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遇過耳朵嘰嘰叫?或單邊耳朵突然聽不見的困擾呢?如果將聽損置之不理,恐怕聽力再也無法回復,還有影響人際關係、引起失智症之虞。
臺中市北區輔具資源中心團隊不辭千里,每季到梨山提供定點輔具服務,這次更有新置的聽力車與聽力師為當地民眾把守聽力,用聽和看領略梨山之美。
文|朱聖恩 攝影|王致尹
巡迴聽力檢查車駛在中橫公路宜蘭支線,朝著梨山前行。伊甸基金會臺中市北區輔具資源中心(以下簡稱臺中輔具中心)每季一次到梨山的輔具巡迴服務,自COVID-19疫情以及天候不佳(豪雨特報)等,影響了上山服務的時序,這天終於能如期上山服務了。
聽力車開在曲折的山路間,為保險起見以慢速行駛。只見聽力車被一台一台滿載蔬果的貨車超車,負責山上與平地間物流的老司機,對山路的熟悉度就像自家灶腳,超車揚長而去。
圖說:臺中輔具中心每季跋涉到梨山巡迴服務。
梨山每季一次的輔具定點服務
臺中輔具中心行經思源埡口,起了濛濛的霧,總算在太陽下山後抵達梨山。全台海拔最高的二棵雪松聖誕樹也在梨山賓館前點亮了起來,成為入夜後輝煌的拍照熱點。一到梨山,氣溫直線降到個位數,臺中輔具中心同仁備好服務據點,待次日服務民眾。
台中輔具中心備齊輔具修繕器具與材料,出動甲類輔具評估人員與維修技師。由於臺中市政府對市民聽力健康的重視,不僅配置專業的聽力師,今年更有首度到梨山出任務的全新聽力車,讓梨山上的居民免於舟車勞頓就能為自己的聽力健康做把關。
伊甸最高海拔的聽力篩檢服務
次日一早,大地覆蓋著一層低溫的水氣。臺中輔具中心的同仁開始為聽力車接電力、架設設備。陽光用光影刻畫台灣山巒之美,以山岳為最高輔具服務據點的背景,開始輔具與聽力篩檢的服務:
圖說:向梨山民眾推廣聽力篩檢。
「阿嬤,恁講電話甘唔困難?」
「甘唔戴助聽器?」
「甘唔呷心臟藥仔?」
「甘唔呷愛睏藥仔?」
聽力師黃貞綺以口頭的方式詢問第一位作聽力篩檢的阿嬤相關資料並作紀錄,然後用耳鏡為阿嬤檢查外耳道。
「阿嬤恁看,這是恁的耳朵,沒有太多耳屎喔。」黃貞綺向阿嬤顯示耳鏡照出的外耳道影像。
接著,黃貞綺再引導阿嬤到聽力車上的隔音室,以聽力檢查儀不同頻率的純音檢測阿嬤的聽力程度和類型。
圖說:聽力師操作聽力檢查儀。
「這甘會疼?」有民眾持疑問道。
「不會啦!一點都不痛!」一旁的維修技師鼓勵民眾把握機會作聽力篩檢。
有了前面的人嘗試過,作聽力篩檢的民眾一個接著一個,來作篩檢的民眾多是65歲以上的民眾。篩檢中,有的對低頻(低沉的聲音)表現較弱,有的對高頻(尖銳的聲音)表現較不理想,隨著年歲的增長,每個人每年的聽力或多或少會減弱。黃貞綺指出,特別是現在3C產品的廣泛運用。有些人成日配戴藍芽耳機,這種入耳式的耳機直接把聲音輸進耳裡,若是音量控制不當,長期下來恐怕影響聽力。
圖說:輔具團隊鼓勵民眾把握機會作聽力快篩。
「對呀,有些年輕人戴耳機聽音樂的聲音,我路過都聽得到!」
「像那個阿丸就一隻耳朵聽不見了。」
一旁排隊作篩檢的夫婦聊起了聽力話題。
有一位民眾自覺聽力有異狀,也前來檢查。在此次篩檢的民眾中,屬最年輕的受檢者。
「先生,你的右耳正常,但是左耳有微聽損的情形。」黃貞綺說明檢測結果。
微聽損對日常溝通雖然不至於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會影響到聲音辯位,以及在噪音環境中的聆聽。
圖說:向民眾說明快篩結果。
面對聽損要積極
海倫凱勒曾說:「看不見讓我與物隔絕,聽不見卻讓我與人隔絕。」
(Blindness cuts us off from things, but deafness cuts off from people.)錢花光了,可以再賺。聽力的損失卻是不可逆的,聽損者溝通受阻會影響人際關係,有些老人家認為重聽是自然的現象,無須擔心,但是置之不理的結果恐怕是漸漸與人隔絕。
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指出聽損亦為失智症的可控因素之一。隨著臺灣人口的高齡化,臺中輔具中心盼望透過聽力的篩檢,避免聽力障礙造成相關聯的身心障礙。聽力篩檢未通過,得到耳鼻喉科進一步確認,如雙耳聽力損失程度平均大於55分貝,可經衛福部身障鑑定醫院評估,申請聽力障礙證明,以此證明申請助聽器和相關輔具補助。
篩檢的民眾一個接著一個,日午,輔具團隊收工預備打道回府。今年錯過的民眾,且等明年囉!
圖說:民眾排隊等候聽力快篩。
圖說:民眾若有輔具維修需求也可把握巡迴服務的機會。
回程
「叭叭叭!」後方蔬果車要超車了。嗯,聽力車的駕駛同仁可以正常聽到高頻的聲音。
上梨山一趟並不簡單,他們用專業,守護梨山民眾的聽力健康。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12.20 NO. 41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