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宜蘭教養院年前舉辦愛心圍爐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農曆春節來臨,在這年節期間是返鄉團聚的重要時刻,但是在伊甸養護中心卻有一群身心障礙者無法返家,甚至沒有家可回。他們的無奈無人能知,只能將想家的心情往肚裡吞,想著想著,兩行淚水不禁潸然流下…「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許多服務使用者的心情寫照,為了讓他們感受即使少了親人在旁,一樣能有團圓圍爐的氛圍、有家的感覺,因此伊甸結合企業與各方的力量,為他們「辦桌」,享受不一樣的溫情。

養護中心住著一群不同障別的身心障礙者,有些人因為家中為老舊公寓,缺乏無障礙設施,所以無法返家;而有些人的父母假日還得為家計而打拚,無法抽空前來探望;更有些人早已失去至親,無家可歸。看到訪客絡繹不絕地來訪,唯獨漏了自己,落寞之情溢於言表。愛德養護中心社工組長盧郁雯表示,他們少了親情的關愛,不時會感傷、流淚。就連社工年節輪休,都會反應好想他們(社工),希望他們趕快返回崗位。

熱鬧舉辦圍爐 打造家的感覺 

即使住在機構,也要有家的感覺,甚至是他們安心的家。因此每到過年前夕,便會舉辦圍爐活動。看著服務使用者期待的心情,有的還託志工幫忙添購新衣,為的就是迎接新年的到來。聊起圍爐菜色,難得吃到九孔、鮑魚等,不禁讓他們直呼:菜色太豐盛了。有企業發送紅包、有志工投入關懷、更有社工人員帶來餘興節目,配著豐盛的菜餚,喜悅之情全寫在臉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657  

文/陳玠婷

 最平凡的生日 最不凡的里程碑 

20歲生日象徵成年的日子,對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的柏廷來說,更別具意義,因為柏廷曾經害怕自己過不了20歲生日,但是他終於跨過對他如束縛般的19歲,依舊努力地活著。

柏廷與兩個哥哥患有裘馨型肌肉萎縮症,哥哥們先前相繼逝世,皆未度過19歲生日。柏廷與父母親深受打擊,至今仍非常心痛。正因為如此,柏廷對19歲非常敏感,一度消極。但隨著越來越靠近20歲,柏廷卻對復健投入越來越多心力,延緩肌肉萎縮惡化的速度,提升心肺呼吸功能、肌肉伸展,教保員陳庚昌表示每天在旁陪著他,每次聽他說:「很痛!」時,心疼之餘,只能繼續鼓勵他不要放棄。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469-  

文/尹康寓 攝影/林右笙

出生在台灣的盧志強,七個月大時便移民美國,七歲那年回到嘉義為祖母奔喪,南台灣的高溫和長時間的搭機過程,讓他帶著不舒服的記憶回到加州,就算太太一樣來自台灣家庭,甚至每年回台探親,盧志強還是沒有打算再踏上台灣的土地。直到三十四歲那年,他無預警的看到了上帝給予的異象,因此回到了台灣,帶著喜樂的心傳播福音。

上帝帶領 走入服事之路

處事分明的盧志強,觀念中沒有灰色地帶,親友說他有著又硬又頑固的個性。在醫院從事顧問的他,為了小孩的未來,搬到了優質學區,每天開車三小時,往返於醫院和住所之間,努力工作、認真賺錢是他當時認同的生活態度。2009年一次新教會的小組聚會,給予恩賜的牧師對他夫妻倆說:「你們應該離開美國,去看看溫室外的世界」。就在牧師和他會面的隔天,他在開車途中看到一個異象,一個關於泰國人的影像,這對他而言並不尋常,他當下感受是上帝在和他溝通,神問他是否願意踏上旅程?他決定暫停工作,離開舒適的居住環境,到曼谷一趟。七歲後未曾離開過美國的他,在二十分鐘內順利得到同一機構教會的回音,曼谷歡迎他的到訪。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佳蓉和個案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范佳蓉,一位有著淺淺溫暖笑容、以社會福利為畢生職志、服務於台中迦南園庇護工場的就業輔導員,在主任陳素梅的鼓勵下參加第10屆「金展獎」中,獲得「績優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獎」,她笑著說獲知自己得獎時,唯一的感觸即是受寵若驚,因為她是同組參賽者中最「菜」的一位!

