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伊甸董事長陳宇昭、常務董事尹可名牧師
主持/詹慶臨 整理/引常
自從劉俠杏林子女士創辦伊甸基金會之後,對弱勢族群總是不遺餘力盡心事奉。雖然,「面對一張張愁苦的臉,一個個淚水中掙扎的靈魂,無法轉頭不顧。」劉俠自認為所能付出的有限,每每想到要做的事情太多卻限於精神體力,常常恨不得對著什麼地方大喊:誰有不要的生命誰有多餘的時間,都給我!若說我這一生還有什麼遺憾和痛苦,這便是了!
口述/伊甸董事長陳宇昭、常務董事尹可名牧師
主持/詹慶臨 整理/引常
自從劉俠杏林子女士創辦伊甸基金會之後,對弱勢族群總是不遺餘力盡心事奉。雖然,「面對一張張愁苦的臉,一個個淚水中掙扎的靈魂,無法轉頭不顧。」劉俠自認為所能付出的有限,每每想到要做的事情太多卻限於精神體力,常常恨不得對著什麼地方大喊:誰有不要的生命誰有多餘的時間,都給我!若說我這一生還有什麼遺憾和痛苦,這便是了!
(圖說:伊甸基金會台中居家式長照機構舉辦「愛圍爐」活動,邀請服務使用者共享美味的年夜飯。)
文 | 謝馨霈 攝影 | 蔡佳真
農曆年節將至,為了讓長輩與身心障礙朋友也能感受團聚過年,感受「家」擁抱,伊甸基金會台中居家式長照機構舉辦「愛圍爐」活動,邀請80多位服務長輩、身心障礙者、家屬及志工一起辦桌圍爐,共享美味的年夜飯。
(圖說:澳門菩提青少年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來到伊甸基金會參訪,為志工服務及精神障礙服務注入新的動能。)
文、攝影 | 謝馨霈
「志工是伊甸最重要的支持夥伴,陪伴服務走過高山與溪流。」伊甸基金會志工活動中心主任朱曉威以此為開場,向澳門菩提青少年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貴賓介紹伊甸志工的服務內容。他提到,志工不僅細心觀察周遭環境,致力落實對弱勢族群的服務,陪伴伊甸提供多元多樣的志工服務。而伊甸透過社會教育與身障體驗等活動,讓民眾了解多元族群的需求,進而推動社會的包容與理解。
(圖說:宜蘭教養院圍爐活動,住民開心團聚,享用美饌。)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咚~咚~咚~」農曆年前,宜蘭教養院的太鼓社團用鑼鼓喧天的憾人氣勢,為圍爐活動揭開序幕。台上表演節目不斷,台下各個吃得津津有味,住民開心地沉浸其中,享用一頓有滋有味的美饌,迎接新年。
文、攝影|朱聖恩
韓國於2024年底成為超高齡社會,台灣亦不遑多讓,65歲以上人口於2025年逾20%。面對前所未有的少子高齡化趨勢,國際間彼此切磋,共謀長者幸福晚年。
韓國京畿道廳,由福祉政策課組長MUN JINSU率團,此團包含福祉事業課、老人福祉課、身障人士福祉課、身障人士自立支援課等,組成主務官5人團,展開來台參訪的4天3夜行程。
(圖說:來自美國的送餐志工MARK (右),服務至今達1,509個小時。由伊甸基金會董事長陳宇昭頒發「人間伊甸獎」,感謝他將這份愛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
文 | 謝馨霈 攝影 | 尤毓翔
在伊甸志工感恩分享交流會上,MARK從董事長陳宇昭手中接下獎盃,1,509個小時的紀錄,是他用每一天服務換來的肯定。
(圖說:賴瓊華參加「伊起至善」高雄志工頒獎典禮。)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能夠愛,是一種福氣;懂得愛,是一種智慧。」杏林子─劉俠曾如是說。賴瓊華退休後,將時間奉獻給社會,當起志工穿梭在各個需要她的地方。12年來始終如一,因著付出,她的心更加喜樂,歲月不曾在她臉上留下刻痕,有的是那充滿溫暖和親切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