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慶祝活動上,障礙者在台上打鼓演出,展現不凡的一面。)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伊甸基金會辦理的「愛德養護中心」(以下簡稱愛德)20歲了!平時接受照顧的一群重度身心障礙者,如今站上舞台表演,以打鼓和歌唱為「溫暖淡海,樂活愛德」感恩活動揭開序幕。
活動當天,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致詞時表示,身心障礙朋友不只在「愛德」接受生活照顧,也經常到戶外活動,進行社區參與,豐富生活。中心在「藝術培育」方面,教他們做鋁線、編織藝術、燒烙畫等等,藉由創作對生活重燃希望,並帶來自信。對家屬而言,更是減輕他們照顧負擔,非常感謝伊甸願意承接「愛德」的服務,成為新北市政府的助力,發揮民間無窮的力量。
(圖說:伊甸副執行長何天元(右)與社會局身障科前後任科長合影留念。)
回顧一路走來的軌跡,伊甸副執行長何天元感觸良多。他表示,「愛德」草創時期篳路藍縷,當年身為社工的他,每每訪視,看到服務對象深陷苦難之中,第一個感動就是,「我一定要想辦法把他帶到愛德,因為他在他的原生家庭過得太辛苦了。」你很難想像在臺灣的社會裡面,還有人在家庭裡面過這樣的一個生活。
(圖說:伊甸董事陳俊良與夫人一同參與藝術創作。 )
服務前三年,「愛德」的軟體和硬體尚未建置完全,何天元得一人身兼多職。想到一介社工,在專業服務之外,還要協助服務使用者如廁,幫他做清潔。用餐時間一到,趕緊外出張羅便當。面對空空蕩蕩的環境,一切從零開始。既要做場地規劃、設計,還要負責採購等事宜,「我沒有想到原來社工是要做這麼多的工作。」想到當時的辛苦,何天元感性的流下眼淚,「伊甸給我很大的機會,讓我重新去學習。」
他補充道,「如今愛德在這邊不孤單,大家在這邊永遠都是一個家。我希望在這個家裡面,我們給予服務對象更多的支持照顧跟幫助,希望他們在人生裡面,能過更好、更快樂的日子,伊甸就是一個家。」
(圖說:慶祝儀式上,大家就像一家人般,和樂融融。)
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回憶當年景況,「愛德」提供新北市24小時全日型的照顧服務,它是一個公設的機構,肩負起社會責任跟使命。「若三更半夜接到緊急安置的電話進來,“愛德”有床位就必須要收。」她深刻體會,「對工作人員來說,其實壓力非常非常的大。」
遙想當年,淡水「愛德」周邊一片荒蕪,如今過了 20載,早已新市鎮林立,資源完善,宛如福利園區的概念。許芝綺帶來祝福,「期待淡水這邊的福利人口,都能夠獲得更好的一個照顧,從小一直到老,都能夠享受伊甸這邊細緻的協助。」
(圖說:服務使用者淑蘭(右)教伊甸常務董事尹可名作畫。)
目前愛德的工作人員有75位,提供114位身心障礙者24小時的照顧。主任章芳鈺表示,除了生活照顧外,中心也連結內外部資源,用藝術創作陪伴服務對象,讓他們發揮所長,展現生命價值,活出盼望。
(圖說: 家屬之一的張忠誠,特別感謝「愛德」對妹妹淑蘭照顧有加。)
當天,家屬也特地出席慶祝活動,想到家人能在「愛德」獲得適切照顧,心存感激。
家屬之一的張忠誠,特別感謝「愛德」對妹妹淑蘭照顧有加。由於淑蘭患有心智障礙,情緒一來,會大吼大叫,甚至攻擊人。早年妹妹都由媽媽獨自照顧,隨著年紀老邁,只能將她送到「愛德」接續照顧工作。
如今,張忠誠退下職場,來到「愛德」當志工,帶領服務使用者做讚美操。沒想到妹妹成為他的小幫手,每每課程結束,還會開心地一路哼著詩歌回房。
(圖說:教保員吳姝幸講解服務使用者的畫作。)
教保員吳姝幸負責照顧淑蘭,她稱讚淑蘭很有美感,著色時,總能在邊線內塗鴉,畫面色彩豐富,令人賞心悅目。
不過,礙於智力退化,淑蘭有時會出現時序錯亂現象。譬如記錯哥哥來探望的日期,堅持在電梯門口苦苦守候多時。在多人的勸說下,她才相信探望日是隔天。
服務時有甘有苦,吳姝幸總能用正面態度看待困難,「我覺得有時候是互相成就,當你去完成了某一件事情,得到服務對象的肯定,這也是一種成就。」16年來,吳姝幸在崗位上服務甘之如飴,
(圖說:愛德20周年,貴賓與伊甸董事長陳宇昭(左4)一同慶祝生日。)
感恩活動上,回憶有歡笑,有淚水,澆不熄的是那服務的熱忱。貴賓們切下慶祝蛋糕,象徵下一個20年繼續努力。「愛德」用愛守護著每個身心障礙家庭,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5.4.15 4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