她的付出 用熱忱支持

陳素梅表示,一位優秀的就業服務員應具備「服務就業」的使命感、技巧、專業職能、敏感度等,而范佳蓉還具備了熱忱、工作又認真,這樣「肯做」的年輕人值得被鼓勵,因此推薦她參加「金展獎」。

迦南園庇護工場為一烘焙庇護工場,為了更瞭解服務使用者在烘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自我提升,范佳蓉決定與他們一起考專業丙級證照。她在1年內,除了與服務使用者一起上課拜師學藝外,為了多練習,甚至不辭辛勞地周末全天待在工作室裡練習,順利取得證照;也因為她的努力,2年間協助6位服務使用者考取證照,成功率極高,獲得很多肯定。具備就業資格的服務使用者們在政府協助下,也已順利就業,范佳蓉說:「雖然無法得知他們的情況,但是相信他們能表現得很好。」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4335_調整大小  

文|蘇麗華

在金展獎頒獎典禮上,獲獎人都是喜滋滋地準備領獎,享受被肯定的一刻;但是站在檯上的就服員谷世偉心情卻是五味雜陳,因為領獎前才接獲一通身障員工沒去上班的電話,他的思緒全部集中等會兒該怎麼處理,一下台,他又飛奔回新竹,堅守他的崗位。

處理突發事件是就服員早已習慣的工作,伊甸桃園分事物所就服員谷世偉表示,在他服務的十年中,就曾發生幾起身障員工上班途中不告而別的案例,讓他疲於奔命。

建立情感 深入身障者的心

當僱主電話那一頭鈴聲響起表示:「唉呀!你介紹的身障員工突然跑掉了。」谷世偉一接獲電話急忙協尋這位中度智障者,他上班5年多來,第一次發生這種情形,焦急的谷世偉有如熱鍋上的螞蟻,開車四處打探,直到深夜十點多才尋獲,問他這段時間跑去哪裡?回答到廟裡或坐或躺,想家的心情油然而生,於是自己一路從新竹搭車返回桃園的家。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生與自己的畫作  

住在宜蘭教養院的小生,是個開朗無比、患有重度智能障礙的唐寶寶,他寫了一手好字,寫過的卡片以「疊」計算,同時非常喜歡打太鼓,時常將快樂分享給周圍的人。

只是小生開朗的個性背後卻有著令人心疼的過往。他從小被一對夫妻收養,不知道原生父母是誰。養父是位榮民,在小生3年級時過世,印尼裔華僑的養母則患有糖尿病,獨自帶著小生,靠著養父的些許積蓄和身心障礙津貼度日。後來,養母誤信仲介人員的推銷,將大半積蓄投入購買靈骨塔,發現受騙大受打擊,96年病逝於家中。

想念家人 返鄉回憶過往

養父母相繼去世,小生頓時沒有依靠,在信義國中紀汎儒老師和蔡里長幫助下,小生來到宜蘭教養院。疼愛他的紀汎儒,常常抽空探望他,不使他孤單。活在當下的小生,其實不常回想以前,但2010年的清明節時,小生看到其他住民都有家人探訪,心生感傷,因此下午寫了一張卡片,告訴社工林政穎想要回家看看,去祭拜養父母;因此,院方規劃「尋根之旅」,今年5月,終於帶著故鄉在基隆的4位住民一起返鄉圓夢。

「尋根之旅」當天,小生的第一站到基隆公墓祭拜養父母,林政穎特別表示他的腦海中都裝滿快樂的回憶,所以在養父母牌位前,小生沒有難過的情緒,只抱著懷念、探望的心情去看看他們。小生對養母的記憶很深刻,一起走過的路、生活作息,他曾對社工說過希望爸爸媽媽能來教養院看他,再一起做家事、一起去公園玩、去廟口夜市吃水餃。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3899  

