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蓉和個案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范佳蓉,一位有著淺淺溫暖笑容、以社會福利為畢生職志、服務於台中迦南園庇護工場的就業輔導員,在主任陳素梅的鼓勵下參加第10屆「金展獎」中,獲得「績優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獎」,她笑著說獲知自己得獎時,唯一的感觸即是受寵若驚,因為她是同組參賽者中最「菜」的一位!

她的付出 用熱忱支持

陳素梅表示,一位優秀的就業服務員應具備「服務就業」的使命感、技巧、專業職能、敏感度等,而范佳蓉還具備了熱忱、工作又認真,這樣「肯做」的年輕人值得被鼓勵,因此推薦她參加「金展獎」。

迦南園庇護工場為一烘焙庇護工場,為了更瞭解服務使用者在烘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自我提升,范佳蓉決定與他們一起考專業丙級證照。她在1年內,除了與服務使用者一起上課拜師學藝外,為了多練習,甚至不辭辛勞地周末全天待在工作室裡練習,順利取得證照;也因為她的努力,2年間協助6位服務使用者考取證照,成功率極高,獲得很多肯定。具備就業資格的服務使用者們在政府協助下,也已順利就業,范佳蓉說:「雖然無法得知他們的情況,但是相信他們能表現得很好。」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4335_調整大小  

文|蘇麗華

在金展獎頒獎典禮上,獲獎人都是喜滋滋地準備領獎,享受被肯定的一刻;但是站在檯上的就服員谷世偉心情卻是五味雜陳,因為領獎前才接獲一通身障員工沒去上班的電話,他的思緒全部集中等會兒該怎麼處理,一下台,他又飛奔回新竹,堅守他的崗位。

處理突發事件是就服員早已習慣的工作,伊甸桃園分事物所就服員谷世偉表示,在他服務的十年中,就曾發生幾起身障員工上班途中不告而別的案例,讓他疲於奔命。

建立情感 深入身障者的心

當僱主電話那一頭鈴聲響起表示:「唉呀!你介紹的身障員工突然跑掉了。」谷世偉一接獲電話急忙協尋這位中度智障者,他上班5年多來,第一次發生這種情形,焦急的谷世偉有如熱鍋上的螞蟻,開車四處打探,直到深夜十點多才尋獲,問他這段時間跑去哪裡?回答到廟裡或坐或躺,想家的心情油然而生,於是自己一路從新竹搭車返回桃園的家。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生與自己的畫作  

住在宜蘭教養院的小生,是個開朗無比、患有重度智能障礙的唐寶寶,他寫了一手好字,寫過的卡片以「疊」計算,同時非常喜歡打太鼓,時常將快樂分享給周圍的人。

只是小生開朗的個性背後卻有著令人心疼的過往。他從小被一對夫妻收養,不知道原生父母是誰。養父是位榮民,在小生3年級時過世,印尼裔華僑的養母則患有糖尿病,獨自帶著小生,靠著養父的些許積蓄和身心障礙津貼度日。後來,養母誤信仲介人員的推銷,將大半積蓄投入購買靈骨塔,發現受騙大受打擊,96年病逝於家中。

想念家人 返鄉回憶過往

養父母相繼去世,小生頓時沒有依靠,在信義國中紀汎儒老師和蔡里長幫助下,小生來到宜蘭教養院。疼愛他的紀汎儒,常常抽空探望他,不使他孤單。活在當下的小生,其實不常回想以前,但2010年的清明節時,小生看到其他住民都有家人探訪,心生感傷,因此下午寫了一張卡片,告訴社工林政穎想要回家看看,去祭拜養父母;因此,院方規劃「尋根之旅」,今年5月,終於帶著故鄉在基隆的4位住民一起返鄉圓夢。

「尋根之旅」當天,小生的第一站到基隆公墓祭拜養父母,林政穎特別表示他的腦海中都裝滿快樂的回憶,所以在養父母牌位前,小生沒有難過的情緒,只抱著懷念、探望的心情去看看他們。小生對養母的記憶很深刻,一起走過的路、生活作息,他曾對社工說過希望爸爸媽媽能來教養院看他,再一起做家事、一起去公園玩、去廟口夜市吃水餃。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3899  

