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失能老人或身障者生活無法自理時,居家照護服務讓這些弱勢族群再度又「活」過來。居服員提供到宅服務,協助照料失能者的生活起居,不僅讓家人有喘息機會,更讓他們可以在家安居,享受社區安養的願望。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當家中有失能老人或是身障者需要協助照顧,家人礙於上班或是分開身怎麼辦?這時居家照顧服務員(簡稱居服員)就能適時派上用場,減輕家人負擔。不過,以往居服員的從業人員皆為本國籍,但是近來政府卻有意開放外籍看護,隨著高齡化社會逐漸受到重視,家庭看護需求增加,為整合本國籍居家服務員與外籍看護人力,勞委會研擬推動「外籍看護外展服務試辦計畫」,在在讓居服員人力供給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23-幫身障者進行腳掌關節活動不可少。     

長期照護工作居服員不可少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場意外住院,讓陳文玉體會看護的重要。於是她身體力行,投入居服員的行列;服務期間,看盡社會冷暖,也悟出惜福的道理。如今她要用更多的愛服務這群需要的人,直到不能做為止。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九月的某一天,中午12點,居服員陳文玉早已提前到服務使用者的家中幫肌肉萎縮症的身障者做復健。打從民國88年開始,陳文玉就投入居服員的工作行列,14年來不曾間斷,即便薪資微薄,但她看重的是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陳文玉爽朗地說:「能夠賺錢又能夠助人,何樂而不為呢?」

 

18-陳文玉喜歡居服員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服員吳淑惠 用愛服務他人

中年二度就業,吳淑惠投入居服員的工作行列。在這天地裡,她用心體會服務者的需要;更用愛改變他們雜亂不堪的生活,重拾做人的尊嚴。她肯定工作帶來的價值,更認定它是一份高尚且助人的工作。

文/王錦萍 圖片提供/吳淑惠

「空巢期」這個心理學上的名詞,指的是家庭中兒女都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天空,父母原本以小孩為主的生活重心,完成階段性任務的父母,可能產生突然性的失落感,或身心壓力的情形。

 儘管許多人為空巢期來臨所苦,但是伊甸的居家服務員吳淑惠,卻示範了生命價值更上一層的榜樣。  

 切菜煮飯,幫忙備餐是居服員工作項目之一。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年為身障者發聲,兩人一起抵抗過無數風雨。

「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當陳俊良讀到哥林多前書12:24時,即想到劉俠,她帶著特殊使命來到世界上,不僅活出積極、自由的人生態度,更將身心障礙者從社會的隱藏處帶出來,做他們的最佳榜樣。

文│王錦萍

現任伊甸基金會董事,和劉俠女士共事多年,並肩開疆闢土「打天下」的陳俊良,憶及當年的點滴往事,對劉俠她的人、她手上做的那些事,仍有說不完的敬佩和嘖嘖稱奇。

俠義之心 人如其名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為現任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

黃琢嵩曾說懷念劉俠時不要悲傷,要喜樂  

 《楔子》

200328

我與一群牧師在花蓮的原住民部落採訪。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劉侃透過《生之頌》認識另一個劉俠。  

文│陳玠婷

創辦人劉俠曾經說過家庭是一生當中最珍貴的寶藏。雖然從小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從未將她好奇、活潑的本性隱匿,也從未因身心障礙者身份自怨自憐,反而活得比一般人更為耀眼。

思想自由的家庭 造就不平凡的劉俠

受到家人的關愛,與劉爸爸、劉媽媽與姊姊劉儀、弟弟劉侃、劉儼、妹妹劉儷七人過著和樂的生活,即使在劉俠生病時,每一個人在家中都是不可取代的存在。劉爸爸扛起家中經濟重擔,雖然日子幾度清苦,卻盡力維持子女精神層面的富足;劉媽媽則是家中的掌舵手,培養小孩養成獨立自主、勇於負責的個性。雖然劉俠重病,卻還是齊力維持家中的良好氣氛,不被現實生活壓垮生命該享有的美好,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1  

在伊甸基金會,每一個人都有共同想念的人─創辦人劉俠。劉俠如今已逝世10年,一邊感嘆時光如飛駒,一邊想起她一生所創造的生命奇蹟。同工們之間常常不自覺地說出「劉姊說…」、「劉姊那時候…」時,心裡總是有股暖流緩緩地、安靜地流過,甚至在無形之中給予力量,使我們無所畏懼。劉俠兩個字,極具魅力!

