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帕運結束,選手們在國人的歡呼聲中返抵國門。長久以來都是被大眾忽視的一群,如此「開開心心出國,風風光光回家」的場面對許多帕運選手們來說相當陌生。

完成本次的東京帕運,視障跳遠選手楊川輝決定退役,全心投入運動按摩工作室的經營。

征戰運動場十餘載,楊川輝相當了解作為身障運動員的不易,談起身障選手的栽培以及所面臨的斷層問題,他感觸良多。

文|許可晴 攝影|蔡佳真、許可晴 影片|王麒勳



身為一名老將,楊川輝對運動仍有滿滿熱情,卻選擇在東京帕運後退役。

「以我現在的程度,在亞帕運頂多就是第三名,我覺得投入比賽、放掉手邊的工作好像沒有那麼划算。」比賽需要投資許多時間備戰,參與國際賽事不一定能夠取得佳績,國內賽事又常面臨人數過少、無法成賽的窘境,對目前的楊川輝來說,投身比賽的「CP值」並不高。

視障跳遠是具高風險性的運動,如未跳進沙坑,輕則扭傷、重則癱瘓。楊川輝稱自己年輕時不怕受傷,然而現在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第三個孩子也即將出生,自己的心態不再如以往瀟灑。尤其在2018年的北京亞洲田徑身障大獎賽中,他連續兩次未跳進沙坑,左右腳先後扭傷,至今仍未完全康復,造成內心極大的陰影。
 

IMG_20211008_102149_1
(2018年在比賽中受傷,楊川輝跳遠時變得較拘謹。)

「假設給你一千萬要你戴眼罩去跳,你願意嗎?這是要考慮的。要不要退役不只是獎金因素,有很多原因。」楊川輝道出心底話。

 

全民運動vs競技運動 組別不同待遇也不同  

「在台灣,身心障礙體育一直歸類在全民運動組,不是像奧運選手一樣的競技運動組,但其實身心障礙選手不一定比一般選手差,像是里約奧運那年的男子1500公尺比賽,帕運視障T13級前四名(選手)跑出的速度甚至都超過奧運金牌(選手)。」帕運選手的實力不容小覷,被分類在「全民運動組」實屬不公。

2018亞帕運的前一個月,楊川輝進入國訓中心受訓,期間筋骨不適,他想請中心的物理治療師協助,然而到了現場,相關人員竟以他不屬國訓中心的「長期培訓選手」為由,拒絕給予協助。

同樣在運動場上努力,帕運選手論資源或獎金全不如奧運選手,讓楊川輝多少感到不受重視。

除了選手們面臨資源稀缺,基層運動員的養成也有著重重困難。任教於啟明學校多年,楊川輝的教練張福生表示:「沒有基層的培養,何來頂尖的選手?」點出訓練選手的資源不足,許多時候教練都必須自己想辦法籌措資金、找資源,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令教練職位同樣「後繼無人」。
 

IMG_20211008_102000
(張福生教練曾帶領許多盲生訓練田徑項目。)

「我退休之後,誰願意來接手這個教練職位?沒有了嘛!」講到激動處,張福生的語氣滿是無奈。

「我覺得現在政府在比賽的配套措施是有進步的,包括訓練費的補助等等,都有增加。」這幾年楊川輝感受到身障運動員的資源漸增,不過也坦言制度上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職涯出路窄 付出多少才有拿獎金的可能? 

除了不受重視的運動環境外,本就不利的就業條件也是身障選手在運動領域向前的阻力。

「身心障礙者找工作比較難,大家出社會好不容易有一份工作,為什麼還要去做別的事情(當選手)。」選手們參加賽事,動輒三個月的訓練期,讓他們時常面臨工作、訓練二選一的窘境。

相較於多數奧運選手背後有企業支持、有較多的廣告代言機會,身障選手在運動這條路上顯得有些單打獨鬥,難以賴此維生。對此張福生期望政府能夠媒合企業認養身障選手,藉此改善身障體育的大環境,讓選手能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訓練。
 

IMG_0023
(牆上滿滿的競賽獎牌,是楊川輝投入大量時間練習的成果。)

近期社會出現調漲帕運金牌獎金的聲音,楊川輝則表示:「以我自己來說會覺得這個(金牌獎金)像月亮一樣遙不可及,如果後續名次的獎金也能隨著金牌提高,可能吸引力會比較高。」

「比完賽(東京帕運)的當下就有長官跑來,問我如果下一屆金牌獎金提高我還會再來比嗎?」楊川輝並無給出肯定答案,畢竟要投入時間、賭上生活、冒著風險追逐一份不確定的奪牌獎金,各方面來說都顯得有些冒險。

 

融合教育配套不足 恐扼殺下個運動之星?

楊川輝是幸運的,運動長才早早被發掘,從國中起正式開始練田徑,求學路上都與一般學生一起受訓,然而在近年融合教育的浪潮下,相關措施不完備,有多少身障孩子在體育課時被「建議」待在教室中,連運動的機會都沒有?

「以前在特殊學校內可以成立自己的隊伍,所以以前選手會比較多,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了,因為一般老師可能不知道怎麼帶這些身心障礙孩子做訓練。」

近年政府推動適應體育,鼓勵身心障礙者運動,楊川輝認為「鼓勵運動」和「培養選手」是不一樣的概念,不宜混為一談,應該另設部門培養身障選手,確保選手們獲得足夠的專業資源。

 

 

帕運選手人數年年遞減,面對迫在眉睫的選手斷層,不能單靠提高奪牌獎金解決,正視身障選手的培育、職涯規劃更為重要。

帶領選手征戰過六次帕運,張福生表示:「因為奧運的熱潮,今年帕運選手待遇就變得比較好,但我覺得這不應該,這應該要是常態才對。」希望大眾和政府對身障選手的關注不要只是曇花一現,而是能夠投以長期而穩定的目光,支持身障選手們在賽場上發光發熱。



資料來源: 伊甸園電子報2021.10.14 NO. 416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