文/蘇麗華 

台南的大林國宅原本是眷村拆遷後形成的社區,十多年後隨著子女成家立業,目前留在此地的居民大多是高齡人口。之前市府曾把部分空戶由學校承租供作宿舍之用,如今騰出的戶數中,其中的一幢44戶由伊甸購置辦理社會住宅,成為弱勢族群的中繼屋,讓居住不再是他們生活一時的擔憂。

伊甸購置的44戶中,扣掉示範屋和辦公空間,共計有37戶可對外提供租屋服務。入住資格除了設籍台南市外,另一項條件要符合弱勢族群身分,包括經濟弱勢家庭。對這些家庭來說,一方面要負擔生計重擔,另一方面還要支付費用不小的房屋租金,對他們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對於有身障者的家庭來說,身障者與一般人相較之下,身體功能大都50歲之後就開始退化,想要租一間負擔得起的無障礙住宅,更加困難重重。 

看見需求 伊甸當仁不讓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470-居住空間和地板無落差,全齡通設計居住才能無障礙。  

(無障礙空間示意圖)

文/蘇麗華

單親媽媽小蓮患有精神障礙,離婚後要獨立撫養兩個孩子,靠著電子工廠的收入勉強租屋過活,但是不算低的租金卻是她心頭沉重的負荷…

另一名智障者小傑,輔導至加油站就業,一個月賺取數千元的工作獎勵金,捨不得花錢的他,一點一滴存下來,他的夢想就是有一天可以買房,但是這樣的夢在高房價的時代,是否有機會實現他的居住正義呢?他們的心聲能被傾聽,還是被夾雜在社會漠視的無奈中…

需求者眾 問題待解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221-69  

文/蘇麗華

「你來演老爺,他演兒子」、「你要大聲一點收音才收得到」排練會場上,在一旁發號施令的人正是脊髓損傷者謝智聰。他不但擔任此次聖誕話劇的導演、編劇、攝影師、剪輯師、過音師等身兼多職外,即便身體癱瘓,手部功能只剩左手大姆指可以動彈,沒有豪華的配備,卻靠著輪椅上的一台簡單相機錄影功能,開啟了他的攝影大夢。

26歲的謝智聰,一場工安意外,搬運吊掛過程中,被斷掉的纜繩擊中眉心,瞬間從六樓高度直落而下,造成脊髓損傷。還在復元的他,就被醫生宣告下半生都得坐輪椅,這一惡耗並沒有澆熄謝智聰的生存意志。生病期間腦中的血塊未除,使得他一度無法控制情緒,他表示:「那時神經失控,一直狂哭、狂笑,根本停不下來。」

從受助到助人 替脊髓損傷者打氣

返鄉靜養時期,謝智聰在鄉下突遇一群陌生人跟他傳福音,雖然對教義還不熟悉,但是在牧師與弟兄姊妹的關照下受洗為基督徒。平時的生活照料都仰靠二哥打理,得知低收入戶可以申請居家看護,謝智聰於是與哥哥北上移居,以減輕二哥的負擔。三年過去了,謝智聰腦部逐漸復元,他開始到台大醫院的復健科走動,主動關心脊髓損傷患者,教導新患者如何申請社會福利;遇到老病患,則彼此慰藉。謝智聰從受助者轉而成為助人,是他生病以來,再次感受自己還有能力給予。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0身障運動會  

整理/陳玠婷

我們活在上帝的愛裡,一生受到祝福與恩賜。伊甸30周年很短也很長,但是身心障礙者對本身卻是一輩子的事情,30年,與伊甸基金會建立連結的服務使用者、志工、同工,無數。每個人在伊甸基金會各自擁有不同的回憶、建立不同的感情,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月刊集結八則感言錦集,希望讀者與伊甸一同帶著喜悅的心情,回顧過往、看向未來。

1 愛在伊甸,值得!