文/蘇麗華 

台南的大林國宅原本是眷村拆遷後形成的社區,十多年後隨著子女成家立業,目前留在此地的居民大多是高齡人口。之前市府曾把部分空戶由學校承租供作宿舍之用,如今騰出的戶數中,其中的一幢44戶由伊甸購置辦理社會住宅,成為弱勢族群的中繼屋,讓居住不再是他們生活一時的擔憂。

伊甸購置的44戶中,扣掉示範屋和辦公空間,共計有37戶可對外提供租屋服務。入住資格除了設籍台南市外,另一項條件要符合弱勢族群身分,包括經濟弱勢家庭。對這些家庭來說,一方面要負擔生計重擔,另一方面還要支付費用不小的房屋租金,對他們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對於有身障者的家庭來說,身障者與一般人相較之下,身體功能大都50歲之後就開始退化,想要租一間負擔得起的無障礙住宅,更加困難重重。 

看見需求 伊甸當仁不讓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470-居住空間和地板無落差,全齡通設計居住才能無障礙。  

(無障礙空間示意圖)

文/蘇麗華

單親媽媽小蓮患有精神障礙,離婚後要獨立撫養兩個孩子,靠著電子工廠的收入勉強租屋過活,但是不算低的租金卻是她心頭沉重的負荷…

另一名智障者小傑,輔導至加油站就業,一個月賺取數千元的工作獎勵金,捨不得花錢的他,一點一滴存下來,他的夢想就是有一天可以買房,但是這樣的夢在高房價的時代,是否有機會實現他的居住正義呢?他們的心聲能被傾聽,還是被夾雜在社會漠視的無奈中…

需求者眾 問題待解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221-69  

文/蘇麗華

「你來演老爺,他演兒子」、「你要大聲一點收音才收得到」排練會場上,在一旁發號施令的人正是脊髓損傷者謝智聰。他不但擔任此次聖誕話劇的導演、編劇、攝影師、剪輯師、過音師等身兼多職外,即便身體癱瘓,手部功能只剩左手大姆指可以動彈,沒有豪華的配備,卻靠著輪椅上的一台簡單相機錄影功能,開啟了他的攝影大夢。

26歲的謝智聰,一場工安意外,搬運吊掛過程中,被斷掉的纜繩擊中眉心,瞬間從六樓高度直落而下,造成脊髓損傷。還在復元的他,就被醫生宣告下半生都得坐輪椅,這一惡耗並沒有澆熄謝智聰的生存意志。生病期間腦中的血塊未除,使得他一度無法控制情緒,他表示:「那時神經失控,一直狂哭、狂笑,根本停不下來。」

從受助到助人 替脊髓損傷者打氣

返鄉靜養時期,謝智聰在鄉下突遇一群陌生人跟他傳福音,雖然對教義還不熟悉,但是在牧師與弟兄姊妹的關照下受洗為基督徒。平時的生活照料都仰靠二哥打理,得知低收入戶可以申請居家看護,謝智聰於是與哥哥北上移居,以減輕二哥的負擔。三年過去了,謝智聰腦部逐漸復元,他開始到台大醫院的復健科走動,主動關心脊髓損傷患者,教導新患者如何申請社會福利;遇到老病患,則彼此慰藉。謝智聰從受助者轉而成為助人,是他生病以來,再次感受自己還有能力給予。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0身障運動會  

整理/陳玠婷

我們活在上帝的愛裡,一生受到祝福與恩賜。伊甸30周年很短也很長,但是身心障礙者對本身卻是一輩子的事情,30年,與伊甸基金會建立連結的服務使用者、志工、同工,無數。每個人在伊甸基金會各自擁有不同的回憶、建立不同的感情,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月刊集結八則感言錦集,希望讀者與伊甸一同帶著喜悅的心情,回顧過往、看向未來。

1 愛在伊甸,值得!

王剴鏘(伊甸第八/九屆董事長,20032009)(擷取)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