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吳惠玲志工 整理/蕭以薰
(圖說:香氛課程講師講述精油的種類及功用,志工在旁協助共學。)
曾在桃園任職國中老師的吳惠玲志工,加入伊甸的契機是帶著親戚的青少年孩子散心,藉由陪伴服務者到戶外踏青、參與老人共餐等團體互動當中,把眼光從自己轉成聚焦在服務他人身上。如今當時的孩子已長大成人,吳惠玲參與志工也將邁入第十個年頭,累積下來的時數與協助過的人已數不清,服務範圍跟對象也越來越寬廣。
吳惠玲從最初的陪同協助者,已晉身成為能獨立服務視障朋友的「導盲志工」、「走讀志工」,甚至是「視障者課程協助志工」。有心參與者可以從「一日志工」開始,先在專業引導視障者的社工身邊從旁協助,跟著學習如何幫助視障者。伊甸也有開設相關的培訓課程,例如:協助視障者移動的「人導法」,讓沒有經驗的志工們,都能成為視障朋友的幫助。近期開設的「陪同視障者走讀系列課程」,則是由志工陪同視障者參加戶外課程,提供必要的視力協助,在參與陪伴的同時,自己也跟著遊歷精彩的走讀課程。
(圖說:伊甸開設的健康飲食課程,經講師教導說明後,根據飲食原則由志工協助視障者做料理與共享餐點。)
用心付出,卻也收穫滿滿
參與志工服務的過程中,吳惠玲感覺自己收穫到的,比視障朋友們還多。例如:幾乎每次開辦都秒殺的課程,志工們因著陪同視障朋友上課,「得享」一起上身體肌力訓練、瑜珈等熱門課程的機會。課程中不僅僅是當學生,在協助視障朋友調整動作、完成老師引導的同時,也更加確實地學會並理解課程內容。而在陪同就醫服務時,因著陪診各類型的身體問題,不僅增加了對於疾病的認識,也吸收到許多不同的知識,了解如何照顧身體,並提醒自己珍惜健康。
有一次陪同視障朋友就醫的過程中,聊著聊著竟發現他是先生的舊同事,不由得說起當時共事的情形與對先生的肯定。從前先生與舊同事的情誼,如今因著志工服務持續照亮著,何其美好。吳惠玲也從視障朋友身上,看見他們不被缺陷所困,反而比一般人還厲害的地方。以交通來說,即使看著地圖跟路標引導,仍然有人迷路在台北捷運當中,但卻有許多的視障朋友們能夠獨自通勤上下班,甚至將整個捷運地圖都記在腦海中,讓人十分佩服。
(圖說:伊甸開設的香氛課程,由志工協助講師分發材料並協助視障者製作成品,如清新噴劑、香水、香氛蠟燭等。)
將「職業病」化為特點與專長
吳惠玲在跟來自不同行業、背景的志工們互動時,發現大家很容易猜出彼此原本從事的職業,例如:曾擔任客服的志工,特別擅於記住大家的姓名,也很容易與人親近、打成一片。而曾任教職的吳惠玲,因為以前帶班點名的習慣,總是會時時注意有沒有人脫隊、落單,在團體活動時總是瞻前顧後,特別留心視障朋友的安全。這些過往經歷養成的「職業病」,卻成為每位志工在服務時的特點與專長。
吳惠玲深感在付出的同時,自己更是在其中跟著學習成長。不論年齡或背景、經歷,只要有心都能參與。收穫到的說不定比給予的更多,還能從中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
愛的視界,有您真好
伊甸持續招募充滿活力與熱忱的朋友,加入導盲志工的行列。只要年滿18歲、口齒清晰、喜歡助人,歡迎您一起幫「盲」成為視障者的好幫手,陪同他們就醫回診、外出購物、辦事、參與休閒活動等,歡迎來電伊甸基金會臺北市視障服務中心:02-25780285 洽詢分機:37,報名後中心工作人員會以電話與您聯繫,確認服務細節,期待您的加入。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5. 03.17 NO.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