王剴鏘(伊甸第八/九屆董事長,20032009)(擷取)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083劉姐的手  

文/陳玠婷

民國71121日,伊甸基金會成立伊始,至今已30周年,從兩個半同工到兩千名同工,服務過難以計數的弱勢族群,這些都是各界捐款人、志工、同工的支持,得以讓伊甸不間斷服務,堅守伊甸家園。

30歲,是一個步入成熟穩定的歲數,在 神的引領下,伊甸基金會在服事社會的道路上走了30年,服務使用者、同工、社會彼此扶持才有如今的成果, 神的恩典讓我們親手雙捧豐碩果實,也使我們學會謙卑與付出,因著 神的愛,將創辦人劉俠帶領到眾人面前,使我們明白愛沒有極限。在伊甸大家庭中,2000名同工分散在台灣各個角落,為著照顧不同需求的服務使用者,他們站在第一線上,眼裡所見、雙耳所聽,與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堆疊著愛心與耐心,手中做他人避之不及的工作,卻依然無怨無悔地做好每件事工,而在他們的背後,更有撐起保護傘的後勤同工,協助服務使用者找尋資源,獲得社會、企業、政府的支持,30年來因著無數同工的參與,才能成就今日的伊甸。

30年間的大小事細數不完,當我們回憶共同走過的路,箇中的酸甜苦辣難已言表,從立案、經營方向、籌募資金、深耕服務與轉型,幾經轉折,難免感慨,難免疲倦,但是種種困境,依靠信仰支持與服事的決心安然渡過,讓伊甸的規模從地方性基金會到全國性基金會,服務對象囊括身心障礙者、新移民、弱勢社區孩童等,照護並扶持就業、為弱勢族群向社會發聲,這伊甸園似上帝應許之地,讓更多身心障礙朋友透過福音與福利,重新找回生命價值,也讓服事的同工有了自我圓滿的機會。

在創辦人劉俠、歷界董事與執行長帶領下,伊甸時刻反思一社會福利組織的定位,無論是社會中亦或是組織間,隨時調整腳步以順應社會需求,只因為過去的伊甸、如今的伊甸與未來的伊甸,都謹記著初衷,代代傳承伊甸園的理想─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繼續做服務使用者與社會的橋樑,一生沐於上帝恩慈之中。伊甸30周年,生日快樂!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錦萍 

一派瀟灑,有著藝術家風格的屋希耶澤─阿哲,撥動手中的西塔琴,讓印度風味的琴音,頓時成為敬拜詩歌,東西融合的樂音,就如同他所言,不拘泥於形式,只要心向著上帝,就能悅納祂。

IMG_0200  

印度有一種樂器叫做「西塔琴」,樂音空靈繞樑,而聽到用西塔琴彈奏詩歌「奇異恩典」,更令人感到驚喜。原住民名為「屋希耶澤」的阿哲,就是這位使用西塔琴來敬拜上帝的音樂人,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會學西塔琴?」

「本來要買搖滾樂的,結果買錯了。」因為這個簡單又誠實的理由,讓阿哲從原來的排斥,到逐漸喜歡上這個音樂,甚至後來拿到獎學金遠赴印度,不僅學習音樂,去熟悉背後的音樂文化,更在過程中清晰了心志。

信仰觀點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園藝,療育員工內心的傷痛  

 文/陳玠婷

11月初,南方伊甸園從溫暖的屏東捎來消息,繼去年獲得勞委會多元就業金旭獎中的最佳發展潛力獎,今年不負眾望地以「南方伊甸福利園區設立企劃」獲得最佳社會經濟發展獎,看著一片人煙罕至的荒蕪土地,在短短2年多時間裡成為綠意盎然的園地,無疑是對所有南方伊甸園同工們最好的肯定。

提供弱勢族群就業機會

成立南方伊甸園其來有自,在莫拉克風災過後,伊甸基金會為照顧家園受創、工廠關門的在地災民、社會勞動者、弱勢族群與身心障礙者,協助他們重新找回生活而設立,提供就業機會、產業重建等服務。目前,在3甲土地上規劃發展精緻農業、觀光旅遊、文化創意,未來更可能朝醫療照顧發展,讓南方伊甸園成為在地綜合性的園地。

以園藝為出發點的園區,未整地之前沒有人敢獨自靠近,到處都是雜草叢生,不時有老鼠、毒蛇藏匿其間,園區主任李澄權說:「我們整理園區的時候,隨時都在戒備,因為我們曾經抓過眼鏡蛇。」雖說整地過程艱難,可勝在每個人都樂在其中。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