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的惟能,有著自閉跟智能障礙,因為腦部萎縮,成了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
在伊甸公益影片拍攝現場,惟能似乎對玩玩具有點不太在行,公益大使Janet一旁逗著,
兩人互動漸漸熱絡,玩開了,惟能媽媽靜靜看著,臉上洋溢著專屬母親欣慰、慈祥的笑容。
文│郭依瑄 照片提供│惟能媽媽
惟能帶著黑框眼鏡,厚厚的鏡片,由瘦小的媽媽抱著進來。
大家看到可愛的惟能,紛紛上前逗弄捏捏他的臉,
「要扶著他的脖子哦!」媽媽一旁叮嚀著。
六歲大的孩子,有些重量,大家輪流抱著,心裡都不禁佩服惟能媽媽,
因為平常帶著惟能去復健時,都是這樣抱上抱下的搭乘公車。
惟能不怕生,誰抱都好,也不吵鬧,
「他每到一個新的環境,就會四處張望,膩了才會開始吵鬧。」媽媽微笑說著。
四歲半的惟能,沒有口語能力,剛領到身障手冊時,上面註明著「重度障礙」,
讓原本抗拒領手冊的媽媽,眼淚被這千斤重的四個字逼了出來。
「我會想,為什麼我會讓惟能這樣子,一直檢討懷孕的時候我是不是哪裡沒做好…….」
別人質疑的眼光、焦躁的心情、繁瑣殘酷的健康檢查、毫無進步的復健課程,
讓原本開朗樂觀的惟能媽媽流了不少眼淚。
領到手冊之後,惟能到了伊甸早療中心上課。
從一開始移動方式只能爬行、無法抓握東西、需要人餵飯、甚至也不會坐,
在伊甸和媽媽的努力下,現在只需要人攙扶就能緩緩地走,
坐著、自己進食也都不成問題。
(陪著惟能上課的媽媽)
「那時候,我帶著惟能去做復健,公車上的歐巴桑指指點點,
問我為什麼孩子這麼大了還不會走,要我不要太寵。
還有一個阿伯, 直接指著惟能的臉,笑他這麼小就帶著眼鏡。 」
惟能媽媽語氣除了有些憤恨不平,更多的是對社會的冷眼旁觀、落井下石的無奈。
幸好,除了這些冷言冷語,還是有許多溫情支持著惟能媽媽。
在影片拍攝現場,藝人Janet與惟能玩的不亦樂乎,趴在Janet身上的惟能笑的燦爛,
媽媽與大家提起,爸爸總是會趁假日載著惟能一起去復健,
在過程中認真的觀看,回家後則與惟能反覆練習。
惟能還有個開朗調皮的小姐姐,相較於惟能,姐姐挑食許多,
總是會將蘿蔔、苦瓜等等不符合美味標準的食物,悄悄地餵給弟弟吃。
睡覺時,惟能的小腳不是壓在姐姐的肚子上,就是把姐姐從美夢中踢回現實,
氣憤的姊姊總會輕捏一下他的腿,翻身再睡。
(左邊照片是兩人小時候,右邊照片倆人長大了,情感也跟著深厚)
但在某次的家庭旅遊中,小姐姐主動牽起弟弟的手、時不時的照看惟能,讓媽媽又驚又喜。
而慈祥的阿公常趁媽媽煮飯時,將惟能推出去散步,
這時,常關心惟能臉書的鄰居們就會來看看他,
還熱心地提供了許多建議:針灸、食療等等療法。
這樣熱鬧而平凡的日子,天天上演著,而媽媽總是微笑看著大家與惟能的互動,
這些關愛,一點一滴,都是支撐她堅強下去的力量。
翅膀,是由一根一根的羽毛組成,
每個關愛惟能的人,都像一根溫暖的羽毛,組成了他前進的翅膀。
相信,未來惟能會在大家的關愛下,展翅飛翔。
(幸福的惟能一家人)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4期 2018.4月號
留言列表