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住在機構的振球鮮少與姐姐謀面,因著圓夢憩旅的牽線,與同樣住機構的姊姊相認。即便姊姊不能言語也不理解,但是牽起姊姊的手,霎那間的寓意是濃得化不開的血緣關係。

 

(圖說:振球時隔多年,終於和姐姐相聚。)

 

文、攝影|蘇麗華   合影圖片提供|伊甸無障礙創新服務中心  

 

從小住進機構,振球和家人分離兩處,對家人的記憶有限,「姊姊」這個名詞對他很陌生,更鮮少謀面。伊甸決定帶他去認親,探望住在另一機構的姊姊。一趟圓夢之旅,就此展開。

 

踏上旅途,振球顯得雀躍不已,理解力有限的他,不知道是出門令他開心,還是要去探望姊姊而高興,抑或是兩者皆有,外人不得而知。從三重到淡水,看似近的距離,時隔年才重逢,卻是他們姊弟倆最遠的距離。

(圖說:圓夢憩旅專車,幫振球圓了一個夢。)

抵達淡水來到機構,見到姊姊,兩個人沒有喜極而泣的畫面,因為姊姊的狀況比振球更嚴重,屬於極重度的身障者,完全不能言語,更無法理解這次會面的意義。

(圖說:振球和姊姊重逢,知道自己還有一位手足。)

兩個人照面,沒有對白,有的是單向式的瞭解。振球在老師的帶領下關心姊姊的近況,過程中,讓振求牽起姊姊手,用溫暖傳遞彼此的心意,試圖讓姊姊在他腦海中留下一片記憶。

 

中午時分,點了振球最愛的速食店套餐與姊姊一起享用,那是姊弟倆快樂的共餐時光。會後姊弟倆合影留念,久別重逢,成了最珍貴的照片。

 

(圖說:張雅芳組長稱讚振球人單純,良善。)

揮別淡水,下一次相見又是何時呢?「若不是圓夢憩旅服務,可能很難,也可能是最後一次。」伊甸愛悅養護中心組長張雅芳感嘆的說。

 

數月後,理解力有限的振球是否還記得姊姊呢?問他上次去淡水做什麼?「看姊姊。」回答的既快又準確。再問他那天午餐吃什麼?「麥xx」,有跟姊姊牽手嗎?「有。」

 

簡單的對答,不用多言,已了然於心,振球知道他有一位姊姊,那位住在淡水的是他的手足。

 

重度腦性麻痺的振球顯得瘦小,指頭關節變形,下肢無力,得仰賴輪椅移行。「不要看他這樣,他可以自己吃飯、上下床等。」張雅芳稱讚他能做的他會自己來。平常嗜好喜歡唱卡拉ok。「他不認得字啦!但是他會跟著唱。」

 

低收入身分的他,失親後,舅舅送他來安置。提到母親,振球沒有概念,張雅芳說,「他從小就住機構,似乎不清楚媽媽的角色。」當年告訴他媽媽過世時,他面無表情,沒有難過。對他而言,媽媽彷彿是個抽象的代名詞。

 

講起內心,在振球心中思思念念的卻是「姑姑。」常說姑姑很久沒來看他,但是在張雅芳的理解經驗中,卻沒有這一號人物。究竟是搞錯對象?還是他想念的人?無法證實。

住在愛悅養護中心,振球有專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無障礙的環境,讓他坐輪椅也可以上下樓層移動自如。

 

想法單純的他,沒有過多的欲望。像是社區適應課到大賣場購物,別人有零用錢花用,中心擔心他也有想買的東西,會準備他的零用錢買小東西,滿足一下想消費的心。

 

配合著中心作息,振球生活過得簡單、知足。為了怕肢體萎縮,由物理和職能治療師定期幫他做持續復健,延緩退化。物理治療師楊雁嵐表示,振球的肢體張力過大,無法站立平衡,做復健時,得訓練他的下肢力量,維持身體功能。

(圖說:物理治療師楊雁嵐帶著振球做復健,訓練下肢站力。)

 

對振球來說,在愛悅養護中心有同儕,有關心他的工作人員,猶如是他的家,一個可以終老安身的地方。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10.15  392上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