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蘇麗華
當一群的香港特教生與台灣的小作所學員交流,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這一天,「新莊幸福小作所」學員充當老師,教香港特教生們製作香皂,意外打開他們的視野。他們發現,原來在小作所還能培養出不同的能力,為他們日後畢業,開啟無限的生涯想像空間。
文、攝影|蘇麗華
當一群的香港特教生與台灣的小作所學員交流,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這一天,「新莊幸福小作所」學員充當老師,教香港特教生們製作香皂,意外打開他們的視野。他們發現,原來在小作所還能培養出不同的能力,為他們日後畢業,開啟無限的生涯想像空間。
(圖說:喜樂四重唱團員與聲樂家陳詠晨(左1)一起用詩歌敬拜,讚美 神。)
文|蘇麗華
40年前,伊甸創辦人劉俠成立了「喜樂合唱團」(後面簡稱「喜樂」),裝備一群視障朋友,用音樂服事和宣教,找到他們生命的真光。在感恩禮拜上,伊甸董事長陳宇昭禱告,求 神繼續差遣所有視障團員,行出光明大道。未來的40年,帶領更多人信主,一同見證上帝的大愛。
(圖說:伊甸雲林居家式長照機構居家服務員謝虹秋(右)提供服務,並陪伴麗娟(中)和淑琴阿姨(左)。)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坤益
伊甸基金會雲林居家式長照機構居家服務員謝虹秋騎著機車,穿越熱鬧街區,轉進巷弄,來到「雙老家庭」淑琴阿姨與麗娟的家,準備展開週一到週五、每天一小時的居家服務。
文/伊甸董事曹愛蘭
(圖說:1990年殘障聯盟成立時,當時在社工系教書的蘇景輝老師(左2)自願成為殘盟祕書長,而來自萬華的企業家世豐基金會的李董事長(左3)自願負責財務募款。曹愛蘭(左一)和陳俊良(右1)都是當時社福界和劉姊的共同打拼的夥伴。)
(圖說:「2025士林官邸鬱金香展」在門口精心設計具代表性的風車及木鞋,讓民眾置身在荷蘭街頭。)
在週末假期,不妨搭上捷運淡水信義線,展開一場結合賞花與藝術的豐富一日遊。放慢步調,沉浸在花卉的繽紛與藝術的薰陶中,細細品味臺北獨特的城市韻味,為生活增添一抹詩意與悠閒的色彩。
文、攝影 | 謝馨霈
(圖說:坪林長輩參加市集義賣活動,各個開心的笑得合不攏嘴。)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坪林以茶的故鄉聞名,這一天,長輩們從山頭下山,驅車前往市中心擺攤。在寒氣逼人的天氣裡,以茶會友,用一碗茶湯的距離,拉近你我的關係。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統計,2020年,全球有超過5,500萬位失智患者,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這數字到2030年將近翻倍。面對失智患者,家屬該如何照顧呢?
伊甸基金會三峽服務中心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到安馨居家護理機構負責人—林祺芳護理師,分享「認識失智症及照顧技巧」。此主題一推出,火速報名額滿。演講當日更是座無虛席,足見民眾對此議題的高關注度。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徐士堯
出國旅遊對一般民眾而言是稀鬆平常的。不過,高齡長者出遠門,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上了年紀,身體難免有些毛病,左思右想,索性待在家,哪兒也不去。
受身體情況限制而繭居在家,長輩何嘗願意如此呢?
(圖說:長輩在「敲敲市集Knock!Knock!」擺攤賣甜筒花,能夠當「頭家」,分外的開心。)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一束花,不只是一份手作溫情,還有長輩滿滿的愛。三峽北大社區式長照機構長輩在「敲敲市集Knock!Knock!」擺攤,從預備材料、學習製作,再到販售,都出自他們之手。長輩用花語與民眾溝通,傳遞滿滿的心意外,體現長照不只是照顧,長輩還能用行動參與社會,締造美好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