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的惟能,有著自閉跟智能障礙,因為腦部萎縮,成了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
在伊甸公益影片拍攝現場,惟能似乎對玩玩具有點不太在行,公益大使Janet一旁逗著,
兩人互動漸漸熱絡,玩開了,惟能媽媽靜靜看著,臉上洋溢著專屬母親欣慰、慈祥的笑容。
文│郭依瑄 照片提供│惟能媽媽
六歲的惟能,有著自閉跟智能障礙,因為腦部萎縮,成了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
在伊甸公益影片拍攝現場,惟能似乎對玩玩具有點不太在行,公益大使Janet一旁逗著,
兩人互動漸漸熱絡,玩開了,惟能媽媽靜靜看著,臉上洋溢著專屬母親欣慰、慈祥的笑容。
文│郭依瑄 照片提供│惟能媽媽
(圖說:安安一家與吳玉媛教保員(右二)、鍾雨綺社工(右一)合影。)
105年11月,早療個管中心協助安安一家人連結資源,希望能夠幫助到孩子,
由於等待健保身分需要6個月的時間,在等待健保卡的期間,12月申請到伊甸到宅服務,
於是吳玉媛教保員來到了他們家。
(圖說:奶奶陪著亮亮一起玩拼圖,學車輛名稱。)
亮亮與奶奶相依為命,平房的庭院畫上格子就成了他的跳格子房;
二手攤上搜羅的玩具是他的教具,奶奶用心找資源協助孫子療育。
不論刮風下雨,一趟30分鐘以上的車程,都阻不斷她帶孫子復健的決心。
(圖說:小惠跟著老師數數,用手比出數字。)
6歲之前的她,少有口語、顏色、數字認不太得……不停的撕紙成為她情緒的出口。
在接觸早療之後,奶奶有了一線曙光,
看著孫女各方面發展愈來愈有起色,終於放下心中的重擔。
(圖說:社工劉倫綺與小安互動良好。)
因一場溺水噩夢,使小安一家三個孩子都鮮少踏出小琉球,生活範圍鮮少超越住家與校園,
個性內向害羞的他們看見陌生人只會傻笑,直到颱風摧毀半個家園,
家中響起社工的關懷電話,才開啟了孩子們的世界。
(圖說:把握0~6歲的黃金療育期,讓孩子療育等待不遲到。)
家中若是有慢飛天使,請父母無須過於緊張,
觀察孩子的語言、動作、情緒是否有異常,若發現疑似有遲緩現象,
應及早接受療育,把握0~6歲的黃金療育期,讓孩子療育等待不遲到。
(互相扶持,能讓彼此的路走的更長,眼底能納入更多風景)
「除了愛我一無所有。」伊甸創辦人劉俠如是說。
不求回報的付出尤其珍貴!在伊甸志工頒獎典禮的現場,
這些天使們毫不吝嗇地將身上的能量與他人分享,
一點也不貪圖回饋,服務至今他們深深感受到,施與受同福的道裡。
(圖說:游錦飄和李雲秋夫婦倆退休後常常一起做志工、爬山,臉書上常常曬恩愛。)
許多人擔心在退休之後,人生失去方向,茫茫渺渺、度日如年。
這情況,不曾在游錦飄、李雲秋的身上發生過。
退休後,倆夫婦不求回報地付出愛與耐心給宜蘭教養院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