她的個性柔軟又堅強,幽默又灑脫,擁有獨特的生命哲學,是愛和信仰餵養了她。希臘作家普魯塔克曾說過:「我們內心的實現,將改變外在的現實。」如果說上帝是每個人的天父爸爸,而劉俠即是天父爸爸最神奇的作為!她一生的磨難讓人心疼,卻未曾讓人失去希望。

10年能讓我們心中的思念沉澱,化成養份長成一棵大樹,一棵以劉俠為本心的大樹,她的理念是樹根,不停向下紮根,她的愛是樹枝,往四周延伸。與劉俠一起為社會福利打拚的伊甸董事陳俊良,想起她說:「劉俠女士是上帝揀選有特殊使命的使女。」執行長黃琢嵩也滿是懷念及感恩地說她是個平凡的病人,而不平凡於神在其生命裡的改變。

雖然劉俠已逝世十周年,她在世人心中留下的典範,讓身心障礙者看到不同的生命態度,就如路加福音記載:「人的盡頭,神的起頭」,讓我們明白人的靈魂不會隨著肉體腐敗而凋零。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女兒阿梅具長姐風範,照顧如家人的住民們。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124日中午,宜蘭教養院內傳來熱鬧的辦桌聲,住民們正開心享受圍爐,歡樂的氣氛向四周飄散,讓附近提前感受過年氛圍,在一片稻田與平房的三星鄉,有了濃濃的人情味。

今年的圍爐,小蓮(化名)與小梅(化名)姊妹兩人,回到宜蘭教養院與媽媽阿惠(化名)團聚,一起享用豐盛的圍爐餐,度過快樂的家庭時刻。阿惠媽媽坐在兩人中間,姊妹兩人為媽媽夾菜、哄著吃、擦嘴和適時喝流質的湯水,將阿惠媽媽照顧得很好。

母女三人  相伴住教養院9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4   

文/尹康寓 

家人相繼離世,獨居的易劉翠琴,三年前來到伊甸愛德養護中心。每到過年,在弟媳的陪伴下還可以返家與高齡的母親團聚。隨著身體功能退化,她不知能夠返家團圓的日子還有多久,但是她珍惜現在,更樂於當個老大姐,為不能返家過年的服務使用者加油打氣,更不錯過中心年前舉辦的小尾牙,與他們歡度佳節。

六歲的那一年,易劉翠琴意外從二樓樓梯滾落,傷及脊椎,但因家中經濟狀況的限制,讓她無法繼續治療,十歲以後部份功能開始出現障礙,使得日後懷孕生產時必須選擇剖腹產。直到四十三歲,自理功能逐漸退化,原本還能用拐杖支撐行走,現在則必須仰賴輪椅代步,甚至右手已經無法高舉。

弟媳探望 感受親情溫暖

易劉翠琴命運多舛,二個兒子都罹患罕見的肌肉萎縮症,在小學時相繼發病,之後皆在二十多歲時離開人世。四年前,易劉翠琴的先生也因為長年奮力的照顧家庭和工作,肝硬化辭世,守望著空屋,全家人生活的景象不斷在她的腦海內盤旋,她悲從中來每日以淚洗面,內心久久無法平復。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123-26  

(右為吳成,左為照護員石積旭)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車禍、脊髓損傷癱瘓、失業、離婚…一連串的打擊讓吳成的生命從彩色變黑白。無法接受事實的他,在住進養護中心前,心裡掙扎地問:「真的要落到這種地步嗎?」如今11年過去了,吳成不但在這裡重新站起,更開心有病友和工作人員相伴。每到年節時分,工作人員輪值留守陪伴過年,讓他感動地說:「他們就像我的家人,這裡就是我的家。」

車禍致癱 人生變黑白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