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朱聖恩
韓國於2024年底成為超高齡社會,台灣亦不遑多讓,65歲以上人口於2025年逾20%。面對前所未有的少子高齡化趨勢,國際間彼此切磋,共謀長者幸福晚年。
韓國京畿道廳,由福祉政策課組長MUN JINSU率團,此團包含福祉事業課、老人福祉課、身障人士福祉課、身障人士自立支援課等,組成主務官5人團,展開來台參訪的4天3夜行程。
文、攝影|朱聖恩
韓國於2024年底成為超高齡社會,台灣亦不遑多讓,65歲以上人口於2025年逾20%。面對前所未有的少子高齡化趨勢,國際間彼此切磋,共謀長者幸福晚年。
韓國京畿道廳,由福祉政策課組長MUN JINSU率團,此團包含福祉事業課、老人福祉課、身障人士福祉課、身障人士自立支援課等,組成主務官5人團,展開來台參訪的4天3夜行程。
(圖說:來自美國的送餐志工MARK (右),服務至今達1,509個小時。由伊甸基金會董事長陳宇昭頒發「人間伊甸獎」,感謝他將這份愛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
文 | 謝馨霈 攝影 | 尤毓翔
在伊甸志工感恩分享交流會上,MARK從董事長陳宇昭手中接下獎盃,1,509個小時的紀錄,是他用每一天服務換來的肯定。
(圖說:賴瓊華參加「伊起至善」高雄志工頒獎典禮。)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能夠愛,是一種福氣;懂得愛,是一種智慧。」杏林子─劉俠曾如是說。賴瓊華退休後,將時間奉獻給社會,當起志工穿梭在各個需要她的地方。12年來始終如一,因著付出,她的心更加喜樂,歲月不曾在她臉上留下刻痕,有的是那充滿溫暖和親切的笑容。
(圖說:陳靜梅教住民唱詩歌,住民一邊唱,一邊跟著節奏用響板打拍子。)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主已為你我而預備……」宜蘭教養院志工陳靜梅帶領台下的住民唱詩歌,即便外人聽來五音不全,卻無損於他們認真學唱的心。他們努力地記歌詞,跟著節拍搖鈴鼓伴奏,大家齊心合唱,那是最美的天籟。
親愛的代禱夥伴收信平安:
聖誕節才過了幾天,這是紀念耶穌基督降世為人的日子,雖然我們知道祂的確來到世上,成為人33年半,但祂並非真正降生在這一天。耶穌基督的降生,給活在黑暗死蔭當中的世人,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1944年6月6日,在一個德國戰俘營中,有一名囚犯正偷偷的收聽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廣播。當他聽到盟軍已經在諾曼第登陸,他幾乎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興奮的對其他犯人低聲說了四個簡單的字:“他們來了。”一名囚犯心喜若狂地把自己的東西拋到一邊,衝進其他俘虜營房裏大喊說:“他們來了,他們來了”。原本虛弱、絕望的人們,手舞足蹈地歡呼著,碩壯的男人互相擁抱,激動地哭泣。一些人站在桌子上大喊大叫,而另一些人則狂喜地在地板上打滾。
文、攝影|朱聖恩
放眼盡是一片翠綠,清新又潮濕的空氣,這是夙負盛名的茶鄉—坪林。
李榮宗從小在坪林長大,念完國小、國中後,離開家鄉繼續升學。這一離鄉,直到出社會闖蕩。青壯人口外流,是坪林許多家庭的寫照。
(圖說:伊甸民生日照中心物理治療師張人牧(左)與小祈母子合影,鼓勵小祈邁向獨立生活自理之路。)
文 | 謝馨霈 攝影 | 楊政翰
「小祈,我們從1數到10。」、「最近有跟家人去哪裡旅遊嗎?」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伊甸基金會經營管理民生身障社區長照機構(簡稱民生日照)裡,傳來溫柔的聲音。他是物理治療師張人牧,曾任於醫院及輔具中心,前年加入民生日照的大家庭,為身心障礙朋友盡一份心力。
(圖說:李木根協助住民推輪椅,不忘寒暄並關心近況。)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十年前,李木根一腳踏入宜蘭教養院幫忙彩繪環境,體會付出帶來的快樂。這股動力,驅使他加入志工服務的行列。年逾70的他直言:「只要我還能動,就會過來服務。」一周有三天在各地當志工,他用服務填滿行程,樂此不疲。他的人生下半場像倒吃甘蔗般,越活越甘甜。
(圖說:志工朱炳燿(右)從伊甸基金會董事長陳宇昭手中獲頒「人間伊甸獎」。)
文 | 謝馨霈 攝影 | 蔡佳真
「我很訝異,也感到驚喜,謝謝伊甸充實我的退休生活。」朱炳燿客氣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