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聽過「雙老家庭」嗎?直觀地思考,您可能會以為是「兩位65歲以上長者的同住家庭」,但其實定義相去甚遠,而為何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雙老家庭」呢?
文|許幀貿 插圖|夢想雨果
什麼是雙老家庭?
雙老家庭定義:家中有位60歲以上的主要照顧者,以及3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以智能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腦性麻痺及含有上述類別之一多重障礙者為優先服務對象)。
可能您看到這裡會想,35歲?那不是正處於青壯年時期嗎?怎麼就被定義為老化了?
根據文獻指出(註1),智能障礙者有提早老化(Premature Aging)的現象,身體機能較一般人要早退化。且不僅僅是身心障礙者退化,照顧者也一同「雙重老化」,「照顧者」也將逐漸面臨成為「被照顧者」。由於這樣的家庭日漸增長,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當照顧者也老了…該怎麼辦?
小君今年40歲,由於腦性麻痺、多重障礙重度,自小生活仰賴家人照顧。一晃眼照顧邁入了第40個年頭,母親已經年邁(68歲)。照顧是她放不下的重擔,是她一輩子的責任。
隨著年紀老化,小君媽媽2021、2022年皆因健康狀況曾住院,而發生小君無人看顧的情形,凸顯了雙老家庭在照顧議題的重要性。
相挺無礙 陪你到老
小君是萬芳啟能中心的服務使用者。在伊甸「相挺無礙 陪你到老」身心障礙者服務計畫啟動記者會中,小君、小君媽媽、公益大使柯有倫一同出席。
伊甸公益微電影《一輩子的承諾》(註2) 中,父女吃著蛋糕感人的畫面在記者會上復刻。記者會中場,柯有倫驚奇地拿著蛋糕進場,小君則送上已寫好的生日卡片,小君媽媽靦腆又溫柔地笑著許願、切蛋糕。
這刻是難忘的畫面。雙老家庭固然面臨許多挑戰,但多年來母女一同走過,彼此祝福及感謝,備感溫馨。小君媽媽就如同歌詞所述般:「美麗的白髮,幸福中發芽,天使的魔法,溫暖中慈祥。」
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表示,伊甸40年來,不僅照顧身障者,也包含他們的家庭,唯有以家為核心,才能提供身障者適切的服務需求。成人身障多元服務包括有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服務等。
「我老了,小君也慢慢年紀大了,我們該怎麼辦?」不僅是小君媽媽的呼喊,更是多數身障家庭的心聲。根據資料,30歲以上身障者佔總人數約90%,代表了許多照顧者都可能面臨雙老的過程。
期盼家庭照顧者能尋求資源幫助,藉此減輕自身負擔,照顧路不再孤獨,一同安心慢老。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07.11 437期
註1:資料參考:新北市政府社會局
註2:一輩子的承諾|伊甸基金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7tB9SOSx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