小時候過年的感覺。」、「每天來都好快樂。」、「和這邊朋友的感情比兄弟姊妹還要親。」基隆巷弄長照站的長輩一個個上台發表新春感言,他們一起玩、一起笑,用歡樂填滿生活每一天。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城市到鄉鎮,居家服務員王俊霖服務過不同類型的長者,也陪同許多家庭走過人生。從都會到返鄉的長照之路,豐富多元的歷練,使他可以切實地提供長輩和家屬即時的幫助。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從雲林北港辦公室出發前往口湖鄉,車子隱沒在阡陌間,連車尾燈都看不到。抵達目的地,只見家家戶戶曬著烏魚子,或是門前擱著蚵仔殼的大籃。海風亂髮,空氣中帶著鹹鹹的氣味,得知離海邊並不遠。

 

居家服務員王俊霖準時地到達曾謝玉蘭阿嬤家,曾阿嬤今年83歲,精神抖擻地看著電視劇「包青天」,雖然不識字,電視劇又是以國語對話,阿嬤卻能清楚的掌握劇情。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輩們年輕時堅毅地挑起一家生計,到現在八、九十歲了,身軀佝僂、個性退縮、不愛出門。待進到頭城老人日托中心後,有的胃口變好,有的在這裡交到「老」朋友。在歲末活動裡看到老爸、老媽笑開懷,子女們既安慰又感激。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咕、咕、咕,起床啦!」社工林貴能喚醒午休中的長輩們,拉開窗簾,陽光照進,大廳瞬間一片光明。連續下雨超過一個多月,宜蘭居民都快發霉了。難得出了太陽,配合頭城老人日托中心長輩們的年終活動,大家好開心。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111-28

(圖說: 社工鄭玟芸陪伴銀髮俱樂部的長輩玩桌遊,大家樂在其中。)

 

年輕人也可以跟長輩相處得和樂融融!鶯歌大湖托老中心的社工鄭玟芸每天與失智長輩「玩」在一起,從玩中做復健,延緩失智退化。世代共處,一點也沒有隔閡,有的,是共築那晚年美好的記憶。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年前,離開科技業,投入長照服務根本不在尚慧玲的謀職清單中。她卻意外走入陌生領域,一點一滴累積工作經驗值。接下來,她要繼續做到退休,把後半人生都奉獻給身障朋友。即便一路上有甘有苦,回頭看,心是甜的。

20201127-364

(圖說:尚慧玲在中心累積10年的服務經驗,把服務對象當成自己家人般對待。)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理想中的退休年齡是幾歲呢?

退休生活是許多人嚮往的人生階段,恨不得能早點退休,享受遊山玩水的日子。

嘉義梅山的伊甸頤福日照中心內有兩位照顧服務員,縱使年齡超過60歲,依舊堅守於職場,服務失智長輩。

他們樂於工作,也享受於工作帶來的成就感。

 

嘉義 封面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處擁有各種特色小吃的台灣,能大口享用美食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退化、失智、中風等問題可能無聲無息來報到,導致老人家吞嚥功能低落,甚至必須倚靠鼻胃管進食。

針對吞嚥困難的族群,要怎樣才能吃得安全、營養又兼顧美味?

吞嚥照護新法寶 滿足長者「吃」的權力

文、攝影|許可晴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路上常看到老人家不走斑馬線,任意穿越馬路;或是騎著舊式腳踏車,前頭與後頭少了反光等等,發生交通事故的比例所在多有。長輩不論是過馬路、騎車和開車,都要掌握要訣,注意自身安全,才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people-4273127

(圖說 :長輩出門,過馬路時要注意交通安全。圖片來源|pixabay)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馬路如虎口,行人當心走」這句話套在長輩身上,再適合也不過了。長輩不勝腳力,有時馬路過到一半,變成紅燈,卡在道路中央進退兩難。此時,橫向來車行駛速度快,快車道遇到大車轉彎,危險也悄悄來臨,不可不慎。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住在台北市的市民看過來,你年滿65歲了嗎?或是年滿55歲原住民都可以申辦敬老悠遊卡。有了一卡在手,就能帶你走透透,使用各項設施也有福利喔!

企劃|蘇麗華  插畫|謝青   參考資料|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政府銀髮e起玩

修改封面

左邊的爺爺好奇問:「你們常常出來去迢嗎?」

兩位奶奶坐右邊笑著說:「對啊!我們退休後,都用敬老卡悠遊卡到處玩。」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家人罹患失智症、或是身心障礙者、或有長期照顧的需求時,主要家庭照顧者在身、心、靈都面臨重大考驗。居住海外或不同縣市的遠距家屬可以提供哪些協助與主要照顧者一起照顧生病的家人呢?以下提供2不5要的建議:

 

遠距離家屬-01

企劃|朱聖恩 圖|y.zhen深夜日常

 

遠距離家屬-02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大學國術系的黃麟翔與陳冠霖在運動場上與銀髮學員一同活躍老化。弟子不必少於師,師不必長於弟子。全員在輕鬆歡樂的環境下學習,認真揮汗是不分年齡、人人都可以享有的樂趣。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隔壁傳來壁球揮拍、彈擊在牆上砰然的韻律,另一側則是傳來清脆的桌球拍擊聲,你來我往、廝殺激烈。然而,信義運動中心三樓的這間教室裡,人人舞動著拳腳,教室裡卻是靜悄悄,球類的喧囂隔絕在門外,只聽得到運步的摩擦聲。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舊的三合院住著一對老老照顧的夫妻,自從阿嬤中風癱瘓後,阿公獨自用心的照顧著。所幸幫阿嬤連結資源提供輪椅與沐浴椅,讓阿公在照料上更加省力。結縭近四十,阿公對阿嬤的呵護,見證了愛情。

146551

(圖說:阿公堅持每天帶著阿嬤出去曬太陽。)

文|台南輔具中心社工師吳玟敏    圖片提供|台南輔具中心

 

還記得第一次家訪,老舊的三合院住著一對相差10多歲的老夫老妻,特別的是照顧者是一位憨厚老實的阿公,而年紀較大的阿嬤於五年前腦中風導致全身癱瘓,因長期臥床,四肢皆有攣縮變形的狀況。然而,吸引我們注意的是阿嬤蜷曲的右手無名指上戴著戒指,一只代表他們近四十年感情的信物,雖然看的出歲月遺留下的痕跡,仍隱隱閃耀著。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甸基金會公益影片《也許,你不認識他們》中,「音樂.戲劇新女王」曾沛慈帶著觀眾深入不同障別的身障家庭,透過她的雙眼看見家庭照顧者的處境。恰巧影片拍攝地點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劇中應家姊弟倆同住的家,勾起她不少回憶。

 

(圖說:甫敲響金鐘的藝人曾沛慈首度擔任伊甸公益大使,呼籲大眾一起支持身障家庭勇敢前行。)

(圖說:甫敲響金鐘的藝人曾沛慈首度擔任伊甸公益大使,呼籲大眾一起支持身障家庭勇敢前行。)

 

文|林佳勳        照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覽老師蔡伯淵帶領伊甸視障重建中心的導覽活動已有四年時光,打破行動不便的限制與障礙,帶視障者走遍雙北人文、生態路線,探險的足跡最遠甚至抵達基隆。其自創「廣播導覽」解說模式,讓視障者用耳朵也能享受導覽活動的醍醐味。

 

(圖說:蔡伯淵老師全心投入解說導覽,成就精彩第二人生。)

(圖說:蔡伯淵老師全心投入解說導覽,成就精彩第二人生。)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