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最南端
皮膚白皙、有著甜美的外型,社工系畢業的她沒有轉型當一般上班族,卻頂著恆春烈陽,遊走在每個弱勢家庭當中。靠著她的資源連結與協助,翻轉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讓生命破口得以撫平,用從神而來的愛澆灌這片乾渴、亟待援助的家園。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風光明媚的恆春半島,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與景觀,在觀光鼎盛的背後卻有一群弱勢家庭等待奧援。社工張妤婷服務的範圍幅員廣大,涵蓋各個鄉鎮,從早療個管到成人個管都有她服務的蹤跡。路途再遙遠,她的愛就遞送到當地,撫平每個心靈的破口。
從事社工一年半來,張妤婷開著公務車上山下海、馬不停蹄的服務弱勢家庭,遠到旭海、東源、高士部落等,甚至開著車子帶著早療家庭到高雄的醫院上復健課,一趟路就是好幾個小時,「車子耗損快,幾乎每半年要保養一次。」
介入服務 帶來新生
工作中上帝開了她的眼,讓她的服務綻放無比的美麗。張妤婷指出,看到服務的個案因著她的資源連結,而有了新生與轉機,那份成就感無以形容。回想自美和技術學院社工系畢業後,同學半數以上都轉行,她卻想學以致用,順利應徵到伊甸恆春服務中心社工一職。
喜歡小孩的她特別選定早療個管,開啟她職場服務的第一步。手邊服務的對象,一位來自旭海的唇額裂孩子,一出生便進行口腔重建,患有構音障礙需要進行語言治療。不過,父親長期酗酒以致孩子三餐不繼,個子顯得瘦小。父親也因路途遙遠為由,無法定期帶孩子進行治療而錯失療育時機。為了喚起父親的責任,張妤婷幫他申請專團到宅評估,教予帶養技巧;不時帶教具啟發孩子以及輸送物資,適時為他加添力量。去年,孩子上學了,圓滿結案劃下美好的句點。
位在牡丹鄉的東源村同樣有需要療育的慢飛天使,張妤婷不辭辛勞,將服務帶到當地。一位媽媽教養能力不足,以致三個孩子都是伊甸服務的對象。兩年前張妤婷接手服務後,發現年紀最小的妹妹有聽力障礙,沒有口語能力,希望家長帶孩子作聽力檢測卻遲遲延宕,不得其法。張妤婷一度挫折質疑自己:「難道是我做得不夠好嗎?」在主管的鼓勵下,她再度激起工作動力,主動幫家長掛號、開車載她們出門療育,填補當下的需要。
主動積極的心,一一讓服務對象開花結果。一對新住民二代雙胞胎,有輕度發展遲緩、認知能力不足問題。了解原委後發現,單親的菲律賓籍媽媽只會說台語,上幼兒園的孩子只會說中文,母女總是雞同鴨講無法溝通。加上媽媽身兼兩職,工作時間長,無暇教養孩子,更遑論代她們出遊,生活認知以及文化刺激皆明顯不足。張妤婷解釋,圖卡中一群孩子正在排隊,四歲的她們說不出圖案代表的意義;也無法辨認顏色、物體名稱等。在介入服務後,孩子正在慢慢地學習;家長一度繳不出鐵皮屋房租,張妤婷透過認養補助銜接他們資金缺口,才得以有遮風避雨的地方。
服務成人 豐厚生命
累積工作經驗後,張妤婷開始將矛頭轉向成人個管服務。懷著膽顫的心情接下一位精障服務對象,張妤婷沒經驗,第一次家訪時,拉著同事一同前往,沒想到個案卻只願隔著鐵窗對話,將她們拒於門外。幾次下來不得其門而入,張妤婷不灰心,頻頻出現以便讓對方接受她。一次,個案終於卸下心房打開門縫,一進門房內雜亂無章,蚊蠅肆虐。由於個案沒有按時服藥,時常將排泄直接解在褲子上,整身蓬頭垢面,長年沒有洗澡,不時散發出異味。張妤婷沒有因此退卻,一一幫她連結居家服務資源,並取得低收資格;補辦身障手冊等,還她一個乾淨的家,過起有尊嚴的生活。
張妤婷接近社會的底層,在需要的時刻拉他們一把。這份助力化為翻轉的力量,讓他們從幽谷中看到新生的盼望,引領他們邁開步伐迎向前方。看到服務的對象不再憂傷和掙扎,而能有豐盛的救恩,讓她領會,在主的帶領下,一切都有美好的計畫。她甘心事奉,在關懷身障朋友這條路,她勇敢前行而不悔。豐厚的生命,讓她更加耀眼而溫暖。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1 期 2017.3 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