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13-主圖:閔閔與爸爸感情好,時刻陪伴彼此。.JPG

閔閔是一位多重障礙的聽損兒,小小年紀的他得接受一連串的復健。即便復健之路辛苦,但是在療育下,他開始有一點一滴的進步,那是閔閔爸爸最大的喜悅。

文│蘇麗華 攝影│曾屏獻

「閔閔可以扶著桌邊站立;也可以扶著四腳椅推著走幾步……」閔閔爸爸開心的分享兒子的進步。週二療育課這一天,閔閔爸爸甫從大夜班下班,眼睛因工作疲累布滿血絲,還來不及回家休息,便帶著閔閔趕來上課,為人父的心情表露無遺,想要閔閔多一點療育,未來就能多一點自立生活的能力。

皮膚白皙的閔閔患有多重障礙,出生聽力便受損,少了聲音刺激,擔心學習上多少會構成障礙。四肢肌肉張力高,1歲半才學會坐;2歲多學會站立,疑似有自閉傾向,看著閔閔進進出出作療育,心疼的奶奶忍不住的說:「孩子長得這麼漂亮,怎麼問題這麼多?」

看得開的爸爸樂觀回應:「事情遇到了就去面對。」閔閔沒有口語,無法表達需要,眼神總是望向天花板,有時看著看著會發出短暫笑聲,旁人無法解讀他開心的理由,不過爸爸總是能從肢體語言和眼神判讀他的心情。抱著他時,閔閔腳掌左右晃動,爸爸說那代表他現在很開心;偶爾閔閔心情好時會直接把腳跨到爸爸臉上逗弄,這是親子間才能懂的密碼。

P13圖說--閔閔喜愛聲光教具,因為視覺刺激能獲取他的注意力,進而刺激感官、學習認知。.JPG

閔閔白天在伊甸旗山早療上日托班,平時爸爸工作南北奔波,照顧重擔就落在奶奶身上。即便生活忙碌,每周二治療時間,閔閔爸爸不缺席,為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狀況,以便回家能按表操課,教奶奶之後在家幫助閔閔練習。

復健時,閔閔正在做下肢肌力訓練,練習蹲姿,教室內傳來他嚎啕大哭的聲音,閔閔爸爸躲在一旁說:「就算心疼還是要忍著,當作沒聽見。」復健完,閔閔眼角還掛著斗大的淚珠,閔閔爸爸抱著他哄一哄,接著說:「家長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現在忍受復健疼痛,將來他才能自立生活呀!」

閔閔的手部敏感,東西拿不久就丟掉,於是教保老師鄭雅云訓練他抓握能力,用帶子將手綁住湯匙,讓他以手就口練習吃飯。現在閔閔已經可以用雙唇抿食物入口,慢慢咀嚼吞嚥,不過仍無法久咀。另外,由於手臂力氣不足,老師幫忙扶住碗,讓閔閔可以拿湯匙舀彩豆再放到另一個碗中。

上課時,閔閔有聽力障礙,無法聽從指令;叫喚時,找不到音源也就無法和人對視,間接影響認知能力。變通的方式就是利用視覺刺激,例如:採用聲光或是會滾動的教具,和他互動。

粗大擺位訓練上,老師則要求要讓閔閔坐四點的支撐跪姿,老師還細心錄影做記錄以便讓爸爸回家讓孩子練習。回到家,奶奶一聽到孫子疼痛哭鬧不肯做,心疼之餘只好放棄。訓練過程斷斷續續,只好等到爸爸假日休息時再落實執行。

如今,閔閔的專注力已可達到5秒、玩玩具也可以持續23分鐘、在聲光玩具的引導下,對富有顏色的玩具產生興趣,同時對觸覺性玩具也減少抗拒,在潛移默化下有明顯的進步。

在早期療育下,閔閔在各方面都有進展,爸爸開心的說,不給他太大的目標,他能循序漸進就好。陽光下,父子一起在中心前的庭院互動,親情流動那是最美的畫面。

 

《資料來源:伊甸基金會2017.4月號》

 

 

伊甸園